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世界的電視觀眾對貝蒂都不會感到陌生,盡管她沒有安妮#8226;海瑟薇一樣傲人的身材和俏麗的臉蛋,也不如圣女特蕾莎,因為日行一善普度眾生而受到人們的尊敬與愛戴。
貝蒂很丑,盡管她在全世界有很多的化身——白皮藍眼的、黃皮黑眼的,褐皮褐眼的……可即便把這些化身中最美的部位進行剪切拼圖,合成之后的貝蒂依然是一個生動的丑女。可就是這樣一個丑女,她的第一個化身在橫空出世之后,便橫掃南北美洲35個國家,奇跡般達到50%以上的收視率。人類已經無法阻止丑女貝蒂席卷全世界的腳步。哥倫比亞、墨西哥、德國、西班牙、法國、俄羅斯、波蘭、以色列、荷蘭、美國、印度……紛紛購買原著版權,拍攝屬于自己的“貝蒂”,這其中也包括中國版的《丑女無敵》。
最著名的要數美國ABC電視臺改編的版本。一經播出就收視傲人,獲得了美國第八屆家庭電視劇獎最佳新劇獎,以及提名第64屆金球獎電視組別喜劇連續劇組最佳女主角及最佳電視劇集,可謂好評如潮。
客串明星,真實出境
探究一部劇的成功,人們往往先從演員入手。美劇版《丑女貝蒂》清一水的“雙實”派,即實力+實惠。領銜主演亞美莉卡#8226;費雷拉是好萊塢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拉丁裔演員,在接演貝蒂之前,她只在電影《牛仔褲的夏天》中擔任過配角,也曾在百老匯當過綠葉。直到她成功塑造貝蒂之后,才開始名聲大噪。男主角埃里克#8226;馬比斯一直在一些并不知名的美劇中擔任“千年老二”,倒是大反派范妮莎#8226;L#8226;威廉姆斯一直是跨界表演藝術家,唱歌、音樂劇、電影一樣都不差,但沒有一樣能讓她走紅。至于剩下的一些配角,更是連臉熟都算不上,有過出鏡經驗的都不多。
美劇把聘請明星的錢節省下來,在美術和服裝上大做文章——作為一部講述時尚界的作品,全世界各個版本的貝蒂和美劇版的視覺系相比,都相形見絀,自愧不如。
但并不能因此這說這部戲星光暗淡。薩爾瑪#8226;海耶克、劉玉玲、維克托#8226;加柏、吉娜#8226;葛森、吉恩#8226;西蒙斯、維克托#8226;加柏……這些大牌都曾客串過該劇,更有趣的是他們根本無須表演,因為他們要演出的就是真實的自己。“問題少女”林賽#8226;羅韓出演的正是一名不招人待見的高中生,重金屬樂隊的主唱兼貝斯手吉恩#8226;西蒙斯在劇中也是演一名搖滾歌手。至于辣妹維多利亞和“婚紗女王”王薇薇干脆連名帶姓地真實出演。從出場到結束,貝嫂只是擺了幾個她的招牌pose,完全不需要任何演技,而她唯一的一句臺詞便是大喊“放我出去”;頂級婚紗設計師王薇薇的氣場完全能把攝像機的鏡頭震碎,只見她托著下巴一臉嚴肅地上下打量著體重不足三位數的新娘,一句“你該減肥了”讓鏡頭內外的人聽完之后只想撞墻。最有趣的當屬“天橋黑珍珠”納奧米#8226;坎貝爾,她在劇中代表《ELLE》雜志出戰棒球場,身型完美的她一身運動裝扮同樣能帶出模特的風范。不過大家都知道納奧米#8226;坎貝爾的脾氣很暴,有不少助理都曾起訴過她故意傷人,而她的兇器便是手提電話。因此當劇中的納奧米拿出手機接聽時,全場人員無一例外地大喊不妙,紛紛抱頭蹲下,免得自己也遭到這位超模的毒手。
如此真實的表演,如此犀利的調侃,恐怕沒有幾個美劇能消受吧?
