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花瓷是指一種在瓷胎上用鈷料著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度左右的溫度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鈷料在釉下呈現(xiàn)出藍色,習慣上被稱為“青花”。
我們滎經(jīng)縣前年在河邊修建公園,挖出了大量青花瓷殘片,放學時,我收集了不少精美的殘瓷,又花去了整個暑假,冒著烈日,苦苦搜尋,避免了這些瓷片被再次埋入地底。通過這些殘瓷,我了解了古人巧妙的構(gòu)思以及精湛的技藝。
明代民窯青花瓷的畫風比較隨意,圖案也畫得比較抽象,屬于寫意類的,雖然形不像,但神卻在,整體格局很有層次。明代有一種比較有特點的畫風,就是人物的衣紋不加渲染,表里不分,如著單衣,這也是被作偽者所忽略的一個特征。明代青花瓷所繪圖案往往都是故事圖、典故以及一些有寓意的圖案,民窯款識也多為寄托款。
這里的一塊瓷片(圖1),名為“仙人望月”,應(yīng)為萬歷時期較有代表性的圖案,花料發(fā)色較萬歷早期而言,略帶灰暗,為萬歷中期所制,圖中人物頭部小,身體比例失調(diào),這也是明代人物畫的一基本特征。為了凸顯人與月亮的層次感,工匠特意將月亮畫于碗心邊緣的下凹處,這樣一來,整個圖案看起來就有了立體感。底部打的是祝福款“萬福長春”(圖2)。古人使用碗時,看著圖案也不禁為親人、為國家祝福。這也是當時人民希望生活富足、豐衣足食的寫照。
還有一片名為“加官進爵”(圖3),時間應(yīng)該是成化的,器形應(yīng)是一個杯。杯心繪了一個穿官服的官員,官帽上揚,很有做官的氣派,在他背后,是一個用青花勾勒出的青銅酒器——爵。官員的服飾用青花涂滿了色,還有暈散,仔細觀察,也可以看到衣服上的皺痕,整幅圖案都有一股神在里面,這與中國畫追求的神韻是一樣的。這幅畫寓意很好,官與爵加起來,就成了“加官進爵”,古人們一定會用這種杯盛上酒,為進京趕考的人餞行,祝福他考取功名,或是官員之間相互痛飲時,祝福對方“加官進爵”。這也可以看出古人對生活充滿向往與希望。
看完了寓意深刻的,我們再看一片藝術(shù)更高的。這片所繪的蘭草圖(圖4),就是神形兼?zhèn)淞耍€條流暢,筆法自然,可見此位工匠繪畫水平之高超,就像在紙上作畫一樣,水墨盡情揮灑,毛筆上下翻飛,很有一番大寫意畫作的風格。釉色為白中泛青。這位工匠也繪出了四君子之風,狂傲不羈、無拘無束。這片瓷的年代應(yīng)為元代,胎底為玉璧底,削足相當規(guī)整,削足方法是典型元代方法,內(nèi)墻向外倒,外墻向內(nèi)倒,胎質(zhì)雪白細膩,有旋痕。元代畫風與明代相比來說要精細得多,注重神的同時,也抓住了形。
說完了元明時期,該說一說清代的了。這片畫的花,由于暈散嚴重,也看不出是什么花(圖5),不過青料使用的是國產(chǎn)平等青,顏色更為淡雅,釉色十分肥厚,光澤柔和,應(yīng)該是嘉道瓷。底下落了“大清年制”的款(圖6),雖寫得抽象,但筆法蒼勁有力。嘉道時期是清代衰落的時期,外有列強騷擾,內(nèi)有百姓反抗,所以制瓷也深受影響,也無法再生產(chǎn)出精美的民用瓷器,圖案、紋飾也變得單調(diào),整體水平都下降了。
最后還有一片民國青花(圖7),圖上繪了一個正在起舞的人,雖然形態(tài)畫得很好,但卻再也找不出神,人物從清代的那種單調(diào)、缺乏喜慶變?yōu)榱讼矚庋笱蟆?赡苁且驗閷O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統(tǒng)治,使民主觀念深入人心,使民權(quán)上升,人們又開始珍惜眼前生活,制瓷業(yè)也恢復發(fā)展。此片殘瓷所用青花料應(yīng)為國產(chǎn)浙料添加了進口洋料,所呈色并不像浙料那樣淡雅,也不像洋料那樣濃艷。
青花瓷在中國幾乎是耳熟能詳?shù)模悄贻p一輩們在周杰倫唱那首《青花瓷》前,大多數(shù)不知道何為青花瓷,而那首歌描述的青花瓷卻是錯誤百出。作為一名90后的收藏愛好者,我不希望我們年輕一輩的人對歷史的了解,僅限于歷史書上的幾幅圖片,幾行文字,我們應(yīng)當正視我們的歷史,更應(yīng)主動去了解我們的歷史文化。
上述關(guān)于青花瓷的觀點,希望專家、學者以及廣大藏友予以斧正。
(責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