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世界經濟和港口與城市的發展,以及國際航運中心的形成,都與臨港產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臨港工業已經成為是海岸地區發展重化工業的主要形式和成功之路。臨港工業由于依托著港口資源,能夠將港口碼頭納入工業生產線的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節約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
本文在簡單闡述臨港產業一般性理論的基礎上,分析發展臨港產業的重要性,借鑒國內外著名港口的臨港產業發展經驗,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大連港發展臨港產業的建議。
[關鍵詞] 臨港產業 大連港 啟示 建議
一、臨港產業概述
臨港產業是指基于港口的優勢,以港口為中心發展相關產業,形成沿海的區域經濟增長極。利用港口功能集聚能量發展臨港產業,實現臨港工業、臨港物流業、臨港商貿業的協調發展,由此拉動周邊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是城市區域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方式。
發展臨港工業,可以在世界范圍內尋找最廉價的生產要素等工業資源,建立加工基地,建立大進大出的加工工業,進而帶動臨港物流業、臨港商貿業的發展,促進城市區域經濟的繁榮。城市的發展也將為港口提供貨源以及必要的發展條件和環境,促進港口經濟的擴張,從而為港口形成國際航運中心奠定基礎。
大連發展臨港產業,不僅可以為東北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所需的工業資源,還可充分利用國際市場,有益于東北地區企業生存空間的擴大;更為有益的是,定位準確的臨港產業將誘導更多的前、后向關聯產業在本地區的聚集、成長,持續提高區域經濟的容量。臨港產業的前、后向關聯效應,能夠誘導東北地區新興工業部門、新技術、新型原料等產業的出現,改善、優化本地區的產業結構。同時通過臨港產業的發展,加強東北地區間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溝通和交流,從而對周邊地區產生輻射作用,形成各有分工、優勢互補、依次發展的產業布局,進而提高東北地區的綜合競爭力。
二、國內外港口城市的臨港產業發展及啟示
1.國內外港口城市的臨港產業發展情況
臨港工業對港口城市發展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臨港工業的發展可以有效的促進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實現區域經濟的規模效益。比如荷蘭鹿特丹港的沿海地帶、日本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等都形成相當規模的臨港大工業區。荷蘭鹿特丹市是西歐的工業基地和貿易中心,擁有包括煉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機械等臨海臨江工業帶,具有現代港城的多種功能;日本沿著東京灣海岸帶兩翼伸延100余公里,港口密布,工廠林立,構成日本最大的港口工業區和城市集團。在這個大港口群中包括著東京、川崎、橫濱、橫須賀、千葉、君津等六大港口,形成了 “京濱”工業帶。 該地區內分布著千人以上的大型工廠有200多家,工業產值占其全國的40%;洛杉磯港是美國西海岸重要的貿易港口,對城市經濟的影響十分巨大。臨港產業創造了幾十萬個就業機會和數以億計的工資獎金、州和聯邦政府的稅收。
我國沿海港口城市發展臨港工業也方興未艾。如上海為進一步鞏固其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在與洋山深水港區相連的浦東南匯的海港新城,建設以裝備制造業為特色的臨港工業區,構建以現代物流裝備制造業、精密加工設備制造業、新型環保設備制造業、數字智能化自動控制裝備制造業等為主體的綜合裝備產業集群;珠海市僅臨港工業園區的工業總產值,就大約是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0%;寧波市臨港工業企業400家左右,其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1/3以上。
2.國內外港口城市發展臨港產業給我們的啟示是:
第一,發展臨港產業應利用口岸的優勢,通過臨港產業的發展帶動港口及城市的發展。做好港口發展規劃,不僅要“以港興市”,還要“以市促港”,用城市的發展帶動港口及臨港產業的發展,實現港市互動。
第二,發展臨港產業首先應側重發展臨港工業。臨港工業能夠為港口提供持續、穩定的貨源,有利于保證港口吞吐量的穩步提高;發展臨港工業可以產生大量的物流需求,繼而帶動港口物流業和商貿業的發展;發展臨港工業可以吸引大量的中外投資,這不僅有利于港口地位的提升,也有利于地區經濟的增長。
第三,政府在發展臨港產業過程中應發揮積極的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一要搞好臨港產業的總體規劃,包括土地的使用、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配套設施的建設等;二要出臺相應的發展政策、積極開展招商引資以及與相關部門相互協調,保證臨港產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三、大連港發展臨港產業的建議
1.提高大連臨港產業集聚程度
