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的李楊說:前陣子有同事突然辭職,理由是父母讓她必須回老家相親,最好立即結婚。事實上,她才24歲。問是否老家給安排好了工作,答案是否定的;問老家是否有心儀的約會對象了,答案是否定的;問是否想好了人生未來的走向,答案是否定的……永遠回答的只有一句:沒辦法,是父母這樣安排的……我百思不得其解,看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來面對如是境遇的,不止她一人。
我同事說她一個朋友,畢業后兩年一直在復習考研,一直沒考上。到今年畢業第三年,一天也沒工作過。她媽媽一直覺得,自己的女兒不能就這么進社會,太危險,不放心。前一陣子,她自己跑去人才市場兜了一圈,結論是自己啥也干不了。于是回家老老實實聽她媽媽的話,開始復習準備考公務員。
我跟同事說,她畢業三年不工作,還不是最慘的。更慘的是可能她以后在婚姻問題上也會放棄選擇權,和媽媽看中的人結婚。同事說沒錯,她和前任已經被媽媽拆散了。我接著說,最最慘的,是她大抵以后也會這樣管制自己的小孩,縱使她沒有去爭取自己喜歡的工作和喜歡的人,可她在媽媽的眼里,一定也過上了尋常的安穩日子,雖波瀾不驚卻平安喜樂,所以她想當然地認為“媽媽是對的”,想當然地也要做這樣一個“對”的媽媽。
這樣的人,你身邊也有吧?
十幾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每每面對一個重大的選擇,都有兩條出路:一是交給個人的自由意志,即follow your heart;二是遵從父母的意見。豆瓣那個很火的“父母皆禍害”小組,討論的就是這回事,大家抱團在一起“抵御腐朽、無知、無理取鬧父母的束縛和戕害”。
我有一個朋友,從小被父母安排著長大,上哪個學校,學什么專業,留學去哪個國家,回來做什么工作,跟什么樣的人結婚,父母一條龍服務得很好。難得的是,我的朋友特別喜歡這種“被安排”的生活,她深信她父母的選擇一定比自己的選擇好?!拔覐膩聿黄笸孔约旱拇蚱?,能過上比父母為我創造的還要好的生活。”十幾歲的時候她就這樣對我說。十幾歲的我,很不理解這種人生態度,覺得人生怎么能就這么“被安排了”?前幾日見她,她說過兩年回國會去青島一所大學做行政,她爸爸打算好了。我說你在國外讀了6年精算和統計,如果去大學干嗎不教書,扔掉多可惜?她說倒也是,考慮下看看。見多了那些一邊服從父母一邊抱怨父母的人,現在的我覺得,像她這樣毫無怨言地“被安排”,其實是一種福氣。
我有一個同事,青島人,三十幾歲,讀書工作都沒有離開過青島,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她的一個朋友曾指責她說:“像你這樣的人,永遠也不會知道被房東掃地出門,無家可歸的滋味?!彼苡械讱獾胤瘩g道:“沒錯。你離開家出來打拼是你的選擇,被房東趕出來是你的選擇為你帶來的。我離不開老媽,不出去闖蕩,也注定我不會有大出息。咱倆只是選擇不一樣,你不能因為被房東趕出去過,就覺得高我一等?!北藭r剛工作的我,正租住在一個時常有蟑螂出沒的小破房里。但那會兒我覺得她說得對極了,在心里為她拍案叫好。承擔自己的選擇為自己帶來的一切,本是理所應當的事,有什么好炫耀的?
我的這個朋友和這個同事,是我身邊選擇聽父母話的人中,心態最健康的。不健康的,隨手一抓一大把。
大三下大四上的時候,室友L參加了所有能參加的考試:研究生、公務員、教師證……她并不是每個考試都想參加,是父母的主意。她對此多少有些耿耿于懷。這種心情,在她父母讓她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時,達到了頂峰。有天我倆一起在沃爾瑪閑逛,我聽到她和家里通電話,態度惡劣??凵想娫?,她心情很差地跟我說,她不想考教師證。我說那就別考啊。她說她父母非讓她考。我說那就好好溝通一下。她沒再吱聲。后來回宿舍,她說她決定參加考試,雖然自己不想考,然后抱怨了一通父母。我一下子很火大,聲音很大地說:“是你在‘聽父母的話’和‘做自己想做的事’之間選擇了前者,這是你掂量權衡后自己做出的選擇,你沒有權利指責你的父母!”我當時的心情,是一種強烈的“恨鐵不成鋼”。今年“五#8226;一”的時候又見了L,她說等碩士畢業想去北京或者青島找工作,我說別了,你還是老老實實在濟南當個老師什么的吧,待在父母身邊,那更適合你。她想了想說:嗯。這時候我已經對她沒了當初的脾氣,只希望她能明白她到底適合過哪種生活,而不是單純地和父母賭氣。
畢業前我跟外教S聊天,她說她發現好多中國學生做了父母安排的工作之后,都反過來說自己“沒得選”,其實是他們不承認自己的選擇,不愿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就全推給父母。這樣的人,假如和父母選擇的人結婚,要是過得不幸福,一樣會去指責父母。
