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目前的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就《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改革與建設提出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市場調查 課程改革 高職
在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本課程的教學必須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模式。突出市場調查職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改革傳統的、單一的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建立互助式教學、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相互結合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體系。在教學組織中,注重實踐,通過校企合作、校內綜合實訓,讓學生撰寫市場調查方案、編輯市場調查問卷及完成市場調查報告等,強化實踐技能?!妒袌稣{查與預測》是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目標,圍繞著課程建設我嘗試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活動,包括了:轉變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深度企業合作、改革課程考核。
一、轉變教育理念
職業教育以傳授技術為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技能是教學的核心環節。在探討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逐漸認識到:高職學生與成人學生相比,不僅要學習市場調查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實踐環節的訓練和動手能力培養:不只是簡單的教材變更,更重要的是教師綜合素質要求的提高。在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經營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從事經營必需具備的職業道德、法律觀念、克服困難的勇氣與決心。
二、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本課程的教學以企業營銷工作的實際需要為主線,以理論服務于實踐為出發點,按照任務式驅動教學來組織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和手段。
1.推行互助式教學法
中國普通高考制度是“一考定終生”,學校、家長、學生都把學業的重點放在升學率上,考核的主要內容都是文化基礎和不同的理論知識,很少是對學生技能和素質的考核;其實,高考的這種模式制約了職業教育教學的運用。在中學階段,老師的教學是為了考而教,考什么,就講什么;怎么考,就怎么講。如何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把以知識教育為主轉變為素質和技能培養為核心,在課堂45分鐘的教學中。作為老師應該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ブ浇虒W法改革了“傳遞——接受”的教學模式,強調了“老師講解為輔、學生學習為主”的教學理念,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角.老師只是擔任引導、指揮和協調的角色。
學生按班級,以小組為單位,由5名~6名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給予學生團隊協作、互相啟發和學習的平臺。在教學中,對于一些社會熱點事件、社會現象和獨特見解的問題,都可以采用小組互助式教學法進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啟發,各個小組進行有階段式的討論、辯論,學生可以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表現自己,他們通過演講、輪流發言的形式展示各小組的成果?;ブ浇虒W法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也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整體素質。
2.采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傾向于把解決了的、結果明確的典型事例作為實例進行教學.通過對背景因素的介紹和分析,學生根據問題的提出進行小組討論、個案分析,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1)分析性案例教學法
分析性案例教學法,選擇某一個任務或項目內容作為案例分析課程的理論支撐,案例材料一般包括題目、基本背景、事情發生的過程、要討論的問題及角色扮演和有關附件等內容,學生通過案例的提問和角色扮演訓練,每個小組在課堂演示之前做好充分準備,老師對各小組的討論和表現進行點評,講學生的觀點歸納、總結、進一步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2)實證性案例教學法
實證性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用以說明某一觀點、原理、方法而列舉的實例。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以講故事的形式.生動、具體、簡要介紹某一方面的實例,以證實和說明某一基本理論。該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演繹法,即首先講清基本原理,然后以實例加以說明;另一種是歸納法,即先舉出實例,通過對實例的分析,總結出基本原理也可以通過音像性案例進行教學。音像性教學是通過實拍或錄制的視頻內容,并運用理論知識配上生動、風趣的評述,以配合理論知識教學的案例。這種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集娛樂性和知識性,使學生深入事件和現場,深刻感受到運用理論知識參與市場競爭的樂趣。
3.實踐教學法
實踐教學主要的目的是驗證理論。充分考慮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法應該占有重要的位置。職業院校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參與意識和風險意識,學生一般動手能力較強。思維也比較活躍。而且興趣廣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愿意參與到整個項目的實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環節,在導師指導下參與有關市場調查公司的階段性實際工作。學生參與項目的整體運作,在邊學邊做中得到鍛煉和提高。目的是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使所謂的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得到鞏固,培養實踐工作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深受企業的歡迎,同時也為學生就業搭建了平臺。
三、深度企業合作
目前大部分的教學還是局限于課堂,理論上的市場調查活動與真實的企業調查活動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學校的課堂教育并不能真正替代企業的實踐鍛煉。一方面,通過讓學生“走出去”。組織學生深入企業、社會進行調查研究和專業學習等實踐活動,撰寫調查報告、實習報告或專業論文,這樣學生可以參與企業、社會的實踐活動。直接接觸各種生產經營活動和業務運作,獲取直接的感性認識,拓寬和增加自己的見識。另一方面,通過把企業“引進來”,由于調查行業本身的特殊性,場地、設備的需求更高過于對人力的需求,因此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和企業共同建立市場調查的生產性實訓室,由企業引進項目,學校提供場地和設備,雙方通過簽訂合作協議,長期協助、互利共贏。這樣真正實現了“教一學一做”一體化。
四、課程考核改革
本課程是市場營銷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為了檢測形成效果,本課程主要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兩種。
1.過程性評價
本課程的過程性評價包括2個方面,一是學生的平時作業,二是學生的平時表現。過程性評價占期末總評成績的40%。具體如下:
(1)平時作業:作業成績占課程總評成績的30%?!妒袌稣{查與預測》教學按照職業能力要求,教學內容分為五個項目,11個工作任務。包括市場調查認知、確定市場調查目標、制定市場調查方案、設計市場調查問卷、選擇市場調查方式、選擇市場調查方法、整理市場調查資料、分析市場調查資料、預測市場發展趨勢、編寫市場調查報告和開展市場調查總結工作。根據每個工作任務,布置小組作業,讓學生掌握市場調查與預測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各小組由若干個同學組成,每個同學擔任一項職務,從項目的選取、到企業進行調研,確定調查課題,然后進行設計問卷,實地調查等,再經過資料整理,最終形成調查報告這一系列工作都要求每位同學參與,小組長在整個過程領導、管理、考核小組成員,教師指導、提供幫助。最終,根據各成員在項目中的表現給予平時成績。
(2)平時表現:平時表現占期末總評成績的10%,該成績由考勤、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等組成。
2.結果性評價
期末考試成績占期末總評成績的60%。期末考試一般為閉卷考試形式。考試的內容涵蓋課程的基本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