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師石河子市以 “建設三大基地、發展六大產業”為指針,以三化建設即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為發展方向,調整產業布局,以國企改革、重組為抓手,推動國有資本向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聚集,培育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能力強、社會貢獻大的行業領軍企業和大型企業集團。
一、師市培育發展大企業大集團取得的成效
站在新的起點,國有企業應進一步為推動師市經濟結構大調整、增長方式大轉變,發揮大企業大集團示范帶動作用,實現國有經濟新的跨越,為加快“三化”進程再立新功。
1.通過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調整,大企業大集團聚合優勢產業一體化效益突出
2.大企業大集團主動加大環保、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的投入,彰顯大企業的社會責任
作為軍墾建設者,師市國有重點大企業在走工業化道路中倍加珍惜幾代軍墾人建成的優美環境,既要工業快速發展,更要青山綠水藍天。在發展鹽化工、煤電煤化工產業,實施優勢資源轉化戰略時,變“被動的環保”為“主動的環保”, 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將各類廢棄物轉變為再生的資源,實施清潔生產,彰顯大企業大集團主動承擔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
天業集團用電石法生產聚氯乙烯在把資源優勢轉為經濟優勢的同時,將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置于可持續發展的優先戰略,通過科技創新,不斷突破循環經濟關鍵支撐技術,推行清潔生產實現主動的環保,使一個被列為高污染的限制類產業再現生機。一是在廢水、廢氣、廢渣利用方面通過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生產,建立了國內第一套干法乙炔、聚合母液水生化處理、上清液閉路循環、含汞廢酸零解析等示范裝置,推廣到國內聚氯乙烯行業,每年可節水1億方以上。創造性開發出天然氣制氫聯產PVC、變壓吸附尾氣回收、組合吸收等新工藝,不僅很好的解決了廢氣排放問題,而且還改變了傳統氯堿平衡,實現了在不增加配套燒堿產能的條件下,將聚氯乙烯生產能力提高20%。自主研發出先進的干法工藝,建成120萬噸電石渣水泥裝置。粉煤灰制磚已建成投產,各類廢渣在天業成為下游企業生產原料,環保治理裝置同時變成了原料收集裝置,不僅將自己企業的廢渣吃干榨盡,還消耗其他企業的部分廢渣。二是在清潔生產和節能方面,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成功10萬噸氯乙烯流化床反應器,實現高效率、低能耗,通過電石爐設備改造,能量的回收利用,進一步降低了生產過程的能耗,實現了環境保護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為我國電石法聚氯乙烯裝置的大型化、環保化創出了新路。
3.業大集團戰略提高了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帶動產業升級
天業集團先后建立起以國家技術中心、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動站為核心的研發實施體系,整合公司內部科技資源,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投資主體、研發主體、轉化主體與收益主體。新疆天業的科技人員先后開發了食品行業、節水灌溉、塑料管材、PVC樹脂等幾十項高新技術。同時對化工關鍵技術的研究,在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上取得重大突破,使資源高效轉化和利用對企業發展產生巨大的助推作用。已經攻關成功關鍵技術35項,其中列入行業重點推廣6項,申請國家有關專利12項。 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的同時,天業工藝技術、裝備水平、信息化程度均為國內領先。2009年3月25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李勇武會長及四名院士、七名行業權威專家對天業進行現場調研時,高度評價了天業的循環經濟的模式,稱天業集團創建了電石法聚氯乙烯的全新概念,認為很多新技術的應用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在行業起到了引領作用。目前天業的整體水平已達到國內一流。
天富集團把結構調整同科技進步緊密聯系起來,結合公司能源優勢,打造新的科技產業增長點。與華東理工大學、中科院物理所等高等科研院所聯合開發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積極促成超級電容器用復合碳材料、碳化硅晶片項目的建設,生產的單晶硅,填補國內空白,今年六月份碳化硅晶片晶體生長爐由24臺擴充到48臺,產能達到3萬片,成為全球第三、國內第一的碳化硅晶片供應商。