我是我的同學朋友圈子里活得比較隨性的一個,基本沒有在任何選擇上放棄過自由意志。是我父母開明到對我大撒把嗎?當然不。
考大學時,我媽和千千萬萬老媽一樣,想讓我學醫。我對醫生的印象是4個字:挖心掏肺。他們說那是外科,其他科不,而且醫生越老越值錢,永不失業。我依然無法扭轉這種恐怖的印象,果斷拒絕。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學什么,就選了不討厭的英語。大四時,我媽和千千萬萬老媽一樣,想讓我考研。我倒是認真地準備了一陣子,越準備越難受,覺得還是工作更適合我,果斷放棄。找工作時,我媽和千千萬萬老媽一樣,想讓我當公務員,或者當老師。我十二萬分地知道自己不適合這兩個職業,外貿、媒體、廣告試了一圈,選了覺得最合適自己的。工作后,我媽和千千萬萬老媽一樣,想讓我回家,動不動就說家里哪家哪家企業在招人。我無意說起其實我挺想去超市工作時,老媽反應很快地說,家里要新開一家大潤發!她說這些的時候,我都裝沒聽懂。
我最近一次漲薪水之后,老媽再也沒說過那些話,可能覺得我這丫頭把自己選的路走順了,也可能是真的死心了。這會兒我常跟老媽說:“下月我要去哪哪干什么,明年我想到哪哪干什么,三年后我必須在哪哪干什么?!倍际切┻b遠的地方,都是些不靠譜的事兒,可老媽聽了只有一句話:“你自己看著去做吧?!?/p>
我覺得,這句話是我賺來的。真的,用永不妥協的堅持,用拼命折騰的成績賺來的。
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挺狠心的,比如裝作聽不懂她想讓我回家的那些個暗示時。高木直子說她從老家三重縣回東京,每每在車站揮別開車送她的老爸時,都有種“我是不是很不孝順”的感慨。這種心情,我也是有的??墒切㈨樀降资桥阍诟改干磉吢牳改傅脑?,還是盡力把自己的日子過得幸福快樂,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沒辦法,像我這種熱血死小孩,對“自由意志”實在寶貝得要命。記得大學時老師問大家的夢想,我說的是“在喜歡的地方生活,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幾件事對我來說如此重要,我不能把選擇它們的權利交給任何一個人,老爸老媽也不行。
央視主播張泉靈在北大畢業典禮上說:“常有人說,做喜歡的事并成為事業是奢侈,沒幾個人這么幸運。如果,你考大學時選的專業不是你喜歡的,而是你父母喜歡的;你的選修課不是你喜歡的,而是拿證多、學分好的;你求職不是挑你喜歡的,而是待遇好的,請問,你選擇時從未拿喜歡當事,憑什么你會從事喜歡的職業呢?”
臺灣作家李欣頻說:“如果想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就是把自己現在活得好不好的責任,從他人、父母、家庭、學校、工作環境、社會環境中拿回自己的命運決定權,不要再把自己幸??鞓纷杂膳c否歸咎給他人,沒有人需要對你的命運負責任,只有你自己可以!”
理論依據神馬的,一找一大堆。反方向也是如此,所以還是得拿自己做實驗。
只有選擇,沒有對錯。聽父母的話or走自己的路,工作or考研,體制內or體制外,富二代or鳳凰男,北上廣or咱家鄉……重要的不是選了什么,而是選了自己想選的那個,在自己選的路上好好走下去,一路吃喝玩樂勤勞勇敢,走出幸??鞓穪恚琓hat’s all。
·課本沒教的事·
【建立人脈15提示】1.學會換位思考;2.學會適應環境;3.學會大方;4.學會低調;5.嘴要甜;6.有禮貌;7.言多必失;8.學會感恩;9.遵守時間;10.信守諾言;11.學會忍耐;12.有一顆平常心;13.學會贊揚別人;14.待上以敬,待下以寬;15.經常檢討自己。
【10個強大的心理暗示】1.無論做什么,記得是為自己而做;2.面對困境不悲觀厭世;3.任何時候都不怕重來;4.讓自己平和豁達;5.女孩要先經濟獨立再談別的;6.常讀書,讓自己有內涵;7.不要忘記進修學問,拓寬胸襟;8.瀟灑一點,失去的東西并未屬于自己;9.要保持少女般的浪漫情懷;10.生命的樂趣自己尋找,沒義務討好別人。
【充實生活的黃金定律】1.思考你想要的生活;2.明白你為誰工作;3.找到“忙”與“閑”的平衡;4.你必須積累財富;5.適時地控制欲望;6.清晰的人生規劃;7.持久的耐力;8.良好的人際關系;9.培養自己的業余愛好。
【保持這些優點】1.面帶微笑;2.氣質純樸;3.不隨便向朋友借錢;4.聽到某人說別人壞話時只微笑;5.過去的事不全讓人知道;6.尊敬不喜歡你的人;7.對事無情,對人有情;8.多做自我批評;9.為別人喝彩;10.知道感恩;11.學會聆聽;12.說話常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