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芒果臺的《舞動奇跡》總決賽,吸引我的并不是最終結果,而是他們拍攝的一個舞動版《風聲》短片,讓幾對選手猜測誰是“內定冠軍”,戲謔地回應了一直以來的“黑幕說”,拿自己開了一把涮,這種敢于自嘲的舉動在國內娛樂節目中并不多見,而這卻是觀眾最想看到的。
百度百科對“自嘲”的解釋是:自己嘲笑自己,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方法。其實中國的文人雅士一向都很善于“自嘲”,傳說古代有個石學士,一次騎驢不慎摔在地上,一般人一定會不知所措,可這位石學士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說:“虧我是石學士,要是瓦的,還不摔成碎片?”一句妙語,說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抗戰勝利后,張大干從上海返回四川老家。行前好友設宴為他餞行,并特邀梅蘭芳等人作陪。宴會伊始,大家請張大干坐首座。張大干說:“梅先生是君子,應坐首座,我是小人,應陪末座。”梅蘭芳和眾人都不解其意。張大干解釋說:“不是有句話‘君子動口,小人動手’嗎?梅先生唱戲是動口,我作畫是動手,我理應請梅先生坐首座。”滿堂來賓為之大笑,并請他倆并排坐首座。然而越到近代,國人的“自嘲”精神越發地稀少,特別是該給觀眾帶來歡笑的娛樂節目,往往是滿口的大道理,與觀眾的距離越來越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少“自嘲”的精神。
自嘲是一門藝術
幽默一直被人們稱為只有聰明人才能駕馭的語言藝術,而自嘲又被稱為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見,能自嘲的必須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你可用它來活躍談話氣氛,消除緊張;在尷尬中自找臺階,保住面子;在公共場合獲得人情味;在特別情形下含沙射影,刺一刺無理取鬧的小人。人際交往中,在人前蒙羞,處境尷尬時,用自嘲來對付窘境,不僅容易找到臺階,而且多會產生幽默的效果。這個道理用在娛樂節目中一樣適用,比如《天天向上》是一個以植入廣告而著稱的節目,很多品牌都必須出現,其他節目對植入廣告的態度一向是羞羞答答,既拿了錢又怕別人說,所以能遮就遮。《天天向上》的主持人就反其道而行之,經常拿植入廣告開涮,比如“某某品牌真是一個好企業,冠名我們節目給了多少費用。”比如“吃泡面要老壇酸菜的”……因為運用得當,觀眾看完也就會心一笑,并不會指責他們對品牌說得太多,這就是因為他們善于拿自己開涮。
最近幾年連續獲得艾美獎的美劇《我為喜劇狂》在業界有很好的口碑,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該劇對電視從業人員的生存和工作現狀所進行的親切而辛辣的解構,其中很多笑料是這些圈內人感同身受的。其可愛之處正在于它的姿態足夠低,但又絕對不是妄自菲薄,用幽默的方式把電視行業的酸甜苦辣呈現在觀眾面前,其中不乏拿自己開涮的橋段。事實上本劇包括Tina Fey在內的大多數主創人員都出自NBC著名娛樂節目《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90分鐘的節目包括嘉賓訪談、喜劇表演和明星現場演唱等環節,近年來更是以辛辣有趣的政治模仿秀廣受好評。在《我為喜劇狂》中,Tina Fey所扮演的角色是該欄目的監制Liz Lemon,這個角色的價值不僅在于塑造了一個表面上事業成功,實際上內心失落,但又不得不打起精神笑看人生的大齡剩女形象,而且還由她串起了圍繞在她身邊的形態各異、氣象萬千的電視人眾生相。其實NBC在《我為喜劇狂》開播的同年還播出了一部以電視臺工作為背景的劇集,名叫《日落大道六十號工作室》,聲勢比《我為喜劇狂》要大很多,但播出一季之后就被取消了,原因就在于該劇沉悶晦澀的情節和孤芳自賞的姿態實在不能討好觀眾,反而是小巧機智的《我為喜劇狂》得到了業內人士的一致認可,就是因為該劇很好地把握了“自嘲”這門藝術。
自嘲是一種勇氣
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術,因為它要你自己笑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誤、不足甚至生理缺陷來“開涮”,對丑處、羞處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張、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發揮、自圓其說、博君一笑。沒有豁達、樂觀、超脫、調侃的心態和胸懷,是無法做到的。國外電影有一個很著名的“金酸梅”獎,評選每年的大爛片、最差男女主角等,很多大明星、名導都是中獎人選,有不少人還會親自去領獎,贏得不少影迷的贊譽,因為至少他們有自嘲的勇氣。反觀國內的“金掃帚”獎,敢去領獎的微乎其微,我們已經習慣別人的叫好與奉承,一旦有暴露自己短處的地方,我們就馬上躲起來,其實如果你有自嘲的娛樂精神,去領這座獎,別人還能贊你一聲:“好漢,有勇氣、有胸懷、有幽默感!”
