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末對國有和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的統計,全國工商登記中小企業達1023萬余戶,超過企業總戶數的99%。中小企業提供了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繳納稅額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0%左右,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發明專利占全國專利的66%左右。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在提供就業、科技創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現狀
在發展過程中,資金問題仍然是中小企業的最突出的困難之一,超過60%的中小企業認為資金不足是企業發展最不利的問題,融資困難已經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一項東莞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調查(見表1)也表明, 非常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占了很大比例。因此, 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話題。
二、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制約因素分析
1.中小企業制度不規范,企業管理水平較低
據東莞市經貿局、東莞市中小企業局成立的調查組在2007年4月-9月發放的320份調查問卷顯示:在接受問卷調查的中小企業當中,僅有69.6%的企業總經理具有大專以上學歷。高達75.1%的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由投資者(49.6%)或者董事會成員推薦家族成員(25.5%)兼任,通過市場形式招聘職業經理人的企業比例不足20%;有超過1/4的企業認為目前公司最為缺乏的員工是高級管理人員。應該說,目前東莞市很多民營中小企業并沒有真正建立起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市場化和規范化程度還遠遠不夠,公司治理結構落后。企業負責人權利過大,企業經營具有較大的主觀性,缺乏對企業長遠發展的規劃,公司管理層的家族特性表現明顯等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企業的發展潛力和財務規范性,使得銀行對該類企業的放貸持保留意見。
2.中小企業財務信用度低
中小企業作為資金的需求方,首要問題是使自身成為了一個銀行眼中可信賴的優質企業,這樣才能順利從銀行獲得貸款。因此,企業財務報表顯示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穩定的現金流是成功獲得銀行貸款的必要因素。然而,財務制度不健全和財務信息不透明則大大增加了各商業銀行對民營中小企業放貸過程中的風險控制和監管成本。調查問卷顯示,目前東莞市中小企業也普遍存在財務制度不規范的問題(企業負責人在給自身內控制度和財務制度打分時,少于或等于3分的比例高達55%,滿分5分計)。更有擔保公司代表反映:在其提供擔保業務的審查過程中,基本不采納中小企業所提供的財務報告。即使該財務報告附加了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其客觀公允性仍然受到擔保公司的質疑。這一事實與63.6%企業負責人認為其財務報告基本可信的問卷調查結果相去甚遠。事實上甚至有18.2%的企業負責人認為其出具的財務報告基本不被置信;18.2%的企業負責人認為貸款申請過程中提供財務報表可有可無,僅為一種形式主義。導致企業財務報表不規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企業不重視,這在較大程度上與企業主只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有關。二是企業為應對稅務、工商、銀行等不同機構的審查要求,往往設置多套賬簿體系、多套財務報表,以達到企業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在以上兩種情況存在的條件下,企業很難提供給銀行連續三年完整、規范、公允、客觀的財務報表。即便部分中小企業提供了反映其業績優越、發展前景良好、內容真實可靠的財務報告,也很難讓各商業銀行確信其內容的完整、公允、真實、可靠性。在這種情況下,民營中小企業就極有可能被商業銀行拒絕放貸。
3.商業銀行缺位嚴重,有效信貸投入不足
商業銀行是資金的供給方,是目前東莞市中小企業最大的間接融資來源。考慮到目前東莞市不斷增加的銀行存款余額,本應不會存在資金供給不足的問題,但東莞市各商業銀行對轄內中小企業的貸款積極性并不高。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一是商業銀行經營體制僵化。盡管目前銀行資金流動性過剩,但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支持力度仍顯不足。各商業銀行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大型企業的放貸上,而普遍對中小型企業的放貸不夠重視。2006年,東莞市各銀行的中小企業貸款比例平均為38.84%,與東莞市目前中小企業的數量占全部企業總數的比重高達99%的比例很不相稱。也就是說,銀行并沒有很高的積極性去開拓中小企業資源。二是銀行對中小企業單筆借貸的收益過低。東莞市中小企業的資金缺口普遍較小,在500萬元以下的占了79.2%。與大客戶相比,中小企業融資存在單筆貸款數額小、管理成本高、收益水平低等特點。在商業銀行將盈利最大化作為主要經營目標和執行嚴格的不良貸款率的考核制度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各大銀行都傾向于經營批發業務,重點支持自然壟斷行業和大企業,而忽視了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需求。三是銀行風險控制標準缺乏靈活性。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銀行會要求企業提供足夠的抵押或者擔保。特別是企業進行第一次貸款時,是否具有銀行可接受的擔保和抵押物成為成功獲得貸款的關鍵因素。而對少量不能提供足額抵押的企業,銀行內部會有一個非常嚴格的信用評級體系,只有達到極高等級才能獲得信用貸款。此外,銀行對項目貸款負責人實行了終身追究制度,考慮到貸款很難做到100%的成功率,信貸人員寧可不貸。
