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對廣東省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進行相關性分析的基礎上,利用VAR模型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顯示廣東省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而經濟增長卻不是金融發展的格蘭杰原因。這表明了廣東省金融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未能帶動金融發展,使得金融發展滯后于經濟增長。
[關鍵詞] 金融發展 經濟增長 VAR模型 Granger因果關系
一、理論基礎與研究思路
金融發展理論論述金融體系在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研究建立有效的金融機構體系和金融政策組合,來最大限度地促進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理論則是把經濟增長過程中的要素供給、技術進步、儲蓄和投資的互動關系模型化。
現有理論認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分為兩類:一是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古典經濟學認為貨幣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只是一層“面紗”,對生產供給、產出和就業沒有實質性影響。二是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因果關系。Robinson認為經濟發展導致了金融發展,金融發展是必然的、被動的反應;Schumpeter和Hicks認為金融發展是影響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Keynes和Diamond認為金融發展阻礙了經濟增長;Mckinnon則認為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互為因果關系。
本文以經濟發展理論和金融發展理論為基礎,用回歸分析的方法對廣東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在建立多變量向量自回歸模型的基礎上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通過實證分析得出廣東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二、廣東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
本文以1985-2007年的時間序列為研究樣本(數據來源于《新中國55年統計匯編1949-2004》、《廣東統計年鑒2008》),具體數據見表1。
1.廣東金融機構各項貸款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性
以1985-2006年廣東省的地區生產總值(GDP)為被解釋變量,各項貸款余額(LOAN)為解釋變量,利用Eviews 5.0進行線性回歸,結果如下:
GDP = -278.98 + 1.0083 × LOAD
在顯著性水平α=0.05下,該模型能夠通過檢驗,回歸方程的可決系數R2為0.98,說明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較高,表明GDP與金融機構的各項貸款余額之間存在線性正相關關系,各項貸款余額的增加對GDP增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DW值為0.513,能通過CRDW檢驗。
2.廣東金融機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與資本形成額的相關性
以1985-2007年廣東省的資本形成額為被解釋變量,記為CAPITAL,歷年的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解釋變量,記為SAVING,線性回歸的結果如下:
CAPITAL = 238.044 + 0.4389 × SAVING
該模型的可決系數R2為0.99,說明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非常高,表明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對資產形成總額存在線性正相關關系。DW=0.76,能通過CRDW檢驗。
三、廣東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分析
1.模型選擇
本文選擇多變量向量自回歸模型(VAR)來研究廣東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在向量自回歸的基礎上再進行格蘭杰因果分析。
2.變量的選擇
經濟增長指標(△GDP):以可比價格下的GDP環比增長率衡量。
金融相關比率指標(△FIR):以廣東金融資產總額(以人民幣存貸款綜合衡量)占國民財富總額(以GDP衡量)的比重來衡量。
投資增長率(△INV):以固定投資年環比增長率衡量。
進出口增長率(△TRADE):以進出口貿易總額的年環比增長率衡量。
3.數據來源
GDP、INV、TRADE來源于《廣東統計年鑒2008》,平均匯率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1985-2003年廣東省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來源于《新中國55年統計匯編1949-2004》,2005-2007年廣東省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來源于《廣東統計年鑒2008》。原始數據見表2:
由表2的數據,消除物價和計量單位不一致后,計算出4個指標的年環比增長率見表3:
4.數據的穩定性檢驗
用EViwes5.0分別對△GDP、△FIR、△INV、△TRADE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ADF檢驗值分別為-3.38、-4.65、-3.81、-3.71,顯著性水平α=5%時,臨界值分別為-3.02、-3.01、-3.03、-3.01,檢驗結果都比臨界值小,都是平穩序列。
5.多變量向量自回歸(VAR)和因果檢驗
(1)定義如下向量:
Vt={△GDP,△FIR,△INV,△TRADE}
建立VAR模型:
其中 i 為滯后階數,Ai到Ak是方程中變量Vt的系數向量。
(2)對表3中的時間序列進行VAR分析(最佳滯后階數為3),結果△GDP、△FIR、△INV、△TRADE的Akaike AIC值分別為-6.23、-0.69、-1.33、-1.25,而Akaike信息準則為-10.88,都能通過檢驗。Schwarz SC值分別為-5.58、-0.04、-0.68、-0.60,Schwarz準則為-8.30,也能通過檢驗。所以基于3階滯后的向量自回歸估計是有效的。
(3)Granger 因果檢驗
本文把固定投資增長率與進出口貿易增長率作為控制變量,選用Granger因果分析法進行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檢驗。當最大滯后長度為3時,表4給出了Granger因果檢驗的結果,表明廣東省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而經濟增長卻不是金融發展的格蘭杰原因。
四、主要結論以及繼續研究的方向
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廣東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相關關系。通過建立多變量向量自回歸模型,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發現廣東省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說明廣東金融發展能促進經濟增長。這可能是由于金融發展具有促進風險管理、資源配置、公司治理、聚集儲蓄、便利交易等作用,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促進了資本形成和新技術的運用,最終促進了經濟增長。而廣東省經濟增長卻不是金融發展的Granger原因,說明廣東省經濟增長沒有帶動金融相應地發展,使得金融發展滯后于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 陳金明.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兼論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問題[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 陳亮,楊靜. 中國區域金融發展問題的研究進展與評述[J]. 經濟學動態,2005(8).
[3] 馮邦彥,陳彬瑞. CEPA框架下粵港澳金融合作與廣東的對策研究[J]. 特區經濟,2006(1).
[4] 韓廷春.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的實證分析[J]. 經濟科學,2001(3).
[5] 梁莉.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綜述[J]. 經濟學動態,2005(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