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20世紀80年代末,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首先提出“配送式后勤”的概念,并且迅速將這一新的思維付諸于海灣戰爭的戰場上,揭開了軍事后勤變革的序幕。但是,由于相關信息系統建設還不完備,導致美軍在海灣戰爭中產生“信息迷霧”,戰場物資信息模糊,物流配送網絡混亂,配送手段低下,戰爭結束后美國不得不花費20億元的巨資雇用商船將堆積如山物資從沙特運回國內。對現實情況認真分析思索,美軍得出的結論是:軍事物流信息系統不完善是導致配送能力低下的瓶頸。基于“配送式后勤”理念,加強配送式軍事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勢在必行。于是,美軍大力加強了配送式軍事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開發了“全球在運資產可視系統”、“全球運輸網絡”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軍事物流信息系統。憑借先進的配送式軍事物流信息系統,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平均每天處理10萬份物資申請單。只需1小時就可以從前置保障區獲得所需的零部件,創造了跨洋實施總量14億噸英里的后勤保障奇跡,幾乎真正實現了需求和供應的數量差、時間差、質量差和空間差為零的“零點后勤”。
我軍當前的后勤保障主要還是采取攜行、后方供應、逐級補給。定點區域保障等模式,這些傳統的模式是從指揮機關到基層倉庫的縱長橫窄的“樹”狀指揮網絡,冗余環節多,信息流程長,橫向無法溝通,抗毀能力差,已經很難適應現代立體戰爭全方位的后勤保障需要,只有大力提倡和建設配送式保障模式才是我軍后勤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抉擇和發展方向。目前,對我軍配送式軍事物流的研究還比較少。本文主要探究配送式軍事物流系統各分系統開發的技術需求。
二、配送式軍事物流系統的涵義和功能
配送式軍事物流系統,就是在軍事物資全資產可見性的基礎上,根據精確預測的作戰部隊需求,采取從起點直達戰斗部隊的補給方法,通過靈活調度物資資源,以很少的庫存品和靈活的保障設施,在需要的時間和需要的地點將物資主動配送給作戰部隊的一種后勤保障軍事物流系統。配送式軍事物流系統主要包括軍事物資全資產可視化系統、軍事物資需求預測系統、快速投送系統、物資供應決策支持系統、物資自動化控制系統等五個予系統。
配送式軍事物流系統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功能:(1)實時監控。該系統可以實現軍事物資的全程追蹤,指揮員可以隨時掌握任何一種物資的位置;(2)準確預測。系統始終以部隊后勤需求的實時掌握為先導,能夠對部隊物資需求的種類和數量作出準確預測;(3)高效輸送。系統可以實現運輸方式的優選和路徑優化,采用高效的聯運方式將物資在最短時間內安全送達;(4)精確配送。系統可以實現零星補給和勤務保障,甚至可以將物資從配送中心運用武裝直升機直接運送到散兵坑;(5)超強預置。系統可以對對各種運輸裝備進行戰場預置,確保物資的“零時差”輸送,這是輔助功能。
三、系統開發的技術需求
1.各子系統開發的共同技術需求
現階段,我軍軍事物流系統的開發基本上還是基于傳統的請領式保障模式,配送式保障系統的研制還沒有起步。這種局面的出現,除了受我軍現行的后勤體制的制約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配送式保障系統在開發的過程中需要很高的技術要求。比如,每個子系統在開發的過程共同的技術需求有:數據庫技術、信息網絡安全技術、數據分布設計和數據與信息員的加載技術等。
2.全資產可視化系統開發的技術需求
全資產可視化系統也就是獲取保障系統中所有資源的實時信息的自動化系統,包括虛擬倉庫系統和在運物資可視系統。它主要利用網絡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來實現其功能。
虛擬倉庫系統主要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動態重視倉庫內部環境,能以一種身臨其境的方式進入倉庫環境,并可按任意視角、任意路徑移動動態進行庫區觀察。在運物資可視系統主要是利用GPS、GSM和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對物資進行定位。
開發全資產可視化系統所需的基本技術要點包括五個方面:(1)虛擬現實技術。掌握虛擬現實理論、建模方法,以及建模工具等;(2)數據資源抽取。從全局數據庫資源中抽取倉庫、庫房物資等相關數據,加上包裝標準、物資保障管理規定等形成虛擬倉庫的基礎信息庫;(3)物資優化配置。系統基于物資包裝規范、物資管理規定等建立苦房內物資優化作業模型;(4)獲取地理環境信息;(5)數據與模型網絡集成等。
3.軍事物資需求預測系統開發的技術需求
