2011年9月25日晚,身穿白色西服外套,笑容自然清新的歐陽夏丹在《新聞聯播》中首次亮相,這個來自廣西桂林的“北漂”女孩又一次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初聽她的經歷,只覺得這個女子聰明又幸運: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的高材生,在上海電視臺4年中主播多個新聞欄目,2003年進入央視,在經濟頻道主持《第一時間》,各種大型晚會和新聞報道也多有參與,今天又成為《新聞聯播》主播……深入了解才知道,歐陽夏丹在人生這個競技場上所獲得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她不斷努力與付出的回報。
16歲時,正在上高二的歐陽夏丹失去了父親。那時候家里生活非常艱難,雖然父親住院花費了大量的醫藥費,可媽媽和姐姐頂著一切壓力,堅持不影響歐陽夏丹的學業。歐陽夏丹沒有辜負親人的熱望,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如今的中國傳媒大學),成為當年廣西地區唯一被錄取的考生。
在廣院,她的文化課成績是第一名,但專業課成績一般。畢竟,在語言能力上,北京的同學有明顯優勢。但她并沒有“認命”,每天清晨6點她就起床,到學校的操場上對著白楊樹練聲。到了第二年,沒有老師督促,堅持練聲的同學也少了,而她還一直堅持著。因為堅持。大二時,她的文化課還是第一,而專業課已到中上水平。
1999年,歐陽夏丹進入上海電視臺從事主播工作。憑借親和明朗的主持風格,她迅速得到觀眾的喜愛,成為當家一姐。2003年,新的選擇擺在她的面前,一個是繼續留在上海,過著舒適愜意、波瀾不驚的生活;另外一個是前去北京,在經濟頻道主持新節目。歐陽夏丹為是否辭職矛盾了兩個多月。“我打電話給大學班主任。他說,如果你想要安逸的生活,那就留在上海;如果你想挑戰自己,想看看自己有多少未知的潛力,那就去北京。”
2003年10月,骨子里喜歡挑戰的她交出了辭職報告,毅然來到北京開始了“北漂”生活。在北京“非典”病情剛剛塵埃落定之時,歐陽夏丹戴著白色口罩來到了中央電視臺,她人生中的一個新階段開始了。
初到北京,歐陽夏丹住在一套沒有暖氣的老式居民房,生活的艱辛自不必說,而更大的考驗來自工作。北京的工作強度比上海大很多,因為壓力過大,最初的幾個月里,她的身體頻頻出問題,經常要到醫院打吊針。“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圈,我把它奉獻給《第一時間》。”這是歐陽夏丹的一句名言。每天早上7點,只要一打開央視經濟頻道,她都準時站在那里蕩著兩個酒窩一臉笑容地說新聞,新一天的第一縷陽光也跟在她的身后灑了進來……
說歐陽夏丹像“鄰家女孩”,是因為每一個見過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親和力。沒有名主持人的過分矜持,沒有珠光寶氣的奢侈裝飾,更沒有談吐之間的盛氣凌人。她率真而別具感染力的笑容,亦莊亦諧的主持風格,非典型新聞播報語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觀眾喜愛。2006年,她以不足三年合齡的履歷,獲選央視“2005年度播音主持人十佳”。
2011年8月,央視首次對新聞主播、主持人崗位實行競爭上崗。歐陽夏丹憑借多年來的主播經驗與靈活的應對能力,成功勝出。和郎永淳一起成為《新聞聯播》第四代“國臉”。據央視內部人士透露:“要說美女,央視比比皆是,而歐陽夏丹的突出之處,是其敏捷的反應能力、悅耳的聲音波段和獨特的笑容。”
歐陽夏丹隨時都像勤勞的螞蟻一樣儲備著機會,在人生路上,孜孜不倦卻又時刻觸角敏銳。當更多人對“不屈不撓”的精神贊賞有加時,她更看重的是第一次的成功。而不斷爭取“第一次成功”,其實就是勤奮積累、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