(1)建設船舶制造和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
造船和裝備制造業是大連的傳統產業,在建設基地的過程中,應注意:①做強船舶制造企業,使企業形成緊密產業鏈和核心競爭力。造船方面要重點制造VLCC巨型油船、新一代超大型集裝箱船、海上鉆采平臺、化學品船、液化氣船、滾裝船等產品,并圍繞船舶制造的核心企業來發展船用柴油機、通訊導航、船載設備和裝飾裝修等相關產業,進而形成強大的配套生產能力。②要加強裝備制造業與外資、民營資本的合資、合作。尤其要加大與日本、韓國制造業的合作。裝備制造業方面要重點發展數控機床、城市軌道車輛、重型機械等重大裝備產品和精制鋼材,建成國際一流的裝備業生產基地。③建設裝備制造業基地要走產業集聚的道路。注意與沈陽等制造業基地的合作,在集聚中形成競爭優勢,再以競爭優勢強化集聚,從而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2)建設大型石化產業基地
在建設該基地的過程中,應注意:①重點推進雙島灣百萬噸乙烯項目列入國家發展布局,以石油深加工和精細化工為方向,把大連建設為全國最大的石油加工和石化產品深加工基地;②圍繞中國石油大連石化公司和大連西太平洋石化公司兩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乙烯產業項目及下游精細化工產品,促進煉油、乙烯集約化、大型化,進而帶動全省乙烯產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的提高;③在石化基地的建設過程中,要切實注重環保問題,以減少該產業給大連城市環境造成的負外部性。
(3)建設電子信息及軟件產業基地
大連電子信息產業應以建設環渤海乃至東北亞地區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加工和出口基地、國際軟件名城和東北亞信息服務中心為目標,加快信息產業基地及特色園區的建設,規劃建設好汽車電子、光微電子、計算機外部設備、數字視聽四個產業園。加強與國外軟件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加快軟件產業國際化進程,形成一批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軟件企業,實現軟件業跨越式發展。
2.擴大大連臨港產業規模
利用大連港灣眾多、岸線優良的條件,在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的基礎上,創造更多的臨港加工區,在全球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接受全球經濟轉移,并促進大連加工業的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借鑒上海整合岸線形成規模工業港區的經驗,可以把大窯灣、大連灣水深港闊的區域作為綜合樞紐港,港區后方重點發展港口物流園區。利用旅順、莊河、普蘭店、瓦房店等港灣及其周邊地域建設臨港工業園區,鼓勵有條件的大企業建設企業碼頭和臨港加工場區。
參考國內開發區成功經驗,政府應加大投資力度,統一進行臨港工業園區配套建設,為園區招商引資提供良好的平臺。臨港制造業加工區要建立與國際接軌、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向國家和省爭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爭取享有包括招商引資政策傾斜、進口免稅、入區退稅、進料保稅、出口免稅等國家級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各項優惠政策。
3.做好土地規劃為臨港產業的發展留有空間
臨港工業園區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土地資源,而土地資源是相對稀缺的。因此要對臨港工業的建設用地做好長期規劃,合理開發利用土地,達到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和優化產業布局的目的。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對列入臨港重化工業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力爭保證土地供給。要圍繞臨港產業建設的目標,抓緊制訂重點產業規劃和政策扶持措施,重點明確產業依托和產業布局,及實施途徑和政策措施,以全面指導臨港產業的發展方向。
四、結論
大連臨港產業集聚程度低,布局不合理。大連具有比較優勢的造船業和石化產業,未能充分發揮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集聚作用,所以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借鑒發達國家港口城市臨港產業發展的經驗,加大對臨港產業的投資,擴大臨港產業規模,提高臨港產業聚集度,通過港口產業集群帶動大連乃至整個遼寧省的區域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呂榮勝:港口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的帶動效應[J].遼寧海事大學學報,2006,(3)
[2]顧亞竹:港口產業集群之力量探討[J].物流科技,2006,(12)
[3]薛秋,安荔荔:大豐港臨港產業現狀調查與發展思路的分析研究[J].商業經濟,2010(21)
[4]肖輝:大連臨港產業集群發展及對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