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人民幣對內貶值明顯,而同時對外升值壓力也加大。其對內貶值的主要原因有世界性通貨膨脹,人民幣投放過多等;對內貶值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而其對外升值則是因為我國經濟發展快,對外貿易長期出現“雙順差”,相對利率較高;其外對升值有利有弊。筆者認為,應對貶值,我們應該積極發展國民經濟,保證充足的商品供應,正確引導消費者的預期,防止超經濟發行貨幣;對于升值,我們應該擴大內需,增加出口商品的核心競爭力,加強對外匯儲備和外資的管理。
[關鍵詞]人民幣 貶值 升值 原因 影響 應對
人民幣對內貶值是指人民幣的購買力下降,直接表現為物價上漲。人民幣對外升值是指其對外幣匯率上升,即同樣數量的人民幣可以兌換更多的外幣,這里的外幣主要是指美元。人民幣之所以會出現既升值又貶值,是因為美元貶值比人民幣更嚴重。針對人民幣面臨雙重壓力的現狀,我們必須堅決抑制人民幣不斷對內貶值;科學看待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利與弊,在我們能接受的范圍對其逐步升值,并采取措施化解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影響。
一、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的主要原因
1.人民幣對內貶值的原因
(1)世界其他國家通貨膨脹的影響。2008年全球性經濟危機過后。世界經濟還沒有完全恢復,許多國家的國內通貨膨脹率上升,由于世界經濟的一體化,通貨膨脹具有傳染性,中國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一定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人民幣對內貶值的原因之一。
(2)結構失調和生產成本上漲。我國農業部門的發展速度趕不上工業部門的發展速度。而現代社會經濟結構不容易使生產要素從生產率低的部門轉移到生產率高的部門。但是,生產率低的部門又在工資和價格上要求公平,要求向生產率高的部門看齊,結果導致一般價格水平上漲。與此同時,由于部分農產品主產國減產等原因導致的生產成本上漲,也是導致物價上漲的原因。所以國內物價上漲主要是表現為食品價格大幅上漲。
(3)人民幣的超經濟發行。適宜的人民幣發行增速應略大于GDP和CPI的增速之和,而人民幣發行增速近十年幾乎都超過了這個數字。原因之一是為了更好地刺激經濟發展;原因之二是為了應對其對外升值壓力,由于資本內流特別是熱錢的涌入,國家為了穩定匯率,不得不向外匯市場投放更多的人民幣以平衡人民幣和外幣的供求關系。貨幣的超經濟發行使的國內市場上人民幣供過于求,造成了人民幣對內貶值。
2.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原因
(1)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自2003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率連續多年保持在10%的水平以上,現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根據社會經濟規律,一國經濟發展與別國的落差自然會帶動該國貨幣的升值。
(2)對外貿易長期出現“雙順差”。我國國際收支長期失衡,而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我國自1994年來,國際收支始終保持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且差額較大,以至于我國的外匯儲備在近年來大幅增長。2010年末,我國外匯儲備已達到28473億美元。外匯市場上人民幣的供不應求,其升值壓力自然很大。
(3)相對利率較高。為了應對持續升溫的通貨膨脹,2010年央行八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兩次調高利息。我國的加息與美國量化寬松政策之間形成了較大利差,利差的存在誘使大量資金流入我國。受國內較高物價水平的影響,目前市場普遍預期央行將進一步上調利率,國際游資通過各種途徑流入我國的速度和規模都進一步提高,促使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
二、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的影響
1.人民幣對內貶值對我國的影響
(1)直接影響了百姓的正常生活。現在市場上各種商品的價格幾乎都在飛漲,2010年12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11月份CPI同比上漲5.1%,創下我國28個月以來CPI的最高漲幅,食品價格對此的貢獻達到80%。人們的收入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同樣的貨幣買到的東西少了,百姓的生活水平受到影響。
(2)可能造成更嚴重通貨膨脹。持續的物價上漲增加了人們的通貨膨脹預期,許多人急于將手中的錢用于消費以避免可能的貶值,對貨幣的需求更加劇了流動性,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之廣就是流動性過剩,這就很可能造成又一輪通貨膨脹。
(3)間接帶來人民幣對外升值壓力。現階段。我國的金融市場機制不夠完善。政府的金融調控手段有限。為了應對流動性過剩,央行會選擇加息。然而加息會帶來新的利差,根據利率平價理論,近期人民幣又將有更大的對外升值壓力。
2.人民幣對外升值對我國的影響
(1)減少我國的外匯儲備。一般情況下,一國貨幣對外升值能增加該國的進口,減少出口。增加進口,也就增加了我國的用匯量;減少出口,也就減少了外匯的流入量。這樣一來,可以緩解我國爆炸似的外匯增長狀況。前面說過,外匯儲備的急劇增長是貨幣對外升值的壓力來源之一,減少外匯儲備可以減輕升值壓力。可以說,人民幣對外升值有自我減壓的功能。
