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新覺羅·奕(1831-1861年),是清兵入關后的第七位皇帝。廟號文宗,年號咸豐,在位11年,于1861年8月病死于熱河(今河北承德市)行宮。咸豐在位時期,屬多事之秋,內有太平天國、捻軍,外有英法聯軍,內憂外患,他無能為力,也無可奈何,只有逃之夭夭。這位皇帝在江山社稷方面是無作為的,但他這時期所鑄錢幣,卻受到后來泉家們的喜愛和追捧。在多姿多彩的中國古幣瀚海中,咸豐錢是一朵奇葩。僅從美學角度看,它具有的特殊風韻,就使泉家、玩家癡迷傾倒。
對于咸豐錢的收集、整理、把玩、欣賞、研究、著書立說,馬定祥先生可說是泉界巨擘。筆者收藏咸豐錢幣多年,從理論到實踐有所斬獲,這歸功于馬定祥先生主編的《咸豐泉匯》此部力作的指導、幫助和啟迪,受益匪淺。這里介紹幾枚咸豐小平錢,以繪讀者。
圖1,寶直局“咸豐通寶”鐵母。數據:錢徑23.8毫米,面穿6.0毫米,背穿7.0毫米,厚1.8毫米,重5.8克。黃銅質,傳世品。銅質熟舊,包漿自然,錢體規整厚重,方圓標準,泥鰍背,拔模穿,字廓深峻,錢文端莊凝重,為撇“咸”,斜山“豐”,雙點方頭“通”,寶字從“珍”,品相可達二級。“珍”寶泉,在咸豐錢幣中屬珍稀品,因為在眾多的咸豐鑄錢局中,只有寶泉和寶直兩局有鑄造,而且鑄量極少,存世量就更少。
圖2,寶泉局“咸豐通寶”鐵母。數據:錢徑23.3毫米,面徑6.0毫米,背穿6.8毫米,厚1.2毫米,重3.8克。黃銅質,傳世品,黑色包漿,古樸自然。大口“咸”,直山“豐”,雙點“通”,離足大貝珍“寶”。從形制和風格看,此幣或官鑄、或邊爐、或私鑄,任由評說。
圖3,寶福局“咸豐通寶”母錢。數據:錢徑25.2毫米,面穿5.8毫米,背穿6.6毫米,厚1.3毫米,重5.2克。黃銅質,傳世品。茶色包漿潤澤自然,錢文章法規范,為扁“咸”,潤“豐”,方頭雙點“通”,爾“寶”梯形貝,品相極佳。齊宗佑先生在《咸豐錢的版式系列》一書中有一段話,是對寶福局錢的最好評價。他說:“寶福局咸豐錢極有特色,與戶部頒布的式樣規格不同。計有11種版式系列。”
圖4,寶蘇局“咸豐通寶”。數據:錢徑21.3毫米,面穿5毫米,背穿6毫米,厚1.3毫米,重3.1克。黃銅質,傳世品,錢面似鎦金。特征是“通”字上面一顆星,屬出譜品。寶蘇局小平錢中有星月紋的還真不多見。如《咸豐泉匯》上寶蘇局小平錢有104個拓圖,僅有1枚背上月紋錢,沒有星紋錢;鄒德諒、殷清著《寶蘇局錢幣》,有小平錢拓圖69個,也無星月紋錢。
圖5,寶蘇局“咸豐通寶”樣錢。數據:錢徑19毫米,穿6.7毫米,厚1.1毫米,重2.2克。黃銅質,傳世品,包漿老到入骨,綠斑紅銹,舊氣特征十足。為廣穿,扁“咸”,斜山潤“豐”,升頭“通”,八貝“寶”。
圖6,寶伊局“咸豐通寶”母錢。數據:錢徑25.6毫米,面穿5.8毫米,背穿6.5毫米,廓厚1.2毫米,重3.8克。黃銅質,傳世品,包漿老舊深沉,錢體制作精整,錢文挺拔流暢,為撇“咸”,直山“豐”,方頭雙點“通”,方貝八足爾“寶”,是一品開門見山的珍泉。此種錢,鑄造和存世均稀少,黃銅質則更罕,被泉家定為三級。
拙作為一家之言,望讀者批評指正。(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