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公司法對最低注冊資本有著嚴格的規定,認為在資本信用制度下,可以保護交易安全。但是近年來的經濟案件表明,資本信用的神話已經破滅,最低注冊資本不但不能夠有效的保護交易安全,而且自身還存在諸多弊端。
[關鍵詞]最低注冊資本 資本信用 交易安全
一、關于最低注冊資本的規定
我國公司法采用的是法定資本制,嚴格的規定了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例如,公司法第26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三萬元。”第59條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十萬元。”認為最低注冊資本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債權人的利益,可以保護交易安全。相對于我國的法定資本制,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采用的是授權資本制,并且取消了最低注冊資本制度。1969年美國典范公司法廢除了最低資本額的規定。從本世紀70年代起,各州開始紛紛效仿。現在,絕大部分州的公司法已經取消了最低資本額的規定。在極少數的幾個州,公司最低資本額也將作為歷史的參與被廢除。其制度規則是:設立公司時,股東只需認定公司章程確定資本總額(股份總數)中的一股以上,公司即可成立,未認足的那部分股份,授權董事會根據公司資金需要和市場狀況予以發行。值得研究的是,當前各國對最低資本制度的規定不同,那么最低資本制是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或者是它的存在是否利大于弊?
二、最低注冊資本制度存在的弊端
雖然我國公司法改革后,降低了最低注冊資本的數額。但是最低注冊資本制度仍然存在很多弊端。我國規定最低注冊資本的目的在于保障交易安全,作為債務的擔保。但是,最低注冊資本真的能發揮該作用嗎?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事實上,公司的注冊資本只能代表公司第一次進入市場時所擁有的資金實力,隨著經營能力的變化,公司的資產也在變化。注冊資本代表的也只是一個數字,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并不是任何時候公司都擁有注冊時一樣多的資本,它會隨著公司的經營狀況有所增減,也不再代表著公司擁有多少資金實力。因為從公司的注冊資本不能判斷出公司的現有實際資產。所以公司注冊資本并不能對債權人的信用形成擔保,在公司的運作過程中,公司實際的資產狀況才是最好的信用。如果當事人雙方在交易時能夠形成這樣的理念,那么注冊資本的多寡就不再是公司信用的基礎。舉例來看,如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公司注冊資本的資金很多,但實際運行中不斷虧損的公司;另一種情況是公司注冊資本很少,但是在經營中資產不斷壯大。這兩種情況出現時很多人都會選擇和第二種公司進行交易,因為如果對方欠債,它也是有能力還的。所以公司所擁有的資產才是最好的債務擔保和公司信用。進一步說,公司對外承擔債務責任的擔保是依靠現有資產,而不是依靠公司剛成立時的注冊資本。如果公司虧損了,實際資產低于公司的注冊資本,而債權人僅僅以公司的注冊資本來看待該公司的債權擔保能力的話,這必然會造成誤解,是對債權人不利的;相反如果公司盈利,實際資產高于公司的注冊資本,而債權人仍然僅僅以注冊資本來看待該公司的債權擔保能力的話,雖然能保護債權人的交易安全。但實際也掩蓋了公司真實的債務擔保能力,導致市場資源的浪費。
另外,在最低注冊制度下,抽逃注冊資本和虛假注冊資本的現象也非常普遍。很多人在注冊時通過借款或者其他方法湊足注冊資本,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注冊資本。讓公司成為一個空殼,或者使其實力大幅度降低,無法保證交易安全。在這些情況下,公司的注冊資本和公司的資金實力、資產信用是完全脫節的。另外,如果最低本資本制度不能作為公司債務的擔保,那么它的存在就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對于一些智力密集型的公司來說,資金在公司的運行中沒有多少作用,而且過高的最低注冊資本會造成資金的閑置。同時它的存在也不利于創業,更深一步說它不利于大學生的創業。
三、公司法的改革方向
從我國現階段的經濟體制了來看,最低資本制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也就是說,我國公司法中受人詬病的不是資本制度,而是最低注冊資本制度。美國學者漢密爾頓也說“任何關于最低資本額的規定都是武斷的,也不能對債權人提供有意義的保護。”所以公司法未來的改革方向,可以采取取消一般性的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的固定限額,而由當事人自己申報最低注冊資本,登記機關只負責登記而不能因為資金的多寡而拒絕登記。當然,對于那些與國計民生有關,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公司,公司法是有必要規定最低注冊資本的限額的。
在取消固定性的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后,就需要靠法人人格否認制度來保障交易安全。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是對公司人格獨立原則的有益和必要的補充,它的價值在于保護債權人的合法利益,保護交易安全。我國公司法的立法對人格否認制度僅僅是作了原則上的規定,法律實踐中又沒有相應的司法解釋或司法判例進一步的鞏固。所以在我國司法審判制度不完善和法官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必然造成該項制度難以操作,從而導致“良法”不能實施。同時,模糊的規定給予裁判者的自由裁量權過大,在訴訟中基于債權人與公司股東的不對稱性,難免發生裁判的天平向強勢的公司股東傾斜。因此,法人人格否定制度應該具體化,結合我國現實生活和司法實踐,通過相關法律規范列舉股東濫用法人人格的表現形式,明確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舉證范圍,合理設計股東的法律責任等。
四、結語
公司法的改革要循序漸進,從最低注冊資本制度開始,客觀看待它的債務擔保功能,取消其固定限額。當然,更深一步的改革還會涉及到“資本信用”到“資產信用”的轉變問題。
參考文獻:
[1]郭嘉鵠:《從信用基礎看我國公司法的資本制度》,栽《臺聲·新視角》,2005年第10期
[2]趙旭東:《從資本信用到資產信用》,載《法學研究》,2003年第5期
[3]左傳衛:《論最低注冊資本制度的存與廢》,載《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