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東高考英語考試從2011年開始,新增加了聽說考試內(nèi)容。筆者根據(jù)聽說法理論,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交際教學法等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再加上筆者作為本屆高三英語老師,全程指導了本人所帶兩個班學生的聽說考試,憑借備課組老師們親密戰(zhàn)友般的合作與鉆研和本人的不懈努力摸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jīng)驗,因此從理論上和實踐上總結(jié)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備考策略,主要為巧妙點撥,有效訓練,全方位突破。高考英語聽說考試對于英語教學有著深刻的實踐指導意義,筆者積累的經(jīng)驗希望能給予沒有指導過學生聽說考試的老師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聽說考試;備考策略;教學方法
一、深刻領會聽說考試的出題背景
多年來,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一直對于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教學中大多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生熟練地掌握以考試為導向的聽、說、讀、寫、譯的技能,而很少顧及學生應用語言的水平。
而聽說法在英語課堂的運用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所以今年廣東英語高考新增的聽說考試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高中學生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以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所以筆者認為,聽說考試對于英語教學是相得益彰的。它的出現(xiàn),對于英語教學必然會引起新的關注點,這應該引起廣大的一線英語教師的重視和關注。
二、高考英語聽說考試及其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ù)
(一)聽說法
1.語言學基礎
聽說法產(chǎn)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的美國。它的語言學理論基礎是結(jié)構(gòu)語言學。結(jié)構(gòu)語言學家認為,語言學的任務就是嚴格地按照科學原則去觀察和描寫人類的語言,并弄清楚這些語言在結(jié)構(gòu)上的特征。他們認為語言首先是說的話(speech),所有的人在學會閱讀之前都是先學會說話的,文字是話語的表現(xiàn)形式。
2.心理學理論基礎
聽說法的心理學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學派,代表人物是斯金納和華生。他們通過試驗、觀察和分析,提出“刺激→反應”的理論,把學習看成是刺激→反應的機械過程,否認了人腦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
(二)克拉申的二語言習得理論
第二語言習得是一種復雜的人文現(xiàn)象。二語習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導的情況下通過有意識學習或無意識學習,吸收掌握母語以外的一門語言的過程。這一領域的研究是為了系統(tǒng)地探討第二語言習得的本質(zhì)和習得的過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形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其中克拉申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提出的監(jiān)察模式理論備受關注。此模式建立在五個假設之上,即輸入假設、習得與學習假設、情感過濾假設、監(jiān)察假設及天然順序假設。
(三)交際法
1.語言學基礎
交際法于七十年代初期產(chǎn)生于西歐共同體國家,它的語言理論基礎是社會語言學。其代表人物之一,費斯曼認為社會語言學應研究“誰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用什么樣的語言變體, 帶著什么樣的個人目的, 就什么題目,對誰說什么話,產(chǎn)生什么樣的社會效果”。
2.心理學基礎
交際法在心理學方面屬于心理主義學派,即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心理主義學派也是以喬姆斯基為代表的。喬姆斯基曾駁斥斯金納的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人類的語言行為比動物的行為要復雜得多,兩者之間沒有可比性。因此,語言行為只能用人的天生能力(innate ability)才能解釋得通。在語言教學中,重點應該放在學習者身上,即發(fā)展學生的認識能力,幫助學生逐步完善大腦里的“語言習得機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本文根據(jù)聽說法的理論根據(jù)與實際應用,探討聽說法對于高中英語口語教學意義及備考策略。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即交際能力。本文主要依據(jù)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為指導,探討聽說考試備考策略,建立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動態(tài)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輸入大量豐富多彩的語言信息,將限量的課堂訓練和無限的課外活動緊密結(jié)合,形成持續(xù)不斷的英語語言輸入和輸出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在英語語境中學習口語的內(nèi)在動力,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最終實現(xiàn)其語言能力向口頭交際能力的轉(zhuǎn)化。交際教學法對全球外語教學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交際法注重過程,強調(diào)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三、探索聽說考試的備考策略