三、改進我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的政策思路
要緩解我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問題, 就要從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的制約條件出發,,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引導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規范會計基礎工作
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目前東莞市的很多中小型企業距離這一步還很遠。財務報表不規范、管理水平不高等導致“融資難”方面的原因都與此有關。因此,政府必須加大對企業建立規范財務制度的宣傳,引導中小企業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增加企業財務透明度,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并積極協助企業建立起現代公司的財務、內審等制度,從而樹立在銀行等金融機構中的良好信用形象。
會計工作要滿足各類投資者、債權人及國家宏觀管理部門的需要,由于會計工作不僅影響到企業與國家的分配關系,亦影響到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因而企業應將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抵制和防范各種市場風險作為其基點,便會計信息能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資金的運轉情況、經濟效益的提高情況及企業的發展前景。因而,企業應從保證國民經濟高效運行、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角度,使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提高對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從而充分意識到會計這一基礎工作的重要意義。同時以財政部頒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為依據,健全中小企業的會計基礎工作,提高其會計工作水平。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制度
一是中小企業要注重自身信用意識的培育。中小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牢固樹立良好的信用意識,遵循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原則,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自覺主動地加強信用建設。要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在各類經營融資活動中切實加強履約的自覺性,牢固樹立“信用第一”的觀念。二是建立誠信教育制度。中小企業是否守信往往取決于其經營者是否守信,建立經營者誠實守信教育制度,形成誠實守信意識是可持續守信的前提。經營者必須要明白“守信是企業的生命,沒有信用的企業是不可能持續發展的”,要形成一種自覺守信的內在動力。
3.金融機構要加快產品創新,不斷推出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的新產品
在目前中小企業的融資中,不管是銀行還是擔保機構,抵押融資占的比重都非常大。而目前被銀行普遍認可的抵押品以固定資產為主,其中又以產權明晰的廠房和土地為代表,此外還有機器設備和個人固定資產等。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不僅抵押品的形式較為保守,而且往往存在著嚴重的價值低估,對中小企業融資極為不利。可以預見,如果銀行和擔保機構能根據中小企業的具體情況,開發出更多合適的抵押品種和免抵押品種,那么中小企業抵押貸款的難度就會小很多。值得我們欣喜的是,目前東莞市的很多商業銀行都已經針對中小企業抵押品推出了相應的服務,如:較為流行的應收賬款抵押、原材料抵押、國內保險業務、組合擔保貸款、集群貸款、動產抵押、汽車經銷商庫存抵押等等,目前像建設銀行推出的“速貸通”和“成長之路”、招商銀行推出的“展業易”和“置業易”、東莞農信社推出的“1+多”貸款、廣東發展銀行推出的“小企業融資專家”、交通銀行推出的“展業通”等等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產品。這些金融產品的開展都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較好的解決途徑。我們相信在各家商業銀行通過交換意見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可以開發出更多適合中小企業的貸款渠道。
參考文獻:
[1] 陳會玲.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制度成因及創新[J]. 生產力研究, 2009,(23)
[2] 尹清偉 關于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政策體系的建議[J]. 金融理論與實踐,2009(03):113-115
[3] 張利勝. 信用擔保體系將成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關鍵[J]. WTO經濟導刊, 2010,(02)
[4] 吳勇敏,王斌. 構建多元融資服務體系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J]. 浙江金融, 2010,(01)
[5] 陳文標 阮兢青:金融危機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創新[J].企業經濟,2009,(2) [6] 米厚濱,李玉賢.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博弈論分析及其解決對策[J]. 中國商界(下半月), 2009,(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