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現在的經濟新形勢,從中小企業的出口規模、出口結構、出口途徑與方法、環境優勢等方面綜合分析我國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的的發展現狀,總結出中小企業出口貿易中在經營資金、生產成本、市場需求、環境變化等方面面臨的主要困難,結合實際分別從加強自身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拓展融資渠道、健全法律體系等方面提出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 出口貿易 新形勢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從出口的角度來看,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了我國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在勞動密集型產業與產品的國際貿易競爭中獲得了相當的市場份額,出口額度上逐年攀升,已經成為了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領域的作用越來越凸顯。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蔓延到全球形成金融危機影響巨大,我國的中小企業也經歷了巨大的陣痛,到2011年,世界經濟正從金融危機中逐步復蘇,國際市場需求開始出現回暖,我國國內的經濟勢頭逐漸好轉,中國的對外貿易出現恢復性的快速增長,但總體來說,影響外貿平穩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尤其是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工資持續性的大幅增漲將在很大程度上擠占企業的利潤。這一新形勢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他們所面臨的成本壓力尤其明顯。
一、新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發展現狀
1.新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的總體規模
事實上,關于中小企業出口的數據在目前的統計資料中沒有專門的統計,筆者只能通過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以及部分外資企業的資料來進行說明。
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最開始的時候只能通過專業的國有外貿公司來間接出口,在1999年國家開始放寬了政策,允許私營企業申請自營進出口權,這在很大程度的解放了他們的生產力.到21世紀,極具競爭活力和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超過幾十萬家,已經成為了我國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力量,尤其在沿海地區表現更為突出。到2011年第一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2119.3億美元,增長41%,高于進出口總額增速11.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45.3億美元,增長35.4%,出口比重占總體比重上升了2.2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在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等領域表現優秀。在出口產品中,輕工、紡織服裝、機械產品等的出口交貨價值超過了1000億元,是目前中小企業出口的主要行業。同時,中小企業在利用外商投資方面也大幅增加。
2.新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結構
目前在國內的中小企業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主要還是集中在傳統的歐美日港臺市場上,根據2011年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的分析,到2010年,中歐貿易額度達到了4797.1億美元,增長31.8%;中美貿易額度達到3853.4億美元,增速為29.2%,中日貿易額為2977.7億美元,增長了30.2%,同時。中國與新興的經濟體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也有所增長.其中,對東盟、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市場的進出口額度都有大幅增長,出口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市場多元化的效果開始呈現。
但總體來說,中小企業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隨機決策、盲目選擇的特點,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素質的先天不足和外部環境存在的多種問題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只有不斷的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經營發展的需要,錯開大型企業的主要市場.見縫插針的尋找新的市場空間。此外。對于產品規模化出口起步不久的中小企業,在面對金融危機陰影未散的形勢時,還是要把廣大的國內市場作為主要的選擇。采取國內與國際相結合的混合型市場體系。相互依托,以進一步減少經營風險。
此外,我國中小企業在出口貿易的途徑與方法方面,擁有一定外銷經驗的中小企業可以打破傳統的間接出口的方式,積極的參與各項國內和國外的商品交易會和博覽會,了解最新的國際市場的需求信息.并可以利用目前金融危機下國外很多企業低價出售技術或設備的機會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為今后更好的走向國際市場打下基礎。一些實力雄厚的中小企業還可以通過在海外進行投資建廠,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擴大國外的市場份額。
現在,國家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可以全面進入外貿領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外部經營化境的改善也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從外部環境來看,世界經濟盡管復蘇艱難.但總體還是有望保持增長態勢,中小企業應該利用這一次大洗牌的機會,抓住機遇,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我國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發展在新形勢下遇到的障礙分析
1.國際市場需求減少,中小企業出口貿易形勢嚴峻
金融危機的蔓延,使得國際市場的需求驟減,以湖南省為例,到2009年,機電產品、鋼材、資源性產品等主要出口產品的出口額度的下降幅度同比下降分別達到34.11%、56.11%、1.44%。對于江浙等中小企業出口份額更大的省份來說影響要更加巨大,所以盡管世界經濟在逐漸復蘇,但中小企業能否撐過危機還充滿了變數。
2.中小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空間受到嚴重擠壓
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主要還是分散建廠,雖然在近幾年因為產業集聚效應開始見效,但總體來說,各個中小企業各自發展的局面還是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在全球原材料價格大幅攀升的背景下,國際相關商品的價格也在持續走高,與此同時還帶動國際運輸成本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明顯提高。另一方面,企業的勞動力成本也在增加,在我國新的《勞動法》出臺以后,中小企業原來沒有全面考慮的五險一金等方面的支出也在增加,企業在的成本增加了,使得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3.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進一步惡化
長期以來,因為中小企業的信用度比較低,本身抗擊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弱,金融機構一直都對中小企業存在偏見,融資難題長期困擾著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只能通過自籌資金或其他的非正規渠道獲取資金來擴大生產和經營江浙等中小企業比較發達的省份,政府已經開始出面解決這一難題,但從全國的角度來看,中小企業經營資金緊張的局面還普遍存在。在現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金融部門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風險,在信貸審核方面把關更加嚴格,.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更大,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進一步惡化是目前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遇到的重大問題。
另外,中小企業出口的產品大部分集中在生產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出口的產品結構類似,又缺少較高的科技含量,在亞洲國家比如韓國、印度等國家的產品結構存在較大的雷同,在國際市場上受到的挑戰越來越大。
三、我國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發展戰略分析
針對以上情況,我國的中小企業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在出口貿易發展的戰略方面,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
1.中小企業應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全面拓展國外市場
一方面中小企業要利用現在國際很多公司低價出售技術和設備的條件建設硬件環境,軟件上樹立好企業的文化氛圍。自身的能力建設好了,就會具備良好的競爭力,政府可以推動中小企業走出去,積極的拓展國外市場。可以參照臺灣的中小企業出口聯盟,在眾多的中小企業中組成一個業務網,相互分工配合,有機聯系在一起,改善其規模不利的地位,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拓展國外市場。
2.搞好技術創新,降低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
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推行技術創新,落實國家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的決定。依靠中小企業強大的創新能力,削減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使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穩步前進。在這個過程中,中小企業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在科技開發資金、技術創新支持、降低稅負等方面大部分企業都希望得到政府的救助。以全面降低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
3.創新中小企業的融資途徑
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可以說是一個世界難題,而金融危機使得這個難題更加的明顯,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完善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系統、促進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發展幾方面著手。一方面,在這個全球經濟正在緩慢復蘇的新形勢下,我國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才剛剛起步。擔保公司在完善擔保制度的運行方面還大有可為。另一方面,要從根源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還需要借鑒國外的一些經驗,積極促進中小銀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1年春).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http://www.cinic.org.cn
[2]徐品忠.海源.金融危機下長株潭中小企業發展困境及發展戰略[J].職業時空,2010年7月P4-6
[3]吳群.金融危機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J].區域經濟:2009,(11)P109-112
[4]李時民.中小企業的出口策略聯盟[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5)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