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關于我國“地溝油”的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作為“地溝油”現象的始作俑者,餐飲企業的社會責任營銷意識非常淡薄。因此,政府部門、企業,以及消費者必須采取措施,督促企業社會責任營銷意識的樹立和加強,并將其作為企業的內在使命。
[關鍵詞]地溝油 社會責任營銷
一、我國目前出現的“地溝油”食品安全問題
近些年來,毒奶粉,毒酒,毒大米,毒油等讓大家避無可避,膽戰心驚。而如今食品中的超級毒物品種之豐富,令人瞠目結舌。去年最熱的詞“地溝油”,在各媒體的一次又一次的曝光中,引起人們對食品安全的再次擔憂,聯系到媒體此前爆出的三聚氰胺奶粉如雜草般屢禁不止,在全國多地再次出現的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令消費者寢食難安,造成十分惡劣影響。而“企業社會責任”也是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和談論。
“地溝油”代表著劣質油,惡心油等令人難以接受的詞,而且它也代表著危害健康等警惕詞。雖然地溝油是一些泔水,劣質動物油經過簡單加工的劣質油,但是“地溝油”的表面與趨同的食用油并無明顯差別,且其主要化學成分上也與普通食用油并無大的區別。可是不可否認的是“地溝油”中含有多種毒素,在很多報告上就有提出:
“地溝油”如果流向江河會造成水體營養化,人一旦食用,則會破壞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可見“地溝油”對人們的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破壞力。
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它的社會責任工作的成功。而一個企業社會責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法律行為。倫理道德行為和社會責任行為。但是,一起起的“地溝油”事件,企業的社會責任在哪里?在法律面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將食品的各種檢測制度拋之腦后,將個人利益放在了最前端;在倫理道德面前,在產品存在質量和安全缺陷的情況下,視而不見,被利潤一葉蔽之,犧牲了消費者的健康;在社會責任面前,“社會良知”更是不見蹤影,不管是“地溝油”原料供應者還是“地溝油”的加工者,都在自身的利益面前,“社會良知”就不再出現在企業的使命中了!
二、我國處置“地溝油”的措施及餐飲企業在期間扮演的角色
1.我國處置“地溝油”的措施
由《中國青年報》一篇曝光地淘油流入餐桌的報道觸動了國人的神經:我國每年消耗油脂約2200萬噸,其中15%約300萬噸成為廢棄油脂并循環往復回到餐桌。根據數據分析,消費者每在外面吃10頓飯,可能就有1頓碰上地溝油。令人震驚的數據,讓人們不禁再次將目光轉向罪魁禍首——“地溝油”。
到底“地溝油”現象為何如此嚴重?為何“地溝油”屢禁不止?誰該為“地溝油”現象負責?相信這些都是大家心中的疑惑。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國外關于“地溝油”的處理方法,從中再次深入地分析我國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在美國和英國,專門設立全封閉的盛油垃圾桶,并由指定機構進行回收。在日本,則是由專業的回收公司進行回收,并以高價出售給日本政府,以此讓不法分子無利可圖,徹底杜絕“地溝油”事件。而在德國,餐館必須與政府簽訂“泔水回收合同”,使“地溝油”更是擁有獨一無二的身份證。這一措施使地溝油的回收利用率高達100%,令人驚嘆。
在我國,在經過相關部門的訪問了解后,我們得知在寧波。80%的“地溝油”由政府與企業餐館簽訂合同,進行專業的收購。這一點,與德國的做法很接近,同時也類似于日本的做法。但是為什么效果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呢?仔細分析可知,80%的簽訂,不同于德國的必須,100%,量變引起了的質變。當然。在深入分析不難發現我國與日本的高價回購策略也是不同的。不法分子的不法行為都是一種謀求經濟利益的行為。“地溝油”的肆虐,正是因為其中的利益使一些人趨之若鶩。當然,對于“地溝油”,我們的措施并不只如此簡單,我們還有對應的一系列詳細的措施,如:(1)制訂收集容器規范:餐廚垃圾產生單位應當設置符合標準的容器,用于存放餐廚垃圾,設置油水分離器等污染防治設施,用于收集廢棄食用油脂。(2)明確收運處理要求:餐廚垃圾應當由統一的垃圾車實行密閉化運輸,在運輸過程中不得滴漏、撒落。(3)建立自行收運備案制度:符合要求的餐廚垃圾產生單位可以自行收運餐廚垃圾,并建立運輸記錄臺帳,及時記錄餐廚垃圾的數量、處理單位情況。(4)建立記錄臺帳制度:餐廚垃圾處理單位應當每季度向所在區的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上季度處理的餐廚垃圾來源、數量等情況。(5)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市城管局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餐廚垃圾的處理情況,對餐廚垃圾產生、收運、處理單位違反規定的情況予以通報。(6)建立投訴舉報制度:市城管局和區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接受公眾對餐廚垃圾產生、收運、處理活動的投訴和舉報。(7)規范處罰措施:針對將廢棄食用油脂加工后作為食用油經營性使用或作為食用油銷售的行為,應當由相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罰款。
2.餐飲企業在期間扮演的角色
以上具體的措施如此詳盡,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地溝油”能從收集、加工到市場銷售,形成了令人震驚的“一條龍”產業鏈。在“產業鏈”形成壯大的過程中,企業在中間充當著怎樣的角色?
