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權融資法律服務過程中,股權融資的最大的風險就在于股份稀釋可能失去的控制權和一部分收益權,在公司經營目標和經營方式上,原股東與新股東由于利益和理念的不同將產生重大分歧,導致公司經營困難,以至于分裂,甚而分道揚鑣。如何根據企業的現實情況設計一種融資方案,這是必須要解決的。本文把本律師多年參與股權融資的一些經驗,介紹給大家,供大家在工作中予以參考。
章程在公司中被視為“憲法”,是公司的根本大法,股東的權利義務在章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公司法提高了章程的自治性,股東可以運用公司章程設計不同的股權形式,在股權融資中的核心是股東對于公司的控制權和收益權的設計,下面從理論和實務兩個方面來探討這一問題。
風險與管理權之間的矛盾
《公司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一規定很好地處理了風險與管理權之間的矛盾,使公司的管理權不再受制于出資比例的限制,而可以通過公司章程約定,如果限制提供資金一方的表決權,即可排除原股東對項目可能受到新股東干涉的擔心。這樣就解決了風險與管理權之間的矛盾。
具體來講主要包含三個層面:股東會層面、董事會層面、經理人層面。具體的形式包括:
1)股東會表決權的約定分配/約定排除
這是最常用的方式,通過公司章程調整股東之間的表決權比例,以達成股東的不同控制權要求。
2)公司重大事項的表決權通過比例約定
依照公司法規定,某些重大事項必須通過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通過。在某些股東特別看重的某項公司事務,而該股東又持有小部分股份時,可以通過章程約定該事項必須經過絕大部分表決權同意,甚至是全部表決權同意,以使該小股東獲得一票否決權。
3)董事任免權利的安排
公司的很多事務是由董事會決定的,對于股東所派駐的董事多少直接影響該股東對于公司的控制能力,聽以可以通過約定各個股東派駐董事的人數,以改變大股東操控董事會的局面。
4)董事會決定事項的安排
在某些大股東控制董事會的情況下,小股東(小表決權股東)可能只對其中的某事項特別關注,可以通過章程規定該事項必須由股東會決策,同時輔助以全票通過安排以保障小股東利益。
5)經理層任免的安排
經理層的某些關鍵職位可以控制公司運作或者監督公司,一般而言這些職位由董事會任免,在股東注重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章程約定。
資金使用期滿退股難的矛盾
如果被融資公司在資金使用期滿,欲歸還資金,而提供資金一方拒絕接受資金,希望繼續持有股權,即產生了通常所說的退股問題。從本質而言,融資不能等同于投資。提供資金一方應當按照約定退股。《公司法》第三十五條“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之規定,如果出現拒不退股的情形,可以在章程中事先約定,取消提供資金一方的分紅權。如果持有股權而無任何收益,這一持股將毫無意義。以此迫使提供資金一方在能夠收回資金及收益的情形下按照約定退股。
懲罰性條款降低資金不歸風險
如被融資公司在資金使用期滿,沒有能力歸還或拒不歸還資金,為了保護提供資金一方的利益,可以根據《公司法》第四十三條、第三十五條之規定,在章程中事先規定,在資金不能清償的情形下,提供資金一方恢復享有正常的股東表決權利、分紅權利。甚至可以規定懲罰性條款,即提供資金一方享有超出其出資比例的表決權、分紅權,以使其風險降到最低。
章程可以規定收益率突破銀行最高利率上限
民間借貸利率往往受制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四倍的最高限額,而股權融資的資金收益率將會與被融資公司收益率形成關聯,而不再受制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四倍的限制,這會調動提供資金一方的積極性。同時,根據《公司法》可以通過股東自由約定分取紅利的多少,這又使資金的收益率與被融資公司的收益率如何進行關聯的問題,具有更靈活的調控空間。
股東受益權是股東投資于公司的最終目的,對于股東受益權的安排包括以下形式:
1)固定收益權
固定收益權使得股東的權利向債權人的權利靠攏,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該固定收益權是在公司債權人的固定收益權之后而在其他股東的收益權之前的。類似于國外股市中常見的優先股。
2)約定時間/金額的收益權排除
為吸引某些投資者,公司可以安排在一段時間或者在一定總金額范圍內將公司收益全部授予某一股東。此做法在我國的中外合作企業經常使用。
3)向股東以外的關系人授予收益權
為了維系公司與其相關企業或個人的關系,授予股東以外關系人收益權是經常發生的現象。新公司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股東以外人可以獲得收益權,但是可以通過收益權比例安排,通過象征性給與關系人極少部分比例股份并分配給其一定比例的收益權。
以上的各種具體形式僅僅是一些較為常用的形式,正如前述,股東權利安排的內容完全依賴于公司的資金提供者所希望達到的商業目的,并將該目的劃轉成為法律認可的權利形式,然后通過合法的文件使該權利得以保障。而所有的安排形式最終將取決于資金提供者的商業目的,同時考慮財務可行性。總而言之,公司法對于股東權利的靈活性規定給予了巨大的安排空間。套用一句華爾街的名言:想象力有多大,安排的可能性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