(2)抑制物價總水平。人民幣對外升值使得我國進口增加,出口減少,這也就增加了國內的商品供應量,更加充足的商品供應對于抑制物價總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而且,國外優質商品的流入,增加了國內商品的競爭壓力,這也有助于物價的穩定。
(3)影響對外貿易。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現階段由于內需不足,經濟對出口的依賴較大。人民幣升值會對我國許多產業帶來沖擊,我國大多數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在于價格低廉,而人民幣升值會使我們喪失此競爭優勢,由此導致出口減少。人民幣升值使得同樣的人民幣能夠兌換的外幣增加,因而很可能增加我國的進口。我國的民族產業不夠成熟,進口的增加使得我國的民族產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4)帶來外匯儲備管理風險。人民幣的對外升值也就意味著外幣的貶值,我國有著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外幣的貶值直接讓我國損失了無數的財富。
(5)一定程度上加重人民幣對內貶值。人民幣升值使得大量外國資本流入我國市場。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為了穩定匯率,我們只能選擇放棄國內貨幣供需平衡,由此加重了我國的通貨膨脹,造成人民幣進一步對內貶值。
三、如何應對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
1.應對人民幣對內貶值
(1)積極發展國民經濟,保證商品供應充足。供不應求,價格會上漲;反之。價格會下降。我們應該積極發展國民經濟,保證商品特別是食品的充足供應。這不僅是戰略儲備的需要,也是穩定物價,防止人民幣繼續貶值的根本措施。我國有十三億人口,每天的糧食需求量不是一個小數目。
“我國買什么什么貴,我國賣什么什么便宜”,我國的自給能力關乎國家的安定。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農業發展,科技興農。新農村建設能夠促進經濟的均衡發展,但是我們不能為了實現城鎮化而占用耕地,否則悔之晚矣。
(2)正確引導消費者的預期。持續的物價上漲使人們的通貨膨脹預期強烈,許多人急于將手中的錢用于消費,人民幣的流通速度加快。在社會商品總價值不變的情況下,貨幣流通速度增加,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就減少。但是現實中流通中的貨幣并沒有減少,因此供過于求,帶來人民幣的貶值。所以正確引導消費者預期,對于抑制物價上漲非常重要。國家通過各種政策向消費者傳達政府控制通脹的決心,增加消費者對人民幣的信心,有利于穩定物價,防止人民幣繼續貶值。
(3)保持人民幣發行與經濟發展同步。一定時期內,經濟發展對人民幣的需求是有限的,我們不應該為了刺激經濟便不顧經濟規律超經濟發行貨幣。適度的貨幣發行量才有助于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其次,為了穩定匯率而超發貨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匯率上升有其客觀必然性,且匯率上升有利有弊。我們可以在經濟可承受的范圍內在外匯市場上投放本幣以滿足需求,但不應該過度。
2.應對人民幣對外升值
(1)擴大內需并增強出口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為了使我國經濟發展不因出口減少而受太大的影響,我們應該刺激內需,增強出口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我國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充分依靠內需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內需的擴大可以抵消出口減少帶來的需求不足。人民幣對外升值會減少出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產品大多靠低價贏得市場。如果我們能夠自己創新,自主研發,有自己的品牌,當價格已不再是我們僅有的競爭優勢,那匯率提高對出口的影響將會減小。當我們的民族產業通過改革發展到成熟,進口產品的增加對我們也不再是考驗。
(2)加強外匯儲備的科學管理。人民幣的對外升值給我國的外匯儲備帶來了很大的風險。為此,我們應該采取科學的管理和經營手段,加強風險防范。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制度,確保外匯資金安全;建立科學的儲備資產結構,提高儲備經營水平,增加資產回報;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外匯儲備經營模式,合理安排投資,有重點地支持國內建設項目。
(3)完善對外資的管理。人民幣對外升值使得大量的外資將流入我國,長期資本投資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但短期的投機卻會造成經濟的動蕩,因此我們必須對外來資本進行科學的管理。首先我們要完善外資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有法可依才能確保管理的可行性,才能達到管理的效果;其次我們要堅決抵制惡意的投機行為,阻斷惡意投機的種種途徑;最后,我們要合理引導和利用外資,發展我國的薄弱產業,促進我國經濟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