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然而,融資難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認識和解決這一問題也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本文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探討了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 中小企業 融資 財務管理
一、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分析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2001年所作的“中小企業發展狀況與面臨的問題問卷調查”顯示,在“目前不利于企業發展最主要的問題”一問中,有66.9%的企業將“資金不足”列為第一位的問題,而根據該課題組在北京進行的調查顯示,在1424家被調查的企業中,有613家把“資金不足”列為第一位的問題,占總數的43%,大大超過了將“市場需求不足”列為第一位的企業(占19.6%)。由此可見,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的問題。
1.內源融資現狀
我國中小企業一般靠自我積累起步,主要通過企業主的投入和權益收益來支持企業的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中,自籌資金比重高達60%,而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中,這一比例僅為30%。顯然,我國中小企業具有較高的自籌資金比例。然而,企業主的投入畢竟有限,而且對于處于創業階段的中小企業來說,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有限,即使有盈余,數量也不會太多,能維持企業的正常經營已經很不容易了,就更不要提擴大規模了。所以,雖然自籌資金在中小企業資本結構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但總量較小,不足以支持企業的發展。
2.外源融資現狀
(1)間接融資現狀
我國中小企業的外源融資主要集中于銀行貸款。然而,中小企業銀行貸款的總量卻不高。根據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課題組2000年對中小企業向金融機構貸款所做的調查顯示,中小企業在向銀行貸款時,感到困難和很困難的占63.3%,時難時易的占22.1%,比較容易貸到款的只占14.6%,在被調查企業中,僅有42.8%的被調查企業按國家規定利率(平均5.86%)向銀行借到了錢,平均借期為9.5個月,8.9%的企業以高于國家規定的利率(平均8.85%)向銀行借到了錢,平均借期為9.4個月。由此可見,我國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是嚴重不足的。
(2)直接融資現狀
①股權融資現狀。根據《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必須滿足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準已向社會公開發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5000萬元;最近三年連續盈利;持有股票面值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股東不少于1000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等條件。對于實力雄厚的大企業而言,要達到這些標準尚且存在一定的困難,中小企業要實現主板上市顯然不是一件易事。
為了幫助更多的中小企業利用股市籌集資金,2004年5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出批復,同意深圳證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并核準了中小企業板塊實施方案;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業板正式啟動。然而,由于中小企業板并非獨立的市場,而是主板市場的一部分,中小企業板市場仍然執行主板市場的法律法規和上市標準,無疑也只有少部分中小企業能達到上市標準。
②債券融資現狀。在發行公司債券方面,《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提出了企業規模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企業財務會計制度符合國家規定;具有償債能力;發行企業債券前連續三年盈利;所籌資金用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等條件。《公司法》也規定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額不低于人民幣3000萬元,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額不低于人民幣6000萬元;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等要求。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在通過發行債券融資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③風險投資發展情況。我國風險投資的實踐始于20世紀80年代。1985年3月,中共中央發布的《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引入了創業投資,即風險投資的概念。同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了我國第一家全國性的風險投資機構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開始了我國對風險投資的探索。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風險投資發展迅速。此外,創業板的推出,也為風險投資的退出提供了有效的渠道。然而,風險投資在我國尚屬于新興行業,風險資本的運營機制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也還有待完善,風險投資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④民間借貸發展狀況。中小企業在面臨來自正規金融渠道的融資困難的同時,民間借貸為其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資金支持。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溫州全市民營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中,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僅占24%,其余的76%均來自民間借貸,據估算,整個浙江省的民間資本超過8000億元,如果將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民間資本的總量加起來,全國民間資本的總數將超過10萬億元。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和控制,民間借貸的無序發展不僅擾亂了金融秩序,同時,高昂的資金使用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負擔。如果能夠合理地疏導民間資本,使其有效發揮資金支持作用,將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途徑。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從金融支持體系方面來看,第一,出于安全性和營利性的考慮,商業銀行更傾向于向大企業貸款,而對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不高;第二,由于缺乏有效的風險分散和損失補償機制,且經營對象又是信用風險較高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加之其自身有限的規模,使得其難以滿足廣大中小企業提升信用水平的需要;第三,要暢通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我國的資本市場還需進一步的完善。而從政府政策支持方面來看,我國關于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建設還有待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有來自于金融支持體系方面的原因,也有政府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然而,究其根本,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還在于中小企業自身。
中小企業大多處于企業發展的創業階段,一方面,投入少,規模小,資產少;另一方面,缺乏現代的管理技術和人才,經營管理水平有限;此外,由于產品和服務未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經營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中小企業的這種特點,一方面使其自身積累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有限的負債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也使其缺乏外源融資的基礎。此外,由于私人信息的存在,相對資金供給者,資金需求者往往掌握著更多有關自身經營情況的信息,從而導致了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相對具有健全財務制度和規范信息披露制度的大企業,中小企業的信息更缺乏透明性,從而使其在資金融通過程中面臨著更大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存在,使資金供給者在向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時態度更為謹慎。
三、加強財務管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除了在健全中小企業政策支持環境的基礎上,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在構建中小金融機構體系同時,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在健全中小企業法律法規支持體系的同時,完善社會信用征集機構建設,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以外,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中小企業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切實提高自身素質水平。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不僅是中小企業獲取外源融資的基礎,同時也是中小企業加強內部積累能力,做強做大的前提。
第一,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首先要更新觀念。中小企業要改變重經營、輕管理的思想,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地位,樹立科學的理財觀念,規范資金運作,增強財務控制能力。
第二,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還要推行預算管理。中小企業要重視預算管理,運用科學的方法,建立完善的預算制度和預算編制程序,規范預算內容。通過預算管理,實現決策目標由定性化向定量化轉化,并利用預算考核制度,對預算執行過程實施監控,以確保決策目標的實現。
第三,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要拓展成本管理。中小企業要改變單純的生產成本管理,而要從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各方面開展全方位的成本控制。
第四,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要完善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不僅是企業有效開展財務管理,對企業經營活動實施反映和監督的重要基礎,同時透明的會計信息也是企業順利獲取外源融資的有力保障。所以,中小企業應加強會計核算工作,實行分工協作、彼此牽制、相互監督的內部約束機制,減少差錯和舞弊,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
第五,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要合理控制存貨和應收賬款的管理。在存貨管理方面,第一,要采用科學的訂貨方法,保證合理的存貨采購數量;第二,要完善存貨的收、發、存制度,通過合理計價減少企業稅收負擔。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要及時調研評定賒銷客戶的信用,定期核對應收賬款數額,嚴格控制賬齡,并對壞賬在取得確鑿證據后,進行妥善的會計處理。
第六,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還要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對財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強化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信用觀念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強財會隊伍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王靜,李淑平:高級財務管理[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2] 許進:中小企業成長中的融資瓶頸與信用突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張素芬: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研究[D].貴州:貴州大學,2008
[4] 鞠春燕: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問題研究[D].江蘇:蘇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