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動畫,很多國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某某部日本動畫的名字。沒錯,作為現今的亞洲乃至世界動漫強國之一,沒有人會質疑,且毫不夸張地說,中國有一代人的童年都是伴隨著日本動畫度過的。不是不想看國人自己的動畫,而是國產動畫少之又少。除了那么幾部經典的,還是已被大家看得爛熟于心的,就再也沒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可以說是國產動畫的巔峰時期。以《小蝌蚪找媽媽》、《鯉魚跳龍門》、《哪吒鬧海》等為代表的水墨動畫,在國際上獲得了至高的榮譽。以《黑貓警長》、《葫蘆兄弟》、《舒克和貝塔》等為代表的長篇連續動畫片成為各個電視臺少兒頻道的招牌。但是,自那之后,國產動畫基本上就開始了停步不前的狀態。究其原因,相關部門的不重視,海外高質量動畫的大量引進,加之動畫行業的潦倒,使國產動畫產業從停步開始逐漸變為退步。
前些天,筆者有幸去觀看了國產動畫電影《魁拔》。朋友邀請,抱著看著玩的心態去的,卻不想看完之后讓我整個人震撼不已。影片剛開始,我還誤以為是某部海外動畫的預告片段。隨著劇情的發展,伴隨整部影片一個半小時的時長,讓我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境地。影片整體色彩清晰、亮麗,人物形象鮮明,輪廓圓潤飽滿、畫風犀利。故事情節套路化但不雷同,創意情節隨處可見,每處轉折都有據可循。最讓人激動的是能夠聽到如此激情進發的專業聲優配音,而且說的是標準的普通話。如此水準作品,讓筆者猶如在炎炎夏日感受一口清泉順喉而下,那叫一個爽快!積攢內心多年的愿望終于實現——看國產動畫也能豎起大拇哥稱贊。對于動漫迷來說,這種揚眉吐氣的感覺不亞于國足躋身世界杯八強(別說我小看國足,世界杯八強是我對國足的最高期望……)。
之后幾天我一直在關注《魁拔》這部影片的動態。業界的反響比較一致,褒獎有加。但是一周后當筆者搜索該片票房時卻大跌眼鏡,首周票房僅僅只有135萬。而與《魁拔》形成鮮明對比的好萊塢動畫大作《功夫熊貓2》,首周票房過億。同樣都是動畫電影,為什么相差會如此懸殊?
作為國產動畫的翻身之作《魁拔》在贏得了口碑的同時卻輸掉了票房。在這個經濟利益驅使下的商品社會,作為業內和相關從業人員應該深刻探討,我們究竟輸在哪里?正所謂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我們是提高了“經”的質量,但是我們忽視了“念”的方法。在觀賞《魁拔》的時候,筆者就曾留意過,前來觀影的人群主要以動漫迷為主,大家互相宣傳,有些是在專門的動漫論壇和社區里看到消息,總體來說,觀影人群比較小眾。而像《功夫熊貓2》這種,觀影人群和常規觀賞電影的人群不會差別太大,不過是人數相對減少,二次觀看可能性低。究其原因,不外乎宣傳力度、院線的上線率、媒體的關注和報道。這些必要的后期宣傳已經超越了影片本身質量的束縛,成為了讓一部影片產生更多商業價值的重要手段。
在國人的理解中,國產動畫應該還是停留在《藍皮鼠大臉貓》、《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這個水平,同樣價錢的一張電影票選擇看什么,肯定是看好萊塢大制作,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向思維。或許國內的從業人員會叫冤,制作水準已經提上來了,卻還是無法與收益成正比。究其前面所說,先要有“好經”,更要學會如何“念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