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中一支重要而活躍的力量,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建設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但同時中小企業在最為核心的財務管理上存在觀念淡薄,制度不健全,缺乏高素質財務人員,籌融資能力差等諸多問題。直接制約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筆者針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從企業的自身因素出發,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中小企業 財務管理 健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在推動經濟、提供就業、繁榮市場、促進創新等方面都發揮著重大作用,成為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國經濟體系的地位日益顯著。但由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觀念淡薄,企業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使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不容樂觀。
一、我國中小型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1.財務管理觀念淡薄。中小企業投資者同時也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家族式管理是其典型的管理模式,企業領導者高度集權,仍以經驗管理、機械管理落后的管理方法管理企業,沒有形成系統有效的管理模式,財務管理觀念淡薄。普遍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2.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企業的投資者為了全面控制自己的產業,不愿將管理權限分散,在管理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存在職責不分、越權行為,違規管理等問題,且財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企業財務管理混亂,特別是由于家族式管理模式,缺少內部控制制度和稽核制度,造成諸多的財務管理問題。
3.缺乏高素質的財務人員。大部分中小企業選用人員上都是由自己的親屬擔任會計、出納,這些人多數沒有會計專業知識,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且企業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也很少對財務人員進行專門的崗位培訓及繼續教育培訓。民營中小企業普遍注重對科研技術人員的培養,而對財務人員的素質提高重視不夠。
4.籌融資能力差。中小企業的注冊資本較少。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經營資金上長期處于劣勢地位,加上經營的不確定性及倒閉率高,使其在市場變化和經濟波動顯得很脆弱。在信貸政策上缺乏政府的有效支持,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取得貸款,其融資的困難,造成后續資金不足,嚴重制約中小企業的發展。
5.資產缺乏科學的管理。中小企業一般沒有嚴格資產管理制度。財務控制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對現金管理不嚴,無資金使用計劃,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沒有嚴格的賒銷政策,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
很多中小企業缺乏風險管理意識,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對產品的生產和營銷業務上,很少真正關注經營風險,缺乏防范和降低風險的控制機制。為了尋求發展,部分中小企業盲目地進行多元化的投資,而一般中小企業都很難達到多元化投資對企業管理能力和規模的較高要求。況且多元化投資容易產生多樣風險,財力的分散并不一定能夠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可能反而發生財務周轉困難。
二、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措施
1.變革企業管理模式。財務管理觀念的更新會帶來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小企業管理者應從思想上強化財務管理觀念,確立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戰略核心地位,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預測、決策和監督等職能作用。同時,建立規范的企業產權制度,形成多元化的產權結構,提高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存、競爭能力。
2.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中小企業要按照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合理設置工作崗位,明確職責權限,形成有效的內部相互制衡機制,企業的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崗位應充分分離;嚴格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并且通過對財務信息的記錄、分析和反饋,形成事前控制、事中監督、事后考核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
3.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加強財務管理,人才是關鍵。要通過制定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的用人制度,引進高素質的財務人員。并進行定期崗位專業素質教育培訓和適時輔以最新財務及法律法規知識的繼續教育和學習。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還可以借助相關咨詢機構進行財務、稅收、金融咨詢,定期或不定期評價分析相關財務狀況,使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上一個臺階。
4.培養現代融資意識。中小企業也要順應市場發展規律,加大自身改革力度,充分提高自身素質,增加信息透明度。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誠實守信,為提高融資能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使銀行等金融機構愿意為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提供金融服務。總之,中小企業要具有現代融資意識。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去選擇適當的融資方式。
5.規范資產管理。應加強對賒銷客戶的信用調研評定,謹慎選擇客戶,針對不同的客戶制定不同的信用期間和信用額度,制定強有力的應收賬款催收政策。對應收賬款回收情況進行監督,減少死賬、呆賬。通過安全儲備、合理訂銷等措施優化存貨管理,并以科學的方法來確定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采用定期盤點、財產記錄、賬實核對、財產保險等措施。保證各項財產安全和完整。
6.規范投資程序和投資決策。中小企業應盡可能采用投資規模與自身融資能力相適應的中、短期投資模式,在投資方式的選擇上,應盡量以對內投資為主,除了注重新產品試制投資和技術設備更新改造投資外,要特別注意人力資源的投資。進一步規范項目的投資程序,實行投資監理,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設計和實施,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和管理體系。
7.建立風險預警及規避機制。中小企業一定要增強抗風險理財的意識。進行風險研究,把規避防范工作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及有效的風險規避機制。有預見地分析識別可能發生的風險對本企業的影響程度,當風險發生后,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轉移、分散或者控制風險的影響,在經濟效益和風險之間做出適當權衡,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企業財富,把可能的損失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當代經濟,2009年第2期,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剖析,劉哲明
[2]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年4月,我國中小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徐意翔
[3]財會稅務,2011年1月,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饒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