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浙江省江山婺劇的“耍牙”絕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沉寂了許久的“耍牙”絕技及其傳承人周春榮再度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然而不幸的是,前不久,85歲高齡的周春榮因病溘然辭世。本文記錄老人艱辛而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
苦難中走進“草根梨園”
1926年8月,周春榮出生于浙江金華農村,家境清寒。在他3歲和6歲時,他母親和父親先后去世。起初,周春榮跟隨姐姐去討飯,兩年后姐姐貧病而亡,他就依靠哥哥。
不久,哥哥娶了嫂子。嫂子是農村劇團的演員,心地善良,非常疼愛周春榮。嫂子有了小孩后,便帶著周春榮一起出去演戲,這樣可以照看孩子。耳聞目染,周春榮對演戲有了濃厚興趣,常常跟著臺上的角兒哼曲子,還一招一式地模仿。嫂子發現周春榮有這方面的愛好,便鼓勵他學演戲、當演員,還積極向劇團負責人推薦,跑跑龍套。嫂子成了周春榮演戲生涯的啟蒙老師。
在周春榮16歲那年,有一次為演出救場,他自告奮勇擔當一個非常重要的丑角,居然獲得臺下陣陣喝彩。演完后團長高興得把他夸獎了一番,從此對周春榮刮目相看,把重要角色分給他扮演。為了提高技藝,平時周春榮刻苦鉆研,虛心向老演員請教,仔細揣摩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力求做到完美、到位,栩栩如生,不給觀眾留半點遺憾。憑著精湛的演技,短短幾年,他很快在金華、義烏一帶農村名聲鵲起,成了人人喜歡的名角,得到的賞錢特別多。
幸遇恩師迷上耍牙絕技
解放后,周春榮輾轉來到江山,進了婺劇團,并與一位同在劇團演戲的江山姑娘結婚成家、生兒育女,終于結束了20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江山婺劇團是正規劇團,每出戲都有劇本和導演,這樣,他對戲中的人物性格把握得更準確,把劇中的人物演得活靈活現。幾十年來,周春榮先后成功出演了《秦香蓮》《白蛇傳》《樊梨花》《穆桂英掛帥》《花木蘭》《女駙馬》《盤夫索夫》等一大批古裝戲中的重要角色;旦角、小生、花臉、小丑他都能演,尤其喜歡演丑角。
但一個老演員的絕技深深吸引了周春榮。老演員叫陳卸妹,他的絕技是“耍牙”,屬花臉特技,在婺劇中堪稱一絕。表演時,只見陳卸妹一發怒嘴里突然吐出兩顆又尖又長的獠牙,有時是四顆,而且會上下翻動,時而收進時而露出,變化多端,突出刻畫人物的兇惡猙獰性格,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功能。周春榮很快便對它著了迷,纏著陳老師收他為徒。陳老師覺得周春榮人機靈、悟性好、肯吃苦,而且適合扮演丑角,便答應了他的懇求。
“耍牙”所需的牙齒一般用豬大牙,長約2寸,大小像小手指,只有重350公斤以上的公豬才有這樣的牙齒,且對豬牙的彎度要求很高,月牙形為佳;但最好的還是野豬的獠牙。這兩種牙陳老師都有。陳老師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利用舌頭進行耍牙訓練。陳老師不吝賜教,告之奧妙:耍牙是以舌頭為主要動力,齒、唇、氣為輔助動力,巧妙運力,使牙展露各種變化,從而活生生地制造“猙獰恐怖”的人物形象。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陳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周春榮終于能自如地“耍”兩顆牙,陳老師測試后高興地說可以上臺表演了。周春榮記得第一次登臺表演“耍牙”的戲是《破洪州》,他扮演白天佐。當穆桂英打敗白天佐,白天佐羞愧難當,表現得極其憤怒和懼怕,突然在兩個唇角露出兩個大獠牙,而且上下翻轉,怒目而視,形象兇惡可憎,博得滿堂彩。走下臺時,陳老師滿面笑容地對他豎起了大拇指:“小周,你真行!以后我就放心了。”
