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熒屏上的反派形象總是對立于正面形象的,絕大部分是配角,但反派總是讓我們印象更深刻。還記得孫松在《渴望》中演的王滬生,五十集播完,孫松上街都怕被人認出來。從創作角度上,王滬生不是反派,他只是違背了觀眾的情感意愿,而非三觀缺失。反派的三大特點,即身份復雜、心理復雜和行為復雜,老反派演員如陳強、葛存壯、劉江,現在如《征服》中的孫紅雷,《黑冰》中的陳道明,《潛伏》中的李涯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經典反派溫暖過我們,探索反派觸動過我們,演技反派愉悅過我們。“反派”是熒屏中動不動就是圣人圣母圣女溫室花朵型的角色的重要調劑品,會讓你免于審美疲勞。時過境遷,影視劇創作發展的同時,反派從囂張變得深沉,從單一的形象變得豐富立體,但無論怎樣,我們記住了那些簡單卻光彩的形象,在一部優秀的電視劇中,反派角色絕對是重中之重,沒有反派上躥下跳的使絆子,一部劇會太過平淡,不夠精彩。不過,我們清楚,正反只是相對概念,誰走進你的精神世界,誰就是主角。
那些年的壞蛋:曾經有多精彩
上世紀60年代
《紅色娘子軍》、《地道戰》、《小兵張嘎》中,像“南霸天”、“胡漢三”這樣的反派是生活中孩子們爭演的角色,掐著腰,一臉兇相:“我南霸天又回來了!誰分了我的田,分了我的地,都給我乖乖地交出來!”大家都愛演反派的原因是他們可以罵人,可以說粗話,而正派的角色往往出力不討好,這英雄常常被“嚴刑拷打”,喝點辣椒水、坐坐老虎凳什么的,還得寧死不屈。
記得那些經典臺詞嗎?“你們是哪一部分的?”這是情報處長陳述的;“高!實在是高!”“我胡漢三又回來了!”這是劉江的;“看在黨國的分上,拉兄弟一把吧!”是《南征北戰》里李軍長的。成功的反派留在我們心里不僅僅是銀幕上的形象,這些活學活用的臺詞到今天也還被引用著。那個年代,好人要求高大全,壞人也必須壞到家,演繹反派的老幾位是順應時代而出現的角色,讓人恨到了骨頭里,盡管臉譜化,但你必須承認人家演得就是好。
上世紀70年代
觀眾們經過戰爭片的洗禮,順應發展開始在警匪片中找新鮮。與紅色片盛產叛徒不同的是,香港經典黑幫電影中像吳鎮宇、黃秋生代表了那時最經典的反派形象:邪、惡,他們開始變得深沉、變得不動聲色,甚至開始有品位。但像成奎安的大傻也還是流行代表,長相滄桑,眼大無腦,屬于肌肉型的殺人機器還處在臉譜化的階段。像《喋血雙雄》里成奎安那樣把江湖道義當狗屁,他們必須是卑鄙的;像《英雄本色》里李子雄那樣的,必須是囂張的;像《古惑仔》里東星烏鴉那樣的,必須是夠狠的。
好人固然頂天立地,壞人雖令人切齒痛恨,但也足以讓人過目不忘。他們是反派,就注定了失敗,不是因為他們不夠狠,也不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而僅僅是因為他們是壞人。這些反派讓大部分的孩子立志做一個好人,因為壞人終歸是要失敗的。大多江湖片或者黑幫片,那里面的壞人,一類是壞警察,一類是壞的幫派分子,不過黑社會也有好壞之分,比如《古惑仔》里,洪興社是好的,而東星社是壞的,在好的洪興社里,也有壞人,吳鎮宇演的靚坤,成為當時最經典的大反派,以至于之后數年,很多人都覺得吳鎮宇只適合演壞蛋。
上世紀80年代
在電視劇里已經很難找到讓人“恨到骨頭里”的壞蛋。溫兆倫勉強算一個,《義不容情》里,他扮演的阿康確實讓人恨了好一陣子,但把溫兆倫放在前輩秦沛、成奎安里,那他簡直就是個標準的杰出青年。哪怕是《征服》里的劉華強,也有讓人佩服的地方。時代變了,我們已不再擁有那些純粹的反派,壞蛋在正邪中來回游走,不再有絕對的壞人,也不再有絕對的好人,我們已經生活在了一個模糊不清的時代里。一個告別了純粹反派的熒屏里,人心變了,所以,反派沒了,千人千面,在純粹黑白構架的幼稚認知之后,反派只有個性一條路可走了。從《黃河謠》里的葛優、《天地英雄》里的王學圻,可以看出,演技已經決定一切,恰合港片胃口。《無間道》展示了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世界是多元的,人性是多源的,而角色,也終究是多緣的。反派歷史,是一部溫故知新的歷史,一部心靈史。
