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迷者眾,軍品收藏愛好者少。戎裝壯美,我把珍藏的一套套軍服、一頂頂軍帽、一副副肩牌鋪展開來,近距離接觸軍服軍銜,倍感其獨具的魅力,零距離走近軍服軍銜,倍感光榮自豪!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多年來,軍服曾幾多變化,這個變化的背后,是軍隊由弱到強的轉變,是國家經濟實力的日漸強大,是科技水平的持續進步,也是整個時代審美觀念的變化,展現了人民解放軍軍銜軍服的發展史,見證了人民軍隊的光輝成長歷程。
軍品收藏在收藏界是一個冷門,收藏軍服、軍銜更是少之甚少。軍服、軍銜不代表物質財富擁有的多少,它是區分軍人等級、表明軍人身份的標志,是國家給予軍人的榮譽,是軍隊的獨特象征,它包含了人們對戰爭的認識,以及對軍人的理解。收藏軍服軍銜尤其不容易,主要因為軍品是一種佩戴使用品,磨損、銷毀量不計其數。拿55式軍服來講,它歷經半個多世紀,完美品少之又少,來源十分有限,加上軍服有嚴格的管理規定,一些地方風俗習慣也不支持收藏軍品,收藏民間已故人的衣物是“犯忌”的,衣物都隨人去世時進行焚燒處理,所以軍服軍銜收藏人群在中國呈“北多南少”的態勢。
收藏軍服軍銜的過程艱苦并快樂著,它能使人增長見識,豐富閱歷,帶來樂趣。
少時,家里總能翻出一些別人家少有的東西,比如“解放帽”、“紅領章”,記憶尤為深刻的是一件“海魂衫”和“的確良”襯衣,時常成為同伴們的焦點。媽媽告訴我,這是軍隊里的東西,是部隊配發給爸爸的。可能就從那時起,我對軍品就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成為最初喜好的潛在誘因。記得有一次,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看見一群社會青年為爭一頂“軍帽”而打架爭搶的場面,告訴爸媽后,他們有一段時間不再讓我穿軍裝,還故意藏了起來,怕我在外“顯擺”惹來禍事。在那特殊的年代,“一身綠、三片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從一名青年學生參軍入伍,成長為一名師職領導干部,經歷了85式、87式和07式軍服軍銜的改革換裝,也更加深了對軍服軍銜的特殊情感。我的父親、岳父、姑父都是老軍人,以55式為主題的軍服軍銜收藏故事與他們休戚相關,所謂的收藏,也只不過是前輩們留下來的或是他們慷慨贈予的,還有前幾年用土特產“換來”的一些物品。
近三年來,我和我的合作者薛宏、賈存會等藏友,把珍藏的軍品匯集攝影成冊,敬獻給廣大收藏家和愛好者,表達我們對人民軍隊、對軍旅生活、對軍裝藝術深深地摯愛。回想多少個日日夜夜,我們每淘到一件藏品都聚在一起細細品味,交流探討,有著說不完的話,其樂融融;多少個節假日、雙休日我們都想方設法聚在一起,策劃制作編輯,享受著收藏的快樂……我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收藏”上,雖然少了些酒友和麻友,但也自得其樂。每當看到軍事題材的影視劇,都會對一些“軍人演員”不合時宜的著裝指點一二,對導演或道具專家們不夠專業的粗制濫造而“憤憤然”。
收藏者首先要對藏品有感情,有了感情,人和藏品之間才能夠進行心靈對話,從而享受快樂;有了感情,就不會將藏品和金錢對等衡量,從而更加珍惜;有了感情,才能與藏友們進行深入的溝通。這就是享受收藏,快樂收藏!它也是我與我的朋友們編著這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軍服觀賞》實物畫冊的初衷,與軍品收藏愛好者共同觀賞、解讀、細研,是一件快樂而有益的事情。(責編: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