貝蒂不是毀滅者,
更不是造夢者
各個版本的貝蒂都有一副相似的外表:厚如啤酒瓶底的近視鏡,外加一副金屬牙箍,毛毛蟲一樣的眉毛拱動在嬰兒肥的臉上,至于服裝品位,則是我行我素式的參差不齊。還記得貝蒂面試時的那身南美斗篷嗎?活脫就是把客廳的圣誕地毯從中間挖了個窟窿再套進去。她們都曾誤打誤撞地來到了一家時尚雜志社,一并被身邊那些美如蛇蝎的同事戲弄嘲笑,卻一直抱著丑小鴨變白天鵝的美夢——對俊美如希臘雕塑般的主編心存粉紅色的幻想……等等,也許別的版本是這樣,比如墨西哥和印度版,貝蒂被塑造成了一個手無還擊之力的受氣包,每每受到誣陷、誹謗、嘲弄、離間之后,總是大帥哥突然出現扮演救世主,丑丑的貝蒂則像驚嚇過度的小貓一樣縮在男主角的懷里,無語凝噎。全世界有很多丑女的電影電視劇都在打造一個野百合也有春天的夢境,《布里斯#8226;瓊斯的單身日記》、《我叫金三順》、《庸人哈爾》、《瘦身男女》、《簡愛》……這些故事里的丑女都在極力編造一個溫柔的夢境,即沒有蛻變成蝴蝶的毛毛蟲也能收割王子的愛情。另外一些電影則把這些夢境狠狠摔碎,再踩上一腳,比如《丑女大翻身》,不成為美女則誓不為人,因為丑女沒有明天。
美版的《丑女貝蒂》走的則是中間路線,她一方面憑借自己的努力,在職場站穩腳跟;另一方面,貝蒂并沒有忠實于原著得到英俊男主編的愛情。這種大膽的安排似乎更忠于現實。在現實中,沒有人會因為你剛畢業,你是小姑娘,就給你打開方便之門,也沒有人會因為你是美女或者丑女,就平白無故地信任你,委以重任。但運氣總是有的。高中科科第一,大學成績一流,找工作卻處處碰壁的貝蒂,在絕望之際誤打誤撞成為了時尚雜志編輯的小助理。她對誰都客客氣氣的,早上上班一進公司,先親切地和前臺問候,然后一路問候到自己的辦公室為止。雖然每天都因為不搭調的服飾被嘲笑,但她從未停止過微笑與打招呼。她工作認真、努力、向上、永不停歇。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追逐著夢想、友情,收獲了事業,收獲了愛情——盡管不是王子的。
或許,美劇這種觀念在一開始選角時已經根深蒂固了——其他國家的貝蒂都是窮盡化妝師的本領把一個原本姿色不錯的女演員可了勁往丑里整,而美劇版的不同之處就在于, 一開始就是一個“天然去雕飾”的丑女,然后盡量把她打扮得時髦一些。這兩種設置,已經分別很大。要真實,還是要戲劇?美劇選擇真實。事實上,美版的貝蒂缺少了很多觀眾期待的因巨大反差帶來的戲劇性,但卻顯得更為自然真實可信。現實生活中丑得驚天動地的女人畢竟是少數,多的卻是貝蒂這樣相貌平平,卻有其他諸多優點和才能的職場女孩。
人人需要貝蒂墊底
《丑女貝蒂》從誕生以來就波折不斷,一會兒是好萊塢編劇罷工,一會兒是收視率不穩劇集遭砍,這其中最慘的就是在拍攝第三季時美國遭遇的百年不遇的次貸危機,可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經濟增長放緩、人們需要鼓勵的時候,丑女劇往往異軍突起,給人們以鼓舞。中國版《丑女無敵》初播的時候,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波及中國,金融危機下,人人緊捂荷包,看電影的支出給省了,但看電視是不花錢的,況且正如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說的,“《丑女無敵》很有勵志意義,它能告訴觀眾這樣一個道理——丑女有奔頭,你也有奔頭!”鏡頭外的普通人或許在看膩了俊男陪美女之后,一個連自己都不如的丑女出現在電視里,并且她事業愛情雙豐收,還不像糖水片那般假模假式,觀眾實在沒有理由不重整旗鼓。野百合也有春天,命運低到塵埃里,也能開出花來。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每個人都是在單獨面對世界以及周遭的一切,因此,絕大多數人認識到的自我,都是經過弱化的,充滿不安與焦慮。因此,《丑女貝蒂》是為弱化的自我提供了一個代入和替換的對象,觀眾在熱切地關注貝蒂的同時,也將自己代入了,用貝蒂的相貌替換了自己身上的不利因素,并欣喜地發現,相貌上的丑陋在電視劇里成了喜劇因素,并反而促成了主人公的成功,于是也就仿似把普通人生存狀況中的那些不利因素柔化、喜劇化了。而且,貝蒂所提供的是一種極端的處境,大部分人的處境,畢竟還沒有那么糟,在這個代入、替換和抽身觀照的過程里,觀眾完成了一個適當的自我判斷。
貝蒂的出現其實是對全球化的世界不斷強調的那些價值觀的反抗——我們都曾被反復教導唯有適者生存,漂亮者生存,彪悍者生存,富爸爸生存……年輕人被成功洗腦之后,這些扭曲的價值觀成為人人供奉的普世價值,并將這些追求定為常態的標準,因此造就了大多數的焦慮。因為我們大部分人既不漂亮,也不彪悍,沒有一個富爸爸,也很難成為一個富爸爸,我們時常有與時代脫節的不安,還好有貝蒂超人一樣及時出現,為我們墊底,她一舉囊括以上各項,并且變本加厲。但是沒有投機也沒有作弊的她依舊是事業愛情雙豐收——因為她沒武器,所以別人也不帶武器;她沒率先亮出她的刀,所以別人也赤手空拳。有一個成語叫“大智若愚”,我想它的意思就是說,只有自以為聰明的人才會整日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