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心圓武術夢
出生于山東省東明縣長興集鄉大崔莊的尹正華,受父親尹懷詳和兄長尹國如的影響,學習梅花拳,天資聰明,加上勤學苦練的他,很快就在家鄉小有名氣。1983年懷揣著武術夢的他,只身來河南嵩山少林寺學習少林功夫,經過五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磨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他在家鄉掙足了面子,隨著“偷拳”電影的播出,尹正華被太極拳那“快慢相濟、剛柔并進、行如流水”招式深深打動了。1988年心系太極的他來到河南溫縣陳家溝,師從太極陳小旺、陳正雷大師學習陳式太極,靠著扎實的基本功和過人的天份,很快嶄露頭角的他就在1989年石家莊舉行的全國武術比賽上榮獲陳式太級拳第一名,醉劍第一名,1992年榮獲連云港武術邀請寨傳統醉劍第一名,自選長器械第一名,陳式太極拳第一名,自選短器械第二名。
學成歸來,立志報孝家鄉的他,1993年被分配到東明體校任武術教練,從任教的那天起,他就“以校為家”把每個學生的體質、性格、愛好、素質等牢記于心,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先后向菏澤體校、省體校、國家體育運動中心選送優秀隊員70多名,其中尹洪攀、王杰、段麗君、尹余娜等30多名隊員在全國省運動會奪冠,多次受到市縣表彰。
癡心不改太極情
從畢業之初,尹正華就沒有放棄心中的太極運動,每天訓練結束后,他總在訓練場上走上一套太極拳、太極劍,朋友看到他的表演被深深打動了,紛紛集中在一起讓他傳授太極拳,從開始的一個到十幾個、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隨著肘間的推移,尹正華的學員越來越多,既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也有英姿颯爽的青少年,但更多的是血氣方剛的壯年,訓練場也從一個擴展到幾個。每當問起學員就會自蒙地說:“我們都是尹正華老師的學生,他教我們之么多年,真是什么也不圖,沒吸過誰一根煙,喝過誰一口水,不管家里再忙,他都沒耽誤過,就是得了感冒發燒,也沒耽誤過訓練太極。
2003年第四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比賽將在江西廬山開賽,尹正華應邀代表東明縣參加陳式太級拳、太極劍兩項比賽,大伙看到他的將近180斤的體重都為他捏了一把汗,從此體育場上又增加了他身披塑料薄膜狂奔降體重的情景,經過一個多昱的集訓,2003年8月他奪取了廬山杯第四層全國武術之鄉男子傳統器械第一名,傳統拳術第一名,2005年9月榮獲“嵩山少林寺”第五屆全國武術之鄉比賽榮獲男子傳統器械、拳術第一名。2008年4月投拜武世俊大師為師,修習八法、梅花、通臂、形意太極,2009年8月被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評為全國武術名人稱號,2011年他又連續四次榮獲全國陳式太極拳、太極劍第一名,并被評為菏澤市拔尖人才。隨著尹正華在國家比賽中的一次次成功,他的太極拳、太極劍引起了國際武術組織的矚目。2000年,尹正華受加拿大、澳大利亞武術界的邀請,到兩國進行太極拳表演交流。初出國門,尹正華大開眼界,但他在欣賞異國風情的同時,時時把自己出國的責任和目的放在第一位,那就是一定要讓更多外國人了解中國功夫,認同中國武術。
成功訪問加拿大、澳大利亞之后,尹正華的太極功夫在世界華人成為議論的焦點,一些中國武術館、中國功夫館紛紛向尹正華發出邀請,聘請他到當地武館任教、交流。幾年來,尹正華在香港武術節、新加坡世界功夫交流會、日本國際劍道等各種國際性大會上出盡風頭。剛開始的幾年,尹正華都是以表演、交流為主;2005年,隨著知名度提高和武術地位的鞏固,新加坡中國功夫館組織開始聘請他當太極首席教練,并且尹正華的表演費也與日俱增。談到現在的經濟狀況,尹正華興奮地說,比起以前可是天地之別。原來,尹正華除了工資沒有什么收入,而現在,他出國任教、表演等一些少說也掙30多萬元。“既向國外武術愛好者展示了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又掙了老外的票子,確實感覺很好。”尹正華說出自己走出國門的感覺。
不僅功夫好,還要學會做人。尹正華對自己和學生總是這樣要求。由于他“德藝雙馨”,尹正華不光在國內得到認可,在國際組織也同樣顯示了中國人的謙虛、厚道。去年,在新加坡世界功夫名人名家匯演時,新加坡律政部長沙摩根為其頒獎,稱贊他的人品和功夫一樣值得新加坡朋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