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杭州圖書館發生了一件事:杭州圖書館不僅向所有讀者免費開放,而且包括乞丐和拾荒者也可隨便進入閱讀。有讀者對此表示不滿,向館長褚樹青抱怨說:“圖書館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許乞丐和拾荒者進入閱讀,就是對其他讀者的不尊重。”
褚樹青回答說:“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閱讀,但你有權選擇離開。”
2011年 1月18日,這個故事被一網友發到微博后,瞬間被轉發1萬余次。網友稱褚樹青為“偉大的館長”,稱杭州圖書館為“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
有一次,褚樹青看到一名乞丐抱著一本《資治通鑒》全神貫注地在閱讀,當他經過時,怕打擾就放輕了腳步,卻被旁邊另一乞丐告知他就是館長。于是,兩人很謙恭地站起來,一連說了幾句謝謝。那一刻,褚書青的眼睛不由得濕潤了。
后來,褚樹青對員工們講:“在圖書館里,在知識面前,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每個人都有讀書的權利。乞丐也罷拾荒者也罷,他們之所以成了乞丐和拾荒者并不是他們先天的素質出了問題,而是有家庭原因,也有社會原因。”
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公民身份雖有三六九等之分,但獲取知識的權利不應以人的身份貴賤來衡量。乞丐和拾荒者,有權利享受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當然包括有享受文化知識的獲取權利。圖書館是用于公民求知的公益設施、公共資源,只要乞丐和拾荒者遵守圖書館管理規章,就該允許他們進入圖書館看書、看報獲取知識。
其實,給予公平的社會求知環境,再窮的人也可能成功。世界上不少名人曾經也是乞丐或拾荒者,只因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和這個國家賦予的平等的求知權利。安德魯#8226;卡內基,本是蘇格蘭的一個窮孩子,十三歲那年,懷著對美國的向往,卡內基和家人來到美國。到免費的圖書館閱讀圖書和進夜校學習,成了他后來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成就了這位世界鋼鐵工業巨富。由此可見,圖書館的門徹底敞開了,天堂的世界,我們就看見了。
(墨丁摘編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