4.培育發展大企業大集團,克服了金融危機影響,為師市“保增長、保民生、促發展”的目標提供了有效支撐
2009年度,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低迷、出口不暢、企業現金流緊張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國有大企業集團積極實施優勢資源轉化戰略,發展循環經濟,對師市“保增長、促發展、保民生”提供了有效支撐。一是企業運行平穩,銷售收入實現較快增長。上半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52.23億元,工業增加值13億。其中,天業集團實現工業總產值43.37億元,同比增長36.6%,實現銷售產值43.36億元,同比增長33%;天富集團實現營業收入6.6億元,同比增長13.17%,實現利潤總額0.16億元,同比增長18.68%;天宏股份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1.68億元,同比增長22.90%,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64億元,同比增長22.38%,實現銷售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24.63%,在去年虧損的基礎上實現利潤110萬元。二是立足企業發展,加大人力資源儲備,廣招應屆大學畢業生,緩解就業壓力。
二、在“大轉變、大調整”中,培育大企業大集團的主要做法
1.環經濟、一體化經營為理念,堅持改革,推動國有資產向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集聚
為發展循環經濟,延伸產業鏈,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以氯堿化工為核心,帶動以電石渣、粉煤灰、硫酸鈣渣、爐渣等固體廢棄物為原料的水泥項目、礦產資源開發、新型建材產業等的建設步伐,先后將南山水泥廠、鐵列克煤礦劃歸天業集團管理,實現南山水泥廠技術原料優勢、鐵列克煤礦資源優勢和天業集團經營管理優勢的有機結合,發揮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循環發展的協同效益,形成年產70萬噸聚氯乙烯、50萬噸離子膜燒堿、100萬噸電石、150萬噸水泥、600萬畝節水器材生產能力。延伸聚氯乙烯產品產業鏈,帶動塑鋼、新型保溫和墻體材料、裝飾裝修材料等新型建材產業的發展。
抓好煤炭資源的整合,為天富集團電、熱主業和煤化工行業的發展奠定基礎。預計到2012年,公司年均煤炭需求將達到550-600萬噸,因此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公司積極尋找優質煤炭資源,積極籌劃收購煤炭資源,獲得采礦權。目前,集團公司正加緊對南山煤礦四個分礦年產195萬噸(紅溝、小溝各60萬噸,水溝45萬噸溝,大溝30萬噸)、塔西河煤礦年產120萬噸的改擴建工程、大白楊溝煤礦新建年產300萬噸的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工作,預計到2012年,公司原煤年產能將達到660萬噸。
2.資源以大企業為基礎,帶動外來資本投資,推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充分發揮八師農產品產地規模、技術優勢,不斷發展壯大西部銀力和西部牧業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開發區引進的紡織、食品企業提供安全穩定的上游配套產品。一是提升銀力牌棉花的品牌品質和影響力,增強對紡織產業配套能力。2009年“銀力”牌棉花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為應對金融危機對紡織業的嚴重沖擊,解決紡織企業流動資金緊缺的困局,銀力集團對入駐師市的天盛實業、華芳公司和愛立澤公司等棉紡企業賒銷原棉8.1萬噸,為棉紡企業緩解流動資金近10億元,保證了紡織企業95%以上的開工率,增強了企業戰勝困難轉危為機的信心,雄峰紡織加大在石河子投資力度,計劃形成150萬紡錠, 6萬噸毛巾、7500萬件襯衣的生產規模,實現師市原棉就地消化,打造“原棉—紡紗—織布—印染—服裝”完整的產業鏈。二是在整合紫泥泉種羊場(國家級種羊基地)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西部牧業上市工作。西部牧業公司進一步完善育、繁、推、養良種推廣網絡,加快畜禽良種引進步伐,建立完整的畜牧良種繁育體系為伊利、娃哈哈、旺旺等多家食品加工企業提供安全放心的原料。公司在實力不斷增強同時,帶動了墾區農牧業增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西部牧業2008年按照上市公司有關規定理順了產權關系,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等上市前的各項籌備工作,公司經營規模、資產質量及近三年的經營業績等情況已基本符合上市條件,2010年8月19日,西部牧業成功上市,融資3.17億,成為新疆首家創業板的上市公司。三是積極推進大企業間合作,打造煤化工基地。天富集團與加拿大翡翠國際工業集團合作開發大白楊溝煤礦,并擬在我市投資50億元人民幣進行煤化工、煤制甲醇及其他源類的投資,推進師市煤化工項目建設。
