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部控制度是指單位為了加強內部管理,保證資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和實現經營管理體制目標,促使各部門協調有序、有效地搞好各項工作,嚴格地執行管理方針,保證國有資產、資金的安全,確保會計記錄的正確性和可靠性而建立起來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的各種管理制度的總稱。針對目前會計核算中心其內部控制存在的一些現狀和問題,本文采用歸納與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一些措施和建議等。
[關鍵詞]會計核算 內控制度
自成立會計核算中心以后,各單位即撤消了原銀行賬戶和核算部門,所有的收支業務均納入會計核算中心進行集中統一核算,基本賬戶實行統一管理,即銀行不再按各核算單位單獨設置銀行賬戶。對此。審計機關在審核核算單位賬務時就無法深層次的核查各核算單位的資金流量,也無法查驗各項記錄是否真實、完整。眾所周知,貨幣資金是一個單位流動性最強、控制風險最大的資產之一,大多貪污、詐騙、挪用公款等違法亂紀案件都與貨幣資金的管理不善等有關。因此在會計集中核算下強化單位內控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一、現狀與問題
1.崗位設置不合理,控制分離不到位。目前核算中心編制受限,人員往往緊缺,崗位安排不盡合理,甚至出現一人多崗和不相容的崗位互相兼職等現象,如記賬員、程序維護員、資金管理會計等崗位沒有很好進行職務分離與制約,存在著一人多崗等業務,支票、印鑒的管理也沒有真正做到分離與控制,存在很大程度的風險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核算中心的真正集中核算與統一監督。
2.費用管理缺乏剛性,支出隨意性大。在條據審核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資金的用途和使用標準核撥支出,各項支出缺乏嚴格的控制標準,如招待費、辦公費、會議費、車輛費等仍然較多采用實報實銷制度,雖有制度規定限額,但實際報賬中卻流于形式,即只要有相應的主管領導簽字審批,核算人員往往礙于情面就予以報銷。
3.業務流程單一。電算化程序弱化。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雖然設置了審核、記賬職能,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其憑證的編制、審核、記賬等業務基本由核算會計來完成,記賬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要求操作,違規使用反記賬、反結賬功能,造成核算責任不清、工作秩序混亂和程序管理失控等問題。
4.監管機制不健全,風險防控能力不強。會計核算中心的監管工作大多是由中心主任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和審計部門的年度審計,監管機制的缺失,不能有效地保證內控制度體系的安全、穩健、有效運行,由此產生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能力不強。不能針對具體的風險采取應對措施。
5.績效考評缺失,核算與監督執行不力。由于缺乏科學的績效考評機制和指標體系,對各報賬單位和核算中心的會計人員無法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與考核,使其應用的核算與監督職能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造成工作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各項工作業績與管理水平不能上臺階。
二、對策與建議
1.科學設置崗位,健全責任考核。為了保證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按照“科學合理、系統完整、制衡有力、運轉高效”的目標要求,科學設置崗位。合理劃分職能,層層建立崗位責任考核和追究制。對于每個階段,每個環節的工作,都要進行詳細的分工與稽核控制。即在貨幣資金管理方面,堅持票據與印鑒分離、銀行日記賬的記錄和銀行賬務核對工作的分離,實現貨幣資金業務的不相容的崗位的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在記賬核算方面,核算會計不應一人完成審核、記賬業務,必須由審核員審核后方可入賬;在會計電算化方面。為保障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穩定運行和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與賬簿的延續性,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稽查制度。不但要增加電算化系統維護崗位,保證計算機軟件、硬件的正常運行與數據資料庫的安全完整,而且還要強化各核算業務不同崗位之間的稽查與審核,禁止一些違規使用反記賬和反結賬現象的出現。
2.強化條據審核,嚴把費用支出。一是委任業務熟練、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的人員專門擔任稽核,專門審核各項支出費用;二是在條據審核過程中把重點放在條據的真實性、合法性與合理性;三是將著眼點落腳在票據合同是否齊全,經辦審批人員是否符合權限,費用支出是否符合使用用途,項目資金是否存在超預算等現象,以從嚴把關,確保各項費用支出的真實性與合法性。
3.規范制度管理,完善業務流程。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目的就是為了強化財政資金監管,提高會計核算與監督職能的效率。因此,辦理各項經濟業務時,必須有一套規范的制度進行管理與約束,形成有科學的業務流程進行控制與完善。如在資金的使用方面,經過規定程序的授權批準,對于大額支出(除零星日常公用開支可提現外),必須通過轉賬支付,并根據支付金額設置不同權限,各崗位的工作人員根據自己的權限辦理相關業務。不得越權審批。對于每筆支出業務必須做到與收款人的賬號核對相符,若不相符則堅決拒付,尤其對于固定資產購置與大修方面。屬政府采購目錄范圍內或必須由工程預決算中心預決算的項目,沒有相關手續,一律不予支付,以防止部門利用轉賬支付套取現金。同時,要以精化細化規程為切入點,以合法、公開、方便、高效為目的,細化規程,優化流程,全方位的公開辦事程序和簡化審批程序。
4.健全監管機制,降低核算風險。核算中心應建立核算會計、資金管理會計、總出納、程序維護員和稽核等崗位建立交叉審核機制,每月月末須進行審核一次。并將審核結果一并裝入記賬憑證之內。對于在交叉審核過程流于形式或在工作中不按程序辦事,造成失誤將根據情節予以嚴肅處理。會計核算中心應將定期、不定期的對各核算會計的賬薄及憑證抽查與外部審計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既節約監管成本,又能健全內外監管機制,有效地防范和降低了會計核算風險。
5.建立考評體系,提高工作效率。會計核算中心應根據各崗位人員的工作性質和業務職能,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在授權審批、會計系統控制和內部監督程序以及各項財經法規的執行等方面要作為考評工作的重心,重點做好兩個方面:一是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和項目,既要有目標性。又能體現可行性;二是對各項考核結果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與說明,將其逐步納入年終職務晉升、評優、降級、調崗和辭退考核中,不斷地激勵和促進各業務人員盡心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提高會計核算效率。
參考文獻:
[1]胡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幾點建議[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1]2
[2]鄭小榮:試論內部控制法制化的三大弊端[J],財會研究,[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