“地溝油”問題原因多種多樣,但是歸根結底是企業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地溝油”回流餐桌,首先不可否認的一個的原因是一些餐飲企業的逐利行為,導致他們對公共利益的漠視,將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顧小家忘大家的行為,導致了“地溝油”的猖獗橫行。其次,對于“地溝油”的危害缺乏正確的認識,忽視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以為在提取加工的過程中,能以一定的技術將“地溝油”中的危害物質降到人體不易察覺的程度,自信難以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從而逃脫社會道德的譴責。最后,在我國求快求速的經濟發展氛圍下,企業忽視了“企業社會責任”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以為只要在聚光燈下做好自己的公益秀,就能使消費者信賴企業,企業社會責任形象就能完美。真的是這樣嗎?在法律,倫理道德和社會良知這些方面,企業都沒有重視。
三、社會責任營銷的概念及企業提高社會責任營銷意識的途徑
1.社會責任營銷的概念
社會責任營銷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社會責任營銷是指企業為了實現銷售額,在承擔一定社會責任的同時,不斷借助新聞媒體進行企業宣傳,利用社會輿論美化企業形象。在狹義的社會責任營銷中企業更加注重自身的短期利益,并把承擔社會責任當做是博取社會聲譽。提高企業知名度的營銷手段。廣義的社會責任營銷是指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以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為己任,不斷追求企業與社會的和諧、長遠發展。對于企業而言,實施廣義的社會營銷戰略更具現實意義。因為它強調的是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并將社會責任轉化為企業的內在使命,保證了企業生命周期中社會責任意識的存在。
2.企業提高社會責任營銷意識的途徑
“地溝油”之所以會回流餐桌,餐飲企業社會責任營銷意識的淡薄可謂首當其沖,正是由于它們對社會公共利益的漠視,才促使了“地溝油”整條產業鏈的形成。由此可見,企業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營銷意識。
(1)政府必須建立健全的相關法律和制度,對企業的行為進行嚴格的監管,從而督促企業社會責任營銷意識的形成。具資料顯示,在中國和美國進行同等金額的商業賄賂,在美國給予的處罰是中國的100倍。在這種監管不力,制裁不嚴的情況下。個別企業肯定會鋌而走險。因此,只有在嚴格的監管制度下,才能有效杜絕那些企業為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違背其社會責任的現象出現。
(2)企業必須樹立并強化社會責任營銷的意識,并將其運用到產銷實踐中去,真正將社會責任營銷作為企業的內在使命。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必須樹立社會責任營銷的基礎價值觀,保證日常經營活動合法性。建立科學合理、可評估的社會責任營銷標準,做該做之事。行該行之善,不能單純地將企業慈善等同于社會責任,從而將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融入企業使命中,嚴格規范企業的行為。
(3)消費者必須加強食品安全意識,充分利用法律所賦予的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并充分利用媒體資源,發揮其輿論監督的作用,共同監督企業履行其社會責任。事實證明,單純依靠企業家的良心和許諾來維系社會正常的經營環境是行不通的,我們每個公民都有監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