陳老師不幸突患重疾。臨終前告訴周春榮:“耍牙的最高境界是八顆,可現在我只教會你兩顆。老師相信你能自行破解耍牙難度,至少可達四顆,這樣在一般戲中的表演也足矣。”接著再次囑托他:“這可是婺劇中的一個絕技,希望你能把它練好并傳下去,千萬別讓它失傳啊!”周春榮難過地直點頭,表示會牢記老師的話,把這個婺劇之瑰寶傳承下去。
陳老師走了,周春榮不敢有絲毫懈怠,除演好每個角色外,集中精力在“耍牙”絕技上狠下功夫。經過幾年苦練和摸索,他終于掌握同時耍四顆牙的本領,并在戲中表演得淋漓盡致。
歷經磨難晚年傳承“國寶”
然而,災難再次襲向周春榮。“文革”時期,周春榮忍不住發發牢騷,不料竟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將他全家下放到永康農村勞動改造,剝奪了演戲的權利。周春榮一下子從人間掉進地獄,心全涼了,發誓這輩子不再唱戲了。
后來,大女兒嫁了人,二女兒被派到內蒙古支邊,妻子難以忍受旁人的鄙視和欺辱,被迫與周春榮“劃清界線”分道揚鑣。一個好端端的家就這樣被拆散了,周春榮難過得想跳河。但他堅信烏云總有被驅散的時候。
“文革”結束,周春榮得以平反,重新回到江山,被安排在江山影劇院工作。之后,他又結“半路夫妻”,開始過上安穩的生活。每逢喜事精神爽的時候,他忍不住唱起戲,拿起掃把當刀槍邊唱邊耍起來,并自扮兇神惡煞“耍牙”取樂。
1985年周春榮退休后,每天都和老伙伴一起吹拉彈唱,他少不了要唱一曲露一手絕技,心情特別舒暢。
1996年,婺劇團老團長徐筱娜將劇團退休的老一輩藝人組成“群樂婺劇團”,周春榮也被“組閣”進去,他樂不可支,整天笑哈哈的,像是年輕了二十歲。第二年,他還跟班去了金華、義烏、武義等地演出,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梨園生涯,不禁感慨萬千,激動得熱淚盈眶。這是他做夢都沒想到的呀。
近幾年來,由于江山市婺劇團被列入省級“非遺”傳承基地,包括“耍牙”“變臉”在內的婺劇絕技傳承工作引起江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婺劇團團長毛向陽更是刻不容緩,親自掛帥抓這項工作。2006年的一天,毛團長和另一個領導登門看望周春榮,表示要請他“出山”,希望他能教授“耍牙”,把這一婺劇絕技傳承下去。雖然周春榮已八十高齡,行動有所不便,但聞聽此求,仍激動不已,因為他沒有忘記恩師陳卸妹臨終前的囑托。
像當年陳老師挑選徒弟一樣,周春榮看中了年屆四十的鄭初發。而鄭初發也懇求為徒。從此,周春榮常常來婺劇團面授“耍牙”技藝。鄭初發學得很認真,埋頭苦練,周春榮仿佛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很是興奮。周春榮還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擅長的婺劇中的“跳魁星”“踏八仙”等特技教給其他演員,受到熱烈的歡迎。
鄭初發非常爭氣,兩年后便掌握了“耍牙”要領,能隨心所欲地“耍”兩顆大牙了。但周春榮對鄭初發要求仍然很嚴,語重心長地說:“你學會了耍兩顆牙,但不能滿足,要學會耍四顆,甚至六顆、八顆。老師我遺憾的是自己才學會耍四顆,現在已到了暮年,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你能超越,將這一絕技發揚光大。”
望著周老師,鄭初發表示會堅定不移地將“耍牙”這一婺劇瑰寶傳承下去。
周春榮欣慰地笑了,他相信徒弟鄭初發,更相信江山市政府及各界有識人士,一定會讓江山婺劇的這一絕技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并得到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