3.大企業大集團的引進,開展國有、民營資本合作,推動團場經濟結構大調整
支持農牧團場發展多種經營,走農業產業化道路,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增長,發揮八師豐富的種養殖資源、成熟的種養殖技術與產銷市場優勢,鼓勵團場參與師市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和國有民營資本合作,推動團場經濟結構大調整,增長方式大轉變。一是推動西營農場整合匯昌豆業對天宏實施重組和糧油加工廠依法破產重組。西營農場在發揮團場農業資源優勢整合匯昌豆業資產并注入天宏股份,保障了匯昌豆業的原料供給,提升了公司資產質量,提高了天宏股份的盈利能力,2009年一季度天宏股份實現銷售收入8806萬元,同比增長65.8%,實現增加值1246萬元,增長3.8%,實現利潤666萬元。西營農場在整合市場資源的同時帶動了團場經濟結構和種植結構調整,團場利用糧油加工廠依法破產資產重組,設立金糧食品公司,帶動團場小麥和大豆種植,實現農業與農產品加工市場的上下游產業有效整合。二是緊跟著名大企業,引進大企業參與團場農業產業結構大調整和增長方式大轉變。東阜城農場、西營農場和西古城三家農場與娃哈哈集團共同出資1億元組建石河子娃哈哈啟立技術生物有限公司與石河子啟力乳業有限公司。新公司的成立將集合優勢,提升團場養牛業與乳制品加工業的科技含量,促進師市畜牧業大發展。由149團、148團和正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石河子市韻達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加工符合市場標準小麥制粉及副食產品,產品首先滿足康師傅頂津公司及今麥郎公司需求。以上舉措延長產品深加工鏈條,實現國有與民營經濟共贏,有力帶動團場經濟發展。
4.國資監管基礎,積極為大企業大集團服務
一是加強企業國有產權管理工作,完善監管指標體系,規范國有企業產權轉讓,完善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建設,為大型國有企業保駕護航。首先全面掌握國有企業各項經濟指標,即:國有企業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國有凈資產(已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后的數額,也稱國有資產總量)、注冊資本總額,集團企業管理級次,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國資信息。規范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行為,把依法合規管理和處置國有資產提到反腐倡廉的高度來對待,嚴把產權轉讓關,提高進場交易率,促進了國有產權有序流轉。其次,結合師市實際,及時修訂了《農八師石河子市國有及國有控股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改變過去實施的考核辦法所存在的弊端,為科學評價和規范企業經營業績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供依據。
二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多渠道為大企業融資服務。為促進天業集團“120萬噸聯合化工項目”建設步伐,在通過將天業集團所屬鐵列克煤礦及東溝煤礦礦產資源作價入賬,以體現該資源現實價值,增加企業固定資產,同時及時將國撥資金轉增資本金,提高企業融資信用,取得銀行貸款35億元,發行短期融資券融資8億元,為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為確保天富煤業公司120萬噸/年礦井改擴建項目建設如期投產(項目預計總投資43531萬元),更好的發揮國有煤炭企業的主導作用,促進師市煤炭及熱、電等產業穩步發展和經濟效益全面提升,經多方協調,以天富集團持有天富股份4500萬股國有股質押方式,為天富煤業公司獲取八年期銀行貸款3億元。
對現有項目實施股權多元化,拓寬融資渠道。對實施碳化硅晶片項目和炭材料、炭小球項目的北京天科合達藍光半導體有限公司和上海合達炭素有限公司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實施股權多元化,其中:北京天科合達通過實施股權多元化融資4150萬元;上海合達炭素通過實施股權多元化融資3500萬元。
通過實施與知名企業合作協同發展,形成國有經濟、民營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和外資企業有機組合,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的產業集群,推動師市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