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
我現在的心境和十年前很不同,當年我們確實喊著口號、要去揭示人性的丑惡,后來我感覺,黑暗和丑陋一直都存在,但你做一個作品,它還是要有人性的光明和精神力量。我從小接觸的文藝片都特別狠,到后來我自己也不想看這樣的電影,我不想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臟了,我想的是:給我一點溫暖!所以我的作品要有愛。 ——作家、詩人、導演尹麗川
兩天前看見瀟肅的緋聞,一看照片便知是劇照,有人為利益在炒假新聞。可還是有不知情的媒體在轉發。今日得知瀟肅媽媽被此新聞氣病,心里很是難過。我想說,假的是永遠沒有生命的,假新聞又能走多遠呢?!
——演員姚晨
如果你寫一個故事,“他們彼此相愛”,然后你會發現,故事在哪里?沒有故事!所以,單純說愛就沒有好故事,然后呢?你加入愛的“失去”,誰?何時?怎么搞的?故事就誕生了!所以,面對真實生活,我們需要愛,但到了小說中,我們需要那些“失去”和“錯過”。
——愛爾蘭當代著名作家科爾姆.托賓
為什么所有電視臺都要拍掛歷這東西?難道就是為了給小學生提供新學期的包書紙?
——主持人孟非
國人對小悅悅事件如此震驚,實在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這就好比和尚對禿子大驚小怪,大麻子對雀斑一驚一乍。在這樣一條賊船上,在這樣一個團伙中,發生這樣的事情,難道很稀奇古怪嗎?難道還不知道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嗎?難道還不清楚這正是我們身處的現實嗎?難道還不明白我們都在用中國姿勢墜入深淵嗎?
——資深媒體人程益中
十年前,出版《萬物生長》的過程中,我就意識到,不能和審查系統斗爭,我放棄。我不是怕斗爭,是怕在斗爭中妥協,得了自我審查的癌癥。對于一個作家,最可怕的是自我審查。一個作家一旦自我審查,他就注定被時間打敗。哪怕被被沒參透的佛教徒打死,哪怕什么地方都出不了,我要寫作時候的絕對自由。 ——作家馮唐
每天眼見、耳聞各種各類社會之怪現象,到處沒有做人之底線,在我看,都是讀書人越來越少的結果。底線建立在知識上,教授可以理直氣壯在公共平臺展示其粗口能力,足以證明整個社會的知識水平。不屑讀書,不必學問,才流氓橫行。還是那個觀點:中國文化之破壞日積月累,積重難返,要拯救,談何繁榮? ——資深媒體人朱偉
世說新語
男閨蜜
文藝小清新電影《失戀33天》熱映,誕生一個新的人群——男閨蜜。他們陪逛街陪嘮嗑陪K歌陪犯二,既可以在你犯賤撒潑時甩你耳光,也可以在你落魄絕望時借你肩膀,他們不花心不劈腿偶爾浪漫些許搞基,偶爾化身知心哥哥給你的戀情獻上錦囊妙計,毒舌挑剔但眼光獨到。有觀眾調侃想泡妞先裝GAY。
綠領巾
綠領巾是少先隊隊前組織小紅星兒童團或稱苗苗兒童團佩戴的標志,為綠色綢布,該組織規定一年級和二年級表現差的小學生全部佩戴綠領巾,三年級后才能佩戴紅領巾。此外還有劃分學生成績好壞的“紅校服”、“三色作業本”等。有評論說,“革命前輩的鮮血又不是十字路口的紅綠燈,怎么能說紅就紅說綠就綠呢?”
倫敦周
北京已多日陰霾霧瘴,空氣狀況糟糕,被稱為“首屆北京倫敦周”。“PM2.5”、“污染指數”、“數據勾兌”、“美使館所監測數據”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帝都千萬人民,都有一個抽油煙機融合吸塵器一般的肺。”“作為一款70年代國產人肉吸塵器,我已為帝都的空氣凈化盡了綿薄之力。”
刀款
所謂“刀款”,是溫州一代民間對“高利貸”的變異性稱呼。據該專題報道,溫州近年的“刀款”月息最高已達1毛5,據此,一萬塊錢日息即50元,一年收益可高達180%。民間早有一句歇后語叫“借高利貸買棺材”,打俗語“死要面子活受罪”,如今溫州高利貸之亂哪里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分明是“活要面子受死罪”。
南方動物周刊
北大教授孔慶東對《南方人物周刊》80后記者的“三媽”排比句,激起社會廣泛討論。“畜生就經常用肢體性語言表達情緒”,故這一期的《南方人物周刊》被調侃為“南方動物周刊”。據孔慶東的學生稱,“他一貫喜歡夸張,是個表演欲望很強的人”,“在媒體面前,他喜歡胡說八道,嘩眾取寵”,“有點兒瘋瘋癲癲的”,“經常胡說八道,喜歡罵記者”,被“三媽”排比句問候的記者稱,孔慶東可能針對的不是他個人,而是整個“南方系”。
讀劇本時最令制片心碎的句子就是:逃荒的隊伍前不見頭后不見尾。因為“前不見頭后不見尾”這八個字意味著少說也得兩千人,按每部大客車乘50人算,運送這些群眾演員需要40部大客車。令人痛心的是,這八個字在震云的劇本里反復出現。制片求震云改劇本時手下留情別老寫這句話了。震云爽應,遂以“漫山遍野”取而代之。 ——導演馮小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