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當代會計體系按其適用的經濟組織類型分為企業會計和預算會計兩大類。在我國當代高校本科會計教學中,大多數高校會計學教學重心都以企業會計為主要部分,而對于預算會計,無論是教師或學生對其重視和認知程度逐年下降、忽視,故寫此文。本文從五個方面具體分析企業會計與預算會計的區別。
[關鍵詞] 企業會計 預算會計 區別
一、我國兩大會計體系的概況
財務會計包括兩大類,即營利組織財務會計和非營利組織財務會計。營利組織財務會計即企業會計,非營利組織財務會計即預算會計。在現代會計中,企業會計是以企業為主體的會計體系,以其經營資金運動為對象,是一種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管理活動。與政府及非營利組織不同,企業的創立和存在,其基本的目的是獲取經營利潤。因此,作為企業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企業會計,主要是為企業實現其獲取利潤的目的服務的。
在現代會計中,預算會計是以各級政府部門、行政單位和各類非營利組織為主體的會計體系,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不以營利為目的,一般不直接生產物質產品,其目的是通過各自的業務(服務)活動,為上層建筑、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因此,預算會計則是以政府預算和單位預算管理為中心,以國家經濟和人民社會事業發展為目的,以預算收支核算為重心,用于核算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屬于分配領域中的各級政府部門、行政單位、非營利組織預算資金運動過程和結果的會計活動。
二、具體分析我國兩大會計體系異同
1.發展背景
20世紀9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蓬勃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企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投資者對資本保全的要求程度與日俱增,同時,為向政府、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可理解的通用會計信息,滿足不同信息需求者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于1993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會計制度改革,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13個行業會計制度)發布并實施。企業會計準則以及13個行業會計制度的制定實施等,使我國初步建立起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企業會計制度體系,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進一步完善。
20世紀50年代我國預算會計在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下誕生。1998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從此我國預算會計擺脫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模式,走上了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具有中國特色、科學規范的預算會計模式的道路。
2.會計涵義
會計的主體和客體不同。會計行為的客體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會計的客體實質上是資金的運動。雖然企業會計和預算會計活動都是圍繞資金的運動進行的,但是由于各單位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他們的經濟活動和所應達到的目標不一樣,因而價值運動的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也不相同。企業會計的對對象是從事企業經營資金的運動;預算會計的對象是預算撥款和預算支出的資金運動。
會計要素與會計恒等式不同。企業會計的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預算會計的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既使相同名稱的會計要素,其內容在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上也存在較大差異。企業會計的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預算會計的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凈資產。
會計原則不同。謹慎性原則,預算會計不設這一原則;企業會計實行配比原則,而預算會計沒有;權責發生制:企業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記帳基礎,而預算會計中只有事業單位執行此原則,其他則實行收付實現制;企業會計以歷史成本計價;事業單位以此計價,行政單位和財政總預算會計無此原則;事業單位執行專款專用原則,而企業單位則不同
3.會計核算及特殊性
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主要量度,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或其他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或預算執行的過程與結果進行連續地、系統地記錄,定期編制會計報表,形成一系列財務、成本、成本指標,據以考核經營目標或計劃的完成情況,為經營決策的制定和國民經濟計劃的綜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資料。
在我國企業會計會計核算的基礎大多采用權責發生制原則;預算會計核算的基礎大多采用收付實現制原則(除事業單位經營業務的會計核算原則采用權責發生制原則)。
企業會計是以某一企業為主體,核算內容只能是本企業發生的經濟活動,一切與本企業經濟活動相聯系的經濟活動,都應歸屬于對方的核算內容,不屬于本企業的會計核算;預算會計是以整個國家預算執行為中心來組織核算,既要核算非物質生產部門的預算收支情況,也要核算物質生產部門的經濟效益和利稅上繳情況。
企業財務會計的核算過程包括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過程,每一過程都涉及收付兩方面,核算過程復雜;預算會計的核算過程只包括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兩方面,沒有生產和銷售環節,核算過程相對簡單。
企業會計核算的內容為企業在進行商品經營活動過程中所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包括: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資本、基金的增減,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等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預算會計核算的內容為:預算資金籌集、使用和結存狀況的三個階段進行記賬、算賬和報賬。具體核算內容是由兩個部分和三個不同性質的分支組成。兩個部分是指財政總會計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其中,財政總會計是財政部門記錄、計算、反映國家預算收入、支出和結果全面情況的核算內容;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則是以國家預算支出安排到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的那部分資金為核算內容。
企業財務會計核算目的是通過核算,使企業以最少的資金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預算會計核算目的在于體現預算收支政策的執行情況,而不在于營利。
另外,在預算會計中,固定資產一般與固定基金相對應,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對外投資與投資基金相對應;專用基金專款專用;不實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內部成本核算;一般沒有損益的核算。在企業會計中,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實行成本核算。
4.會計科目
企業會計的會計科目分為五大類:資產類,負債類,共同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損益類。
預算會計的會計科目分為五大類:資產類,負債類,凈資產類,收入類,支出類。而預算會計又分為財政總預算會計科目,行政單位會計科目,事業單位會計科目。這三類會計科目的具體科目根據其單位性質名稱也有所不同。
5.會計報表的內容
企業會計的會計報表內容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附表及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報表說明書。
預算會計的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資表,附表及會計報表附注和收支情況說明書。
參考文獻:
[1]預算會計/趙建勇主編. —3版—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07.10 第1—25頁、第165—170頁、第273—279頁、第383—391頁、第404—415頁
[2]中國會計改革三十年/中國會計學會編.—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4第13—31頁、第62—71頁、第488—496頁
[3]會計學/閻達五,于玉林主編.—3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第5—27頁、第1—25頁、第42—59頁、第262—298頁
[4]基礎會計學/萬宇洵,陽秋林主編.—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1(2009.1)第5—21頁、第26—34頁、第40—50頁、第249—2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