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投資與理財》的封面文章是關(guān)于保本基金的。在哀鴻遍野的當(dāng)下股市,“保本”絕對是個很溫暖的詞。
我一向很少關(guān)注保本基金,結(jié)果一看嚇一跳。數(shù)據(jù)顯示,自2003年首只保本基金成立至2009年底,已有6只保本型基金結(jié)束了首個保本期,其中保本期為3年的5只基金在保本期內(nèi),平均年化收益率為21.26%,某只保本基金創(chuàng)造了191.29%的收益率奇跡,超越同期上證綜指17個百分點。而在從2007以后的3年熊市里,上證綜指大跌37.84%,這只基金不僅沒有虧損,還實現(xiàn)了7.17%的正收益。同樣遭遇熊市的另一只保本基金,從2007年3月2日成立到2010年3月2日的3年保本期內(nèi),更是實現(xiàn)收益率41.8%,超越同期上證綜指33個百分點。
為什么我們的保本基金能取得這么好的業(yè)績呢?記者列舉分析了若干理由,但在我看來,“保本”的理念和策略,可能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保本,就是不賠錢。不管運用什么策略,“保本”是保本基金始終如一的原則和紀(jì)律,是貫穿保本基金整個投資過程的理念和靈魂。因為要保本,所以熊市里他們不敢戀戰(zhàn),甚至能把股票倉位降到零。終于等到機會來了,他們又順勢加倉,收益率自然就上去了。巴菲特說,投資的要訣第一是不賠錢,第二還是不賠錢。保本基金所秉承的“不賠錢”的紀(jì)律和靈魂,可能正是其取得好成績的原因。
中國股市的周期性波動很大,如果你能在每個波谷買入,而且能在每個波峰賣出,那收益率將絕對驚人。遺憾的是,沒人能做到這一點。在一個上行的牛市階段,保本基金的收益率肯定不如偏股基金,估計也趕不上很多普通投資者,因為這時人人都是股神。但在一個下行的熊市階段,保本基金的優(yōu)勢就出來了,這是目前保本基金頗受歡迎的原因。如果承認(rèn)自己對波段很難把握,那么姑且不論牛熊,放在一個較長周期內(nèi)來看,保本基金不失為一個較好的投資選擇。
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投資者來說,理解保本的精髓和靈魂可能更為重要。我們的社會充滿了太多的暴富故事,整個市場彌漫的都是投機的浮躁情緒,所以甘愿承認(rèn)“保本”而采取保守的投資策略,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也是聰明人之所以聰明的地方。
當(dāng)下的中國股市,已經(jīng)到了考驗勇氣和智慧的時候。市場一跌再跌,底在哪里?不知道。熊市一年又一年,什么時候牛市能再度降臨?不知道。我惟一知道的是:先不賠錢,或者少賠錢,活下去,才有機會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