對于娛樂節目來說,自嘲可能還要擴大到對制作方,甚至出錢老板的調侃,《我為喜劇狂》除了對電視從業人員的自嘲,還敢于把自己的東家NBC甚至NBC的母公司——大名鼎鼎的通用電氣都拿來開涮。劇中的男主角、主管節目的NBC副總裁JackDonaghy,原本是通用電氣下屬的一個微波爐公司的總裁,純生意人,當然也就把電視節目當個生意來做,他所做的一切只是為日后的高升積累資本。為了讓環球電影公司(與NBC同為通用電氣的子公司)發行的Jenna主演的爛電影大賣,他不惜讓Jenna假死來制造話題;為了降低節目制作成本,多次施壓讓Liz Lemon裁員……最雷人的一個情節是,Jack發現自己的競爭對手竟然和通用董事局主席的女兒搞上了對象,而這個對手原本是個同性戀,而女方根本就是半癡呆的殘障人士。在一個非架空的背景下,用這樣惡搞的手段來觸犯“天顏”,不知道現實中的通用電氣高層該作何反應,不過據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我為喜劇狂》的狂熱粉絲,這樣的大度或許是國內電視臺該學習的。
自潮是一種手段
所有電視節目都追求收視率,自然就要把觀眾當成衣食父母,而與觀眾拉近距離的最好手段就是自嘲,與人交往時,適時的示弱更容易交到朋友,娛樂節目更是如此,沒有任何東西是完美的,當一些問題被觀眾質疑時,不妨用自嘲的態度來化解尷尬,也就沒人揪著不放了。大多觀眾喜歡的主持人都很善于自嘲,小S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因為別人都說她是頭腦超過美貌,她就偏偏說自己智慧與美貌并重;在她“家暴”新聞出來的時候,她并沒有避諱此話題,反而在節目中夸張地上演“落淚”場面,近期與李敖的官司也屢次被拿來調侃,這種自我調侃成了一種節目效果,也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就像文章開始提到的《舞動奇跡》,其實這種明星真人秀,肯定會有很多內幕、刻意策劃等,觀眾對于“冠軍屬誰,到底是不是早就內定?”也有很多疑問,對于這種疑問很多節目要不義正言辭地發聲明否定,要不避而不答、閃爍其辭,但是這種手段并不會讓觀眾信服。《舞動奇跡》聰明地把“內定說”拍成短片,讓選手自己把觀眾的分析結果及心里話說出來,既沒有正面回應“冠軍到底是不是內定”,又博得觀眾一笑,巧妙地化解了尷尬,這就是自嘲的魅力。其實對于觀眾來說,看節目就圖一樂,真相如何我們并不關心,最討厭的就是大家都了解的情況,還非得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包裝起來,把觀眾當成傻子與瞎子,觀眾當然不會買賬,其實這個時候,自嘲就是一種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