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12日至19日,由中國文聯(lián)、中國雜技家協(xié)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雜技藝術節(jié)在北京天橋劇院舉行。一出名為《墨荷·蹬傘》的表演,以獨特的編排、精湛的表演,讓觀眾們看得目瞪口呆,贏得滿堂彩,順利捧回了本次大賽的金獎——代表我國雜技藝術最高獎的“金菊獎”。
旁人告訴我,早在去年12月,在文化部主辦的第八屆全國雜技(魔術)比賽中,浙江曲藝雜技總團選送的魔術《牌影》就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本次雜技《墨荷·蹬傘》的獲獎,使浙江曲藝雜技總團成為擁有魔術和雜技節(jié)目全國金獎最多的雜技魔術表演團體之一。
無獨有偶,今年10月14日至16日,作為世界休閑博覽會項目的第二屆中國西湖國際魔術交流大會在杭州紅星劇院舉行,浙江曲藝雜技總團的精彩表現(xiàn)再次讓國內(nèi)外來賓、同行與觀眾折服。
人們不禁要問,這個省級演出團體,憑什么獲得如此之多的榮譽?
浙江曲藝雜技總團團長魏真柏用一句話道破其中玄機:“不下水永遠不會游泳。”他說,如今總團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成功的轉(zhuǎn)企改制。
老魏的呼喊
魏真柏在江浙滬一帶頗有名氣,人緣極好,老老少少都管他叫“老魏”。1992年,老魏到杭州明珠電視臺“共度好時光”欄目當主持人,做了118期節(jié)目,節(jié)目創(chuàng)意的新穎和主持人反應的機敏、談吐的詼諧,無不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在許多公共場合,經(jīng)常會有陌生人向他打招呼,親熱地對他說“老魏,來個笑話”。
作為一個演員,老魏從說評話到說相聲,從做節(jié)目主持人到演滑稽戲,樣樣得心應手,靠的是他幾十年打下的扎實功底和舉一反三的悟性。然而,1984年就當上浙江曲藝團副團長的他,帶領一個團隊,面臨著改革才有出路的現(xiàn)實,卻是無可借鑒的。
二十幾年來,魏真柏從單一的評彈劇種,一手發(fā)展出了相聲輕音樂團、滑稽劇團、雜技團。可以說,如今浙江曲藝雜技總團的成績和規(guī)模,凝聚著魏真柏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但是,體制問題卻一直纏繞著浙江曲藝雜技總團——作為事業(yè)單位,演員們早上打卡報到后再回去刷牙吃飯是常有的事,按事業(yè)單位的工資標準,四級演員每個月只能拿到1000多元,于是一些人熱衷于到外面演出,不安心劇團的創(chuàng)作排練。而文藝院團沒有精品支撐,也就失去了市場競爭力,這些都不是憑魏真柏一個人的力量可以解決的問題。
在2009年的浙江省“兩會”上,作為人大代表的魏真柏率先發(fā)言。他呼喊:文化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
當時,魏真柏頗具前瞻性地說:“如今浙江的教育水平遠比過去好百倍,但是現(xiàn)在出的名人卻很少。在經(jīng)濟體制改革上,浙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所以文化體制改革不動則已,一動就要動在前列。政府要加大對文化重視的力度,將文化體制改革在浙江做出成績。”
年輕人的改變
終于,到了2010年的5月4日,魏真柏等到了。
從那天開始,熟悉老魏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他身上一些細微的變化:除了工作日益繁忙、原本有些發(fā)福的肚子消瘦下去之外,在他遞出的名片上,原來的“團長”頭銜變成了“浙江曲藝雜技總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
是的,正是在那天,浙江曲藝雜技總團列入浙江文化界首批轉(zhuǎn)企改制單位,成為面向市場競爭的主體。
在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浙江曲藝雜技總團有限公司和浙江話劇團有限公司“三家村”揭牌成立的演講上,魏真柏信心滿滿地說:“我們將以這次轉(zhuǎn)企改制為契機,繼續(xù)深化內(nèi)部機制改革,建立健全決策、人力資源、財務、薪酬、考評等一系列內(nèi)部管理制度,不斷增強企業(yè)的市場競爭能力……提升隊伍素質(zhì),推出精品力作,開拓演出市場,努力實現(xiàn)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的目標。”
但事情并沒有如大部分人想象的那么順利,浙江曲藝雜技總團改制的第一步,就嘗到了艱辛。
2010年5月18日,浙江曲藝雜技總團走出改制后第一步,包下上海宛平劇院,演出劇團的王牌劇目魔幻舞臺表演《美猴王》,爭搶世博期間旅游演出市場。他們打定主意,要在市場上快速成長,這是一種積極迎戰(zhàn)的姿態(tài)。
但是,“市場”卻讓剛剛改制的浙江曲藝雜技總團摔了一跤:由于營銷對象及思路一開始出現(xiàn)偏差,國外來的世博游客半年前已敲定行程,他們并沒有如浙江曲藝雜技總團所愿走進劇院。
百般無助的團員們,也想過做上海本地人的生意,卻沒有廣告經(jīng)費,沒法在上海的報紙、電視上做大宣傳……和電影行業(yè)一樣,演出也需要制作費和宣傳營銷費。而宣傳營銷方案的制定與執(zhí)行非常冒險,沒有人知道哪種營銷方式會起奇效,也許一半都打了水漂,只能盡一切手段去嘗試。“浙曲雜”找過上海市民網(wǎng)合作,爭取過街道的文化惠民項目,請導游、票務公司看演出,到賓館酒吧發(fā)折扣券……
沒有資金,能調(diào)動的就是本團的人馬。于是,在杭州的滑稽劇團所有人馬被要求去上海推銷《美猴王》。滑稽劇團團長賈冰回憶當時的情景說,“當天中午12點接到電話,下午印好名片,我們就到上海來了,半個月沒回過杭州。”給名片頭銜定的是“業(yè)務經(jīng)理”,每個人都是。這半個月下來他黑了很多,還養(yǎng)成個習慣,見人就遞煙,開口就賠笑,“我?guī)覀儓F的人在城隍廟停車場,一個個掃場子,見到導游司機,就好煙好話伺候著,成職業(yè)病了……”
到上海做“業(yè)務經(jīng)理”第一天,滑稽劇團的姑娘小伙很新鮮,帶著下基層體驗生活的味道,蠻開心。第二天,就遇到了狀況。有粗魯?shù)乃緳C瞪眼罵了:“廢什么話,下車!”
