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高歌自由戀愛的年代,各種形式的相親活動卻風靡全中國。這邊《非誠勿擾》全城熱賞,那邊婚戀網站風頭正勁,這里憂心忡忡的父母拿著子女們的資料牌在公園里穿梭,那里飯桌前紅塵中一對對迷茫的男女快速的聚了又散。
當“剩男”“剩女”的概念開始在這個國家流傳,就仿佛拉開了一個與時代和婚戀有關的焦慮與恐慌的序幕。電視節目里熱烈探討著所謂“剩男”“剩女”的社會現象,身邊的朋友一個又一個離開單身的隊伍,父母催促的聲音和擔憂的眼神總在耳邊眼前,而自己或慨嘆孤獨寂寞,或揪心于老去的年華,壓力無孔不入,從四面八方步步逼近,將懷抱著愛情憧憬的人們逼到了死角,于是,在戀愛最自由的年代,古老的中介力量開始扮演起了救世的作用。
在這個奔忙浮躁的時代里,每個人都背負著很大的壓力,還得不斷地向前方奔跑,已經無往日的耐心與閑情去盡情談一場慢節奏的戀愛,人們變得空前的猶疑與退縮,人人都想自保,因為人人都害怕受傷,也許自己沒有任何經歷,但太多別人的經驗,教訓太多悲傷的故事充斥著這個社會,代替大家勇敢的去經歷去感受自己的人生。
以前人們的婚姻,愛情的要素并不占主要地位,但是,隨著人們對婚姻質量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女性地位和能力的提高,對愛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不愿意將就度日了。走入婚姻殿堂的門檻變得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高。
一切似乎都改變了,今人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也有了更多的選擇,世界寬廣了,我們更自由了。可是,一切又似乎都沒有改變。古代女子足不出戶,養在深閨,今天不但是女人還有許多男人也不愛出門,宅在家里;古人婚戀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人依舊依從中介,只是呈多樣化趨勢,婚戀網站、相親節目和媒人介紹渠道多樣;古人需要合八字,今人就做心理測試;古人追求門當戶對,今人亦要求條件匹配;古人為成親而成親,今人不少迫于壓力,慌亂中也成了為結婚而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