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耳朵的最重要的經脈有兩條:一條是三焦經,另一條是膽經。
三焦經“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意為耳朵后邊、耳朵前面和耳朵里邊都是有三焦經經過。我們知道,人體的整個體腔中有五臟六腑,這些臟腑器官不是孤零零地懸在那里,一定要有個東西將它們連綴起來,三焦經就是連綴五臟六腑的這個系掛、這個網膜,所以三焦經是一定要通暢的。如果三焦經不通,出現了病癥的話,那它首先就會影響到耳朵。
膽經有一條支脈,也是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最后再走到外眼角的太陽穴。所以,如果膽經出了問題也會出現耳朵的疾病。
耳朵的病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耳鳴,另一種是耳聾。在中醫里,三焦經和膽經都是少陽,少陽是陰陽交通的樞田,陰陽交通不利,就會出現耳病,所以耳朵也屬少陽,有生發之象,那么像耳鳴這樣的病癥就肯定跟陽氣有關。《黃帝內經》里對耳鳴的說法是“耳聾渾渾淳淳”,意思是耳鳴的時候耳朵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聲音,最主要的有兩種,要么如蟬鳴,要么轟轟響。蟬鳴就是像知了叫一樣,這是大虛之證,主要是因為腎精不足;轟轟響就像耳朵里成天火車隆隆開過,這是實證,主要是三焦不通,是內部火太重造成的。
耳朵的保健法
中國古代耳朵的保養方法有三種,都屬于心腎相交法,就是通過讓心火與腎水關系相協調的方法來讓人體的陰陽氣機協調,以達到養生的目的。
心腎相交法一:鳴天鼓
心腎相交法的第一種叫做鳴天鼓。我們的后腦勺就叫做天鼓。鳴天鼓要用到我們的聽聞穴和勞宮穴。人體的勞宮穴是最操勞的一個穴位,它是一個火穴,像我們肚子疼了,馬上就不自覺地用手去捂肚子,所以它是很操勞的。
具體鳴天鼓的做法是:先用我們的手掌心,即用勞宮穴貼住耳孔,把整個手搭在后腦勺上,將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往下一彈,產生一個彈擊的力量,就這樣使勁壓住聽聞穴,然后彈撥后腦殼,彈幾次再壓緊,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會有一種特別清爽的感覺。經常這樣做對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心腎相交法二:按摩聽聞穴
第二種叫做按摩聽聞穴。耳朵里的聽聞穴要怎么做才能按摩到呢?其實還是采取的心腎相交法。
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經的井穴,屬于心,耳朵、眼屬于腎。首先,掌心向后,然后用中指插進耳朵孔里去,塞進去以后,手指在里面轉180度,讓掌心向前,然后讓手指輕輕地在里邊蠕動,要注意,不要使勁地杵,而是輕輕地蠕動,就像小蟲子一樣在里面輕輕的動,按摩上二三十秒后,突然將手指向前外方猛地拔出來,最好能聽見聲響。這就是完整的按摩聽聞穴的一個方法。如果你的手指插進耳朵里去以后,覺得指尖有一種黏著感,有吸力的話,這就是濕氣太盛的一種感覺,那在按摩完了以后,猛地將手指拔出來就可以了。
這里提醒一件事,做任何動作都要以不受傷為原則,就是說動作要輕、要柔、要緩,要輕輕地做,指甲也一定要剪得很干凈,然后用指尖輕輕地按摩耳朵里邊的聽聞穴,千萬不要傷到耳朵。
心腎相交法三:手心搓腳心
第三個心腎相交的方法叫做手心搓腳心。我們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個方法,這里面融匯了很深的中醫道理。
我們的腳底板有一個腎經的穴位叫涌泉穴,而我們的手上是勞宮穴。我們可以平時沒事的時候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腳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腳心。這樣做有助于讓腎發揮收藏的功能,把氣往下引,把上面的虛火拽下來,這樣氣就不會壅在上面,病自然就好了。
編輯/王洪麗
專家簡介
曲黎敏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天人醫易中醫藥研究院院長。著有《從頭到腳說健康》《黃帝內經:養生智慧》《中醫與傳統文化》《中華養生智慧》《易學氣功養生》《把健康徹底說清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