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珍惜生命,提高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已成為人們共同的追求,也成為我們每個幼教工作者共同的心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多種途徑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力是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手段。自護能力的提高,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意外傷害;自我保護能力;培養途徑
隨著科學的發展,高科技產品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人們在享受現代文明生活的同時,也常常受到一些潛在的危險因素的困擾。尤其給學齡前幼兒的健康成長帶來一定的影響。學前期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早期階段,各器官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加之他們自我控制力差,判斷力、辨別是非及應變能力較弱,容易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在各種災難來臨時也最容易受到傷害。
一、幼兒意外傷害存在的原因
1.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鮮的事物和現象總要親自看一看、摸一摸、學一學、試一試。由于缺乏生活知識和經驗,對一些比較危險的事情也要去探究,從而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
2.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抽象思維為輔。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低,安全意識差,對事態的發展缺乏預見性,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及后果不會防御。即使是處于危險的環境中,也不能應急和自我保護。
3.模仿是幼兒期學習的主要手段。幼兒從最初模仿家人、老師、同伴的言行,到模仿影視節目中的形象、動作。模仿使他們獲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但也學到一些不良行為。他們對危險性較強的驚險動作比較喜歡,并進行嘗試,從而發生意外事故。
4.幼兒的思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常常以自己的感覺去感知周圍的一切。在性格上表現出任性易沖動,欲望過強。行動時只有自己心中的目標,而忽視了周圍潛在的危險,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5.家長的全方位保護、過度溺愛,剝奪了孩子通過實踐鍛練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使幼兒產生較強的依賴心理,總是消極應對各種狀況。在突發事件時,缺乏應對能力,往往不知所措。
二、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培養途徑
1.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
精心創設安全良好的物質環境,對幼兒進行生動、直觀、形象的教育。定期檢查幼兒的活動場所及各項設施是否安全,地面鋪設軟墊,活動器械可安置在天然草坪上。樓梯口、轉彎角貼上安全標志。在樓梯的臺階上畫上有提示作用的小腳印。在盥洗室貼上防滑標記、在洗手池旁貼上洗手流程圖。在活動室布置以“心情墻”、 “好習慣”為主題的墻飾。每周一次 “餐前小廣播”,把保健知識編成故事、兒歌的形式進行播放。餐前亦可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幼兒園內有“各種各樣的交通標志”、“交通安全兒歌”、“安全教育活動展示”的安全教育廊,有“保護生命,安全第一”的主題墻,有保健知識宣傳欄,使環境發揮其最大的教育功能。
2.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a.認識自我珍愛生命的自護教育,提升幼兒對生命價值的認識。如:《能干的小手》、《可愛的小腳丫》、《認識五官》、《我愛刷牙》、《我的身體我做主》等等。
b.健康飲食合理營養的自護教育,幫助幼兒了解飲食與健康的關系,養成健康飲食的習慣。如:《樣樣都吃身體棒》、《好吃的蔬菜》、《我會配餐》、《胖和瘦》、《食物的分類》、《小雞中毒了》等等。
c.社會治安的自護教育,能幫助幼兒積累社會適應方面的安全知識。如:《壞人來了怎么辦》、《爸爸媽媽不在家》、《不跟陌生人走》等等。
d.出行在外的自護教育,能讓幼兒了解并遵守交通和公共場所活動的安全常識,掌握外出時的自護自救方法。如《小老鼠過馬路》、《交通信號燈》、《媽媽不見了》、《求救電話》、《迷路的小花鴨》等等。
e.與自然科學有關的自護教育,能幫助幼兒積累有關自然科學的知識及安全自護方法。如:《雷電我不怕》、《奇妙的火》、《神秘的電》等等。
f.災難事件的自護教育,能幫助幼兒了解災害的預兆及給人們帶來的危害,知道躲避的方法,掌握災難中自護自救和逃生的技能。如:《119消防日活動》、《臺風來了》、《樹林不見了》、《地震時》、《戰勝海嘯》、《緊急撤離》、《霧天注意安全》等。
3.注重習慣養成教育,促進自我保護能力的發展
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與自我保護教育密切相關。在一日活動中,對幼兒進行隨機的有針對性的自我保護教育。例如:引導幼兒心情不好的時候去想一些開心的事情;生病不舒服要及時告訴家人或老師;課間活動時,不追逐打鬧;學會正確使用剪刀,不玩尖利的物品;不進廚房玩耍,不玩火玩電,不將發夾、鐵絲等塞入插座內。知道正確有序的穿衣服能保護身體,鞋帶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傷,熱湯熱水涼一涼再喝能避免燙傷,吃魚時把魚刺挑干凈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飯不嬉笑打鬧。另外,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偶發事件、突發事件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4.開展體驗游戲活動,鞏固幼兒的自我保護技能
幼兒有了自護常識后,通過親身實踐學會排除生活中的某些困難,掌握一定的自護技能。創設模擬情景,運用游戲的形式進行防災自護自救的教育和技能的訓練。如在防火、防觸電、防拐騙等模擬情景中,幼兒觀摩別人的自護自救方法后,親自參與演練,掌握了如失火了怎么辦,受到綁架和威脅時怎么擺脫險情,遇到緊急情況怎么呼救求助。另外,我們還模擬了火災、地震等現場,在抗震救災日組織全園幼兒進行抗震演練、在消防日開展火災逃生疏散演練。家長帶孩子外出時,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讓幼兒在真實情景中訓練防誘騙及走失后自護的技能。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讓孩子掌握鎮定應對意外的方法。
總之,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任務,需要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一起來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寧.為了健康的生命和未來.早期教育.2009.(7、8合刊)
[2]劉英.幼兒進餐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早期教育.2008.1
[3]葉青蓮.從汶川地震來談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早期教育.2008(7、8合刊)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經濟開發區慶余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