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itor 王欣
交往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而孩子的社會交往更是生長發育與個性發展的需要,是社會化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容。有些孩子在自己家里可能愛說愛笑,但在集體中,就明顯表現出交往能力差,不習慣或不愿與人交往……
3歲寶的社交心理特征
與2歲時相比,3歲的孩子已經不那么自私了,對家長的依賴也減少,這是自我識別得到強化和感到更加安全的征象。他會與別的孩子一起做游戲,相互配合,而不是自己玩耍。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到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與他完全一樣,每一個伙伴都有獨特的性格。有些惹人喜歡,有些令人討厭。你會發現他更加傾向于與一些孩子玩耍,并開始和他們發展友誼。在建立友誼的過程中,他會發現自己也有一些讓人喜歡的特征——這種發現對他的自尊心的培養具有強烈的支持作用。
在這個階段,男孩會對自己的父親、哥哥或鄰居的大男孩著迷,而女孩會模仿母親、大姐姐或其他女孩。研究表明男孩和女孩間一些明顯的發育和行為差異是由遺傳決定的。例如,一般而言,學齡前男孩更具攻擊性,而女孩更加文雅。然而,本階段的許多遺傳特征很容易受文化和家庭背景影響。
即使父母都在工作,并分享等同的家庭責任,孩子也會從電視、雜志、書籍、廣告牌和朋友或鄰居的家庭中發現家庭中傳統的男女角色。例如廣告會鼓勵女孩玩洋娃娃、出于好心的親屬會以此為禮物相贈,成年人和其他孩子也會贊同這種行為,同時,人們會指導男孩遠離洋娃娃(在學步時曾經非常喜歡),而從事更加粗糙和笨拙的游戲和運動。喜歡大打出手的女孩被稱為假小子,喜歡打架的男孩叫強壯或有型。孩子贊同或反對這些說法也不會使人吃驚,并依此調節自己的行為。因此,在孩子到了進人幼兒園的年齡時,就已經可以很好地確立自己的遺傳特征了。
怎樣塑造受歡迎的孩子
一個活潑開朗、樂于與人相處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歡迎和成人的喜愛,而且也容易適應新環境。然而,現在家庭中有些孩子因缺少同齡伙伴,接觸面較窄而產生了以“自我為中心”,這類孩子大多愛搗亂、愛逞能、攻擊性強;另一類則是性格內向型的孩子,寡言少語,不善于主動結識別人。
一些從小很有才華的孩子,就因為“不合群”,長大以后,一直“懷才不遇”,自感“英雄無用武之地”,不僅才華得不到發揮,而且一生總是“不順”;一些很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人,受到大家的歡迎,他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自己也感到很快樂。
任何人都不會喜歡性情乖戾、憂郁的人,人人都喜歡與快樂而熱情洋溢的人在一起。教孩子學會與人交往,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積極為孩子創造交往的機會,同時教給孩子交往的技巧,
給孩子做好榜樣
喜歡模仿是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也是他們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生活中,家長是3歲孩子模仿的主要對象,家長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及態度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他們。如果家長個性開朗、喜歡交往、與他人友好相處,孩子耳濡目染,就會自然而然地去模仿家長的交往行為。相反如果家長個性孤僻、生活閉塞,與別人很少交流,孩子也就很容易去模仿這樣的待人方式。因此,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為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
交往能力是在與他人的接觸中形成和發展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交往的概念就很難形成,交往能力也就很難發展。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條件、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交往,感受交往的快樂。如:可以帶孩子到社區去,讓他們結識更多的人;可以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朋友聚會,增加孩子與他人交往的機會。
及時鼓勵孩子的交往行為
3歲孩子都喜歡被表揚。家長對于不合群的孩子偶然表現出的良好交往行為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肯定,并經常與孩子交流與朋友在一起的快樂,使他們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樂趣,樹立交往的信心。
通過游戲培養孩子的交往興趣
游戲是3歲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是培養孩子交往的興趣與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如在角色游戲中,孩子可以扮演“醫生”“教師”“售貨員”等角色,而這些角色在游戲中必然要和“病人”“學生”“顧客”進行交往,在這種愉快的游戲中,孩子的交往興趣自然而然被激發出來。此外,通過角色扮演,不但強化了孩子的交往意識,也會使其交往行為自覺或不自覺地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