“我們是演員,在臺上一直很風光。”賈冰理解演員的心理落差,請相關公司的營銷高手給演員講課。高手舉例,推銷時有人當面把宣傳單扔到地上,他撿起來,在白襯衣上擦了擦,又雙手遞給對方……演員們慢慢接受著,學習著。“我們團一直非常齊心,有勁能往一處使,大家責任感又強,就支撐下來了。”
面對這一切,魏真柏說:“我必須給團里的孩子爭一個未來。我們必須走進市場,必須要到這個‘煉獄’里鍛煉,就像小孩學走路,不摔學不會。”
這些磨練果然起了作用。在此之前,票房好與壞,與劇團關系不大;而現(xiàn)在有人到票房買票,演員們高興地謝了又謝,跟飯店迎賓一樣對客戶鞠躬,“多謝光臨”,還在劇院門口一送再送……
活力的迸發(fā)
現(xiàn)在的浙江曲藝雜技總團很忙。當我走進杭州影業(yè)路7號,不大的院落絲竹悠揚,排練場內(nèi)人影穿梭,到處是熱火朝天的景象。就在今年6月24日,為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90周年創(chuàng)排的雜技專場《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在杭州首演,這是繼2008年魔幻舞臺劇《美猴王》之后的又一部大制作,近100名演員參與其中。讓觀眾驚喜的是,舞臺現(xiàn)場還變出一架“飛機”,這是浙江文藝院團首次嘗試如此高難度的演出。
緊接著,為紀念辛亥革命百年創(chuàng)排的《蔡鍔與小鳳仙》,反映浙西新四軍與日偽斗爭故事的《新琵琶情》,兩臺作品精彩登場,曲藝雜技好戲連臺,讓人刮目相看。
魏真柏說:“我們在收入分配上實行年薪制,基本工資占30%,崗位工資占50%,績效工資占20%,收入全部要靠大家去掙回來,這樣能夠讓創(chuàng)作節(jié)目的人安心,讓演員們有積極性。”收入分配制度的一系列改革既照顧了創(chuàng)作者,又激發(fā)了演員的積極性。創(chuàng)作、演出、營銷等步入良性循環(huán)。“省曲雜”下屬的浙江雜技團團長陸丹說,現(xiàn)在大家的精神狀態(tài)都非常好,感受到了壓力,也有了闖的動力。
因為表演的特殊性,曲藝雜技演職員絕大部分是年輕人,改制打破了大鍋飯,生活的改善、夢想的實現(xiàn)與自身努力變得休戚相關,從排練場到舞臺,到處可見青春的激情揮灑洋溢。而平均6萬元的年薪也吸引了不少人才,今年以來“曲雜”已迎來六七位國內(nèi)新秀,還有不少人希望進入這個充滿活力的院團。
而最新的不完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浙江曲藝雜技總團已經(jīng)交出這樣一份“成績單”:其下屬的浙江雜技團已演出152場,超額完成126場的年度任務;浙江滑稽劇團990場目標已完成971場;浙江曲藝團的年度目標126場也完成近半。
其實,這不是個例,結(jié)束本稿采寫的前夕,我了解到,浙江話劇團、浙江歌舞劇院等同一批改制的院團,也發(fā)生著類似的轉(zhuǎn)變。這不由讓人感嘆:8年前,浙江作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省,先行一步,拉開文化大省建設的帷幕。8年來,浙江積極推進體制改革,諸多國有院團、文化單位迸發(fā)新的生機,產(chǎn)出不少精品項目,還讓文化甘霖普灑城鄉(xiāng),讓更多的民眾享受到文化產(chǎn)品帶來的快樂與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