如今向他們致敬
反派往往被定義為綠葉,有時是逆來順受的沙包,有時是無欲無求的過客,他們僅僅是個陪襯嗎?誰都愿意演又帥又酷,最后以非常漂亮的pose結束的英雄。反派,不是在故事中死得很慘,就是走在街上被人罵得很慘,所以當一個反派演成功了,馬上就會以溫情脈脈的好男人形象示人,擺脫以演技鑄就的“壞蛋”名聲。當然,有些反派依然做著他的反派,角色不死是反派最大的慰藉,幾十年來都是如此。老牌的反派大多已上年紀,新的年輕反派越來越多樣化,像邪氣十足的黃渤,玩轉了小角色,就能當大演員。
類型:最有女人緣的反派
代表人物:阿萊(孫紅雷飾)
作品:《像霧像雨又像風》
壞之特色:雖然阿來是個地痞,但他仗義又忠誠;雖然長得有點丑,但丑得有男人味;他打打殺殺,但是就他愛得堅持。孫紅雷也許天生就是一塊演壞人的料,小眼瞇成一條縫,臉上肌肉微微繃緊,嘴角微微一動,目光陰損,單是看這長相就會讓觀眾覺得不寒而栗了。
同類:《征服》之劉華強(孫紅雷飾)
最具口碑的反派
代表人物:楊立仁(黃志忠飾)
作品:《人間正道是滄桑》
壞之特色:楊立仁亮相時是一個肅穆沉默的殺手,他一出場,就一直提著氣在走,看人的眼神,突然的一轉身,都極其敏銳,他的精神永遠是在高度緊張中。作為刺客,他有一種當眾的孤獨,他把自己孤立起來,不管外界多么喧嘩,他的內心始終在冰點。
同類:《最后的99天》之肖鵬(段奕宏飾)
最讓人心疼的反派
代表人物:金山(吳秀波飾)
作品:《兄弟門》
壞之特色:其實金山不是一個壞人,但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之所以讓人心疼,是因為他重情重義,他高傲,卻又敗得一塌糊涂,他獨處時的脆弱,加上憂郁眼神,成功擊中了大部分女性觀眾柔軟的心。
同類:《上海,上海》之顧業成(吳秀波飾)
最成功第三方的反派
代表人物:山下奉武(盧芳生飾)
作品:《永不磨滅的番號》
壞之特色:這個鬼子很睿智,他從來不輕視自己的敵人,他從不效忠上級,他只效忠自己的內心,其實是跟自己較勁。山下奉武用自己的方式讓我們記住了他,我們從沒像對待山下奉武一樣,認真對待過一個敵人的死。
同類:《雪豹》之竹下俊(淺野長英飾)《玉碎》之小野(吳秀波飾)
最不讓人討厭的反派
代表人物:謝若林(曹炳琨飾)
作品:《潛伏》
壞之特色:“在你面前有兩根金條,你說哪一根是高貴的,哪一根是齷齪的?”這是謝若林的經典語錄,對于一個只有二十多場戲的配角來說,謝若林時而結巴時而流利,一會兒聰明一會兒愚蠢的樣子還是讓我們記住了他。
同類:《黎明之前》之譚忠恕(林永健飾)
最細膩演技的反派
代表人物:聶明宇(陳道明飾)
作品:《黑洞》
壞之特色:這個高智商犯罪者,冷酷外表下的狠毒和不安直令人心有余悸。聶明宇孤傲、狡猾、陰險。有網友拿陳道明在劇中的眼淚說事,總結為“笑時半行淚”。“雙手背在身后,微微低著頭,雙肩內扣,但上身卻挺得很直,好像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問題。”這是聶明宇的習慣性動作,被陳道明展現的仿佛就是他自己的日常習慣一般。
同類:《黑冰》之郭小鵬(王志文飾)
最具專業精神的反派
代表人物:和珅(王剛飾)
作品:《鐵齒銅牙紀曉嵐》
壞之特色:王剛把貪官演得活靈活現,以至于大家都形成了一個定式——王剛就是和珅的代名詞。而他自己也說:”現在演和珅,跟玩兒似的。只要在現場一開機,那和珅的味兒就自然出來了,好像自己就是和珅。”
同類:《宰相劉羅鍋》之和珅(王剛飾)
最具精神破壞力的反派
代表人物:安嘉和(馮遠征飾)
作品:《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壞之特色:這個角色讓馮遠征真正出了名,不動聲色、心理扭曲的 “家暴丈夫”被馮遠征演得太逼真了,以至于現實生活中路人也對他怒目相對,不僅他的車胎經常被扎,甚至吃著飯,一個觀眾從后面‘啪’就是一掌拍在他肩膀上。之后很多人覺得他最適合演“恐怖片”或者“變態男”,并且以為他本人和安嘉和是一樣的,也成為最遭觀眾厭惡的男一號。
同類:《女人不再沉默》之汪顯生(侯天來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