軍事物資需求預測系統是對部隊所需物資進行準確預測實行提前保障的自動化系統,包括新型武器裝備診斷系統和后勤物資預測系統。它主要利用人工智能、專家系統和仿真技術實現其功能。
新型武器裝備診斷系統是利用實時在線的作戰模擬能把預測的裝備狀況同這些裝備所面臨的任務要求加以嚴格的詳細對照來確定需求量。后勤物資預測系統根據作戰類型利用人工智能和專家系統精確預算物資需求量。
開發軍事物資需求預測系統所需要的基本技術要點包括五個方面:(1)完善的知識庫。知識庫是戰場所有信息的存儲部件,是該子系統的核心。所有操作都要圍它進行;(2)精確的推理機。推理機利用各種推理方法對知識進行推理,求解實時所需的物資信息;(3)動態數據庫。它是系統用于存放反應當前戰場實時信息和推理結論的“場所”;(4)仿真模型。它主要是對戰場環境、態勢進行模型化描述;(5)現代傳感技術。它用來向系統反應裝備武器的實時信息等。
4.快速投送系統開發的技術需求
快速投送系統是利用一體化的聯運系統對部隊進行及時實物投送,真正實現伴隨式保障的自動化系統,包括運輸工具配載系統和CVPS(車輛運行路線安排系統)。它主要基于GIS技術、DSS(決策支持系統)和專家系統實現其功能。
運輸工具配載系統是在現有運力資源的基礎上,迅速進行優化組合實現高效的聯運系統。CVPS是基于GIS技術,根據戰場態勢和道路環境,迅速進行運輸路線優化。
開發快速投送系統所需要的基本技術要點主要包括六個方面:(1)運輸方式自動選擇技術;(2)多式聯運路徑規劃技術;(3)有效的模型分析,包括車輛路線模型、最短路徑模型分析、網絡保障模型分析和配載模型分析等;(4)運輸任務干擾模擬與處置技術;(5)投送方案推演技術;(6)軍交地理空間數據集成管理與共享技術等。
5.物資供應決策支持系統開發的技術需求
物資供應決策支持系統主要是在物資需求預測的基礎上,進行戰場場景分析、物資調度模擬,評價、分析和編制物資調度方案。它主要基于專家系統、模型建立和數據挖掘技術實現其功能。
開發物資供應決策支持系統所需要的基本技術要點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可擴展的物資調度模型庫,它是該子系統的核心;(2)訪問和獲取不同來源、格式和類型的數據;(3)抽取、過濾、壓縮和跟蹤與物資供應有關的關鍵數據;(4)基于數據倉庫進行聯機處理和數據挖掘的技術等。
6.物資自動化控制系統開發的技術需求
物資自動化控制系統是指應用計算機系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或其它的微處理設備對物資進行自動識別、分揀、查找和定位。它主要基于條形碼系統、射頻識別系統和電子數據交換系統來實現其功能。
條形碼系統是由條形碼符號設計、制作及掃描器閱讀組成的系統。射頻識別系統是利用無線電波對記錄媒體進行讀寫的一種系統。電子數據交換系統是在軍隊內部,按一定數據標準,進行實時交換文件的軟、硬件系統。
開發物資自動化控制系統所需要的基本技術要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條形碼的編碼技術、條形符號設計技術、快速識別技術和計算機管理技術;(2)電子標簽存儲與保密技術、非接觸掃描技術、數據交互和管理技術;(3)電子數據標準模塊、加密與保密模塊、電子數據包管理、傳輸與接收模塊等。
四、我軍配送式保障系統開發的思路
雖然我軍配送式軍事物流系統的研究仍處于理論層面,但是隨著后勤信息化建設的推進,我軍配送式物流系統的研發將變為現實。為盡快達到這個目標,從技術層面上,我軍應重點加快三個系統的建設:
1.加快數碼倉庫系統建設
數碼倉庫是配送式軍事物流系統在倉庫級層面上提供的一個通用的信息處理平臺。保障倉庫管理各子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包括倉庫基本業務平臺和倉庫作業系統。我們主要應做好信息平臺結構設計、信息平臺模塊設計和信息平臺功能設計等工作。
2.加快配送中心信息系統建設
構建軍事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統建設是配送式軍事物流系統研發的重要內容。我們應主要做好配送中心信息系統功能結構設計、配送中心主要業務流程分析和軍用物資動態信息的采集與傳輸等工作。
3.加快全資產可視化系統建設
全資產可視化系統使物資配送的過程更加直觀形象,為指揮控制、制定決策提供支持。我們主要應從提高系統真實感、開發高性能的傳感器和研制高性能的計算機方面入手。
參考文獻:
[1]徐根初,信息時代與軍事后勤[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8.1
[2]馬小平,高明波,軍事物流系統工程[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3]劉舒艷,交通運輸系統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4]軍事交通學院,軍事物流信息化理論與應用[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5]盧試驕,趙武奎,軍事物流配送體系初探[J]軍械工程學院學報,2004(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