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發表的“騶虞峙錢”頗帶點神秘感和傳奇色彩。清代以前的古錢譜中,此錢有拓片,但無實物文字描述與背景資料,此后百余年,這枚神秘的古錢再未現過身,直到上世紀40年代,老一輩藏家丁福保先生出專著《歷代古錢圖說》《古錢大辭典》時,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將先賢原譜中的“騶虞峙錢”描摹下來,載入“無考品”類錢中,此錢模糊身影才有幸未能失蹤,所以后人不但未能見到實物,就連一張清晰的拓片,也難一飽眼福。
算筆者有幸,上世紀末,筆者在《收藏》雜志主持錢幣欄目,有東北泉友寄來一稿,圖文涉及此錢,令人興奮不已。
此次發表安徽泉友的“騶虞峙錢”圖片較清晰,文字古樸拙厚,包漿層次較自然,與舊譜描摹之圖惟妙惟肖,雖然未見實物,已有撥開廬山云霧之感。
“騶虞峙錢”雖被列入無考品,但標價卻是“無定價”的最高級別,足見其價值與先賢們的眼光。
此錢的形制,錢文風格與“太平百錢”“世平百錢”極為接近,定為六朝之物,言之有據也。
能看到它的芳容,緣也。(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