我們主要的做法是訓練從易到難,逐一擊破。八月份就開始備考,主要進行的是朗讀的訓練。然后根據(jù)難點,重點各個擊破。練習的機會和時間包括課前5分鐘、早讀、晚練、機房訓練、機房模擬考,作業(yè)每周一到兩套。讓學生用U盤錄下來交給老師抽查。下面再根據(jù)各大題的考查范圍,備考策略及備考注意事項進行闡述。
(一)第一大題考查的是模仿朗讀的能力
可選的材料有:《2011高考備考指南》,從課文中選取文段等等。
1.備考策略:
(1)“鸚鵡學舌”跟讀錄音;
(2)模仿外國人的發(fā)音。一模時,教研室的負責老師就提出,讀得地道,分數(shù)可能會更高些。只讀不仿,原地踏步;
(3)課余時間讀給老師聽,老師打分并幫忙指正;
(4)同學之間互相糾正,輪流讀,互相打分;
(5)圈劃文段中的“陷阱”,如連讀、省音、吞音等;
(6)老師總結(jié)出連讀的短語,利用早讀時間讓學生讀。
2.注意事項:
(1)從計算機考試介紹開始讀,能更好更快地進入狀態(tài),調(diào)整好口腔肌肉,找到感覺;
(2)跟上視頻的進度。剛開始訓練時,很多同學均跟不上視頻的速度,有時已經(jīng)讀完了,視頻還沒播完,更多的時候是還沒讀完,視頻就放到下一頁了;
(3)高一高二可進行簡單的模擬考,如抽A、B、C三段背誦,選取有考點、長度適中的文段。
(二)第二大題考查的是:
可選的材料有:模塊課本中的聽力練習等等。
1.備考策略:
(1)訓練學生聽取信息及作筆記的能力;
(2)平時閱讀課上就閱讀材料互相提問并回答,可利用回課文中的問題或自由提問;
(3)翻譯疑問句練習。其中疑問句語序的訓練是關鍵,還有把陳述句改成疑問句的能力。
2.注意的事項:
(1)教育學生草稿紙要從上到下記,不要到處亂寫,否則自己都找不到答案;
(2)練習時,讓好學生出來黑板做筆記示范。
(三)第三大題考查的是:獲取篇章脈絡的能力;正確使用語法、詞匯組織要點連貫表達的能力;利用材料的邏輯關系和對關鍵詞的把握幫助理解故事內(nèi)容和瞬時記憶的形成,用自己的語言附屬故事的能力。
本題要求考生先聽一段結(jié)構(gòu)完整,線索清晰,字數(shù)在230-260個詞之間,錄音時間兩分鐘,約120詞/分鐘的聽力材料,錄音讀兩遍。考生準備一分鐘后要求復述所聽得內(nèi)容。要求盡可能使用自己的語言,且復述內(nèi)容應涵蓋盡可能多的原文信息點獨白題材主要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為主。
可選的材料有:《新概念英語》二,三冊的小故事,《2011年英語高考備考專項訓練》(廣州市英語教研會編寫)等等。
1.備考策略:
(1)巧用關鍵詞,預測故事訓練;
(2)訓練邊聽邊記的能力,可從快速聽寫單詞和句子開始練;
(3)學抓關鍵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數(shù)字、時間、地點等等;
(4)抓好故事的主干, who did what where when why, 可在聽前列好表格;
(5)訓練速記的技巧,如縮寫的技巧,使用字母,箭頭,漢字,圖形,數(shù)字等簡易方式;
(6)復述故事的技巧訓練,盡可能詳細,不要像概括那樣;
(7)語速,流暢度訓練,盡量講滿兩分鐘,切忌提早停下來,就算別人停下來了,你也不用害羞,大膽大聲往下講完,因為這樣的學生通常才是最棒的。
2.注意的事項:
(1)用草稿紙的反面全空白的一面做筆記,分段記。中間留空一行,留待第二次聽時補充筆記;
(2)練習中,讓好學生出來黑板做筆記示范;
(3)筆記樣板比較,教授草稿紙的合理利用,原則是readable和effective。
四、積極主動做好老師可做的工作
有的老師說,好的學生聽說考試12、13分,差的也有9分、10分,差別不大,不用花那么多力氣練習,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能夠爭取到的分數(shù),我們還是要竭盡全力爭取的。何況聽說考試不但不與筆試矛盾,還對提高語感很有幫助的。但是老師們的這句話可以留待高考聽說考試后,有的學生自我感覺考得不好時說,作為對學生的安慰,那時反正都考完了,多想也沒有意義,反而會影響后續(xù)的筆試考試的復習。這時,老師就可以安慰學生說,多考好兩道選擇題就把分數(shù)贏回來了。
老師具體可做的工作包括以下一些:組織學生寫聽說考試答題總結(jié);讓高分學生交流考試經(jīng)驗;聽回高分的錄音,讓學生知道如何才能得到高分;對學生進行個別訪談,了解答題細節(jié);爭取家長的支持,通過家長會,校迅通發(fā)短信告知家長有關聽說考試的事宜,提醒家長督促學生聽錄音,用電腦做套題練習。
五、耐心細致分析模擬考成績
本人參加了一模改卷,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幾個特殊問題可以提醒考生:第一,根據(jù)有的考生聲音過大,有的又太小,可以提醒學生,調(diào)整好耳機的頭帶,戴上耳機。耳機話筒距離嘴巴最合適的距離是保持在2cm 左右,距離不能太近(小于1cm),也不能太遠 (大于15cm),話筒略低于嘴巴。第二,可以帶水瓶,放在電腦室外即可,以防太口干影響發(fā)揮。第三,允許考生在錄音規(guī)定時間內(nèi),修正答案,按最后一個答案評價。
本人兩個班的平均分都在11.5左右,最高分14分,13分的接近10人。只有幾位學生低于10分。
聽說考試不但不會影響筆試的復習,還引導學生增加了對英語的興趣,早讀讀得更起勁了。同時,本人深刻感受到聽說考試對于英語教學的實踐指導意義。聽說教學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貫穿英語學習整個階段的過程,絕對不能“臨急抱佛腳”。只有巧妙點撥,有效訓練,才能取得全方位的突破。
【參考文獻】
[1]2011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綜合測試(一)英語學科聽說考試分析報告
[2]關于做好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英語聽說考試計算機輔助考試考務工作的通知
[3]廣州市教研室印發(fā)的聽說教學/備考可選策略既注意問題資料冊
[4]李威.英語口語教學中的“信息差”[J].安順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5]何曲.影響英語口語教學的諸因素論析[D].四川大學.2002年
[6]曾新.論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7]張艷.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初探[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培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