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幾,快過年了,兩個十六七歲的初中生在街上以“借手機”的方式搶劫,被人抓了送到警局。鑒于都屬未成年,警方第一時間通知了家人。
一個母親接電話,說:“他不歸我管的?!睊鞕C。
一個父親接電話,說:“知道了。我生意忙走不開,現在不方便過來。”掛機。
少年為什么會搶劫,不用多問了。
正月初五,郊區的出租房內,發現一對死去多日的中年男女,門窗緊閉,無外人闖入痕跡,屋里有個煤餅爐,火已熄,但有濃重的煤氣味。初步判斷,死于一氧化碳中毒。是男人的工廠見他幾天沒上班,前來找尋,才被發現的。而其實,他們有個十七八歲的兒子,就住在樓下。
初二那天,一家三口一起吃了晚餐后,兒子下樓到自己的房間,玩網絡游戲。玩游戲、吃泡面、睡覺,不知不覺,過了三天。本來母親要來喊吃飯,來喊他早點睡,很煩人,這兩天沒來,他正開心著。等別人來找了,他才想起上樓看個究竟,砸窗進屋,目睹慘劇,他是什么心情,臉上竟看不出來。
兩件都是真事兒,發生于杭州。
人間最寶貴的親情,為什么淪落如此?
在2011年初,新西蘭基督城的地震之后,二十多名中國學生被埋,生死未卜,其中有杭州的一個孩子。那幾天,通過媒體大篇幅報道,伴隨著孩子父母撕心裂肺的尋找,全城市民的心都懸在了半空。
災難凸顯親情,在災難中我們才想起沒有災難的每一天,是多么寶貴。在沒有災難的日子里,親情淡漠的災難,才是更大的災難。★
(作者:莫小米推薦者:黃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