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是清遠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然而目前關于清遠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究很少。本文從清遠市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出發,并從企業外部與內部的角度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對清遠市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 中小企業 技術創新 清遠
一、清遠市中小企業發展概況
中小企業發展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清遠市中小企業以其靈活、多變、適應性強的特點,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獲得了全面的發展,成為清遠市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促進經濟快速健康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改革開放30年來,清遠市中小企業的貢獻功不可沒,以下表1和表2是2005年~2009年間,清遠市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發展的概況。
2005年~2009年,根據清遠市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清遠市規模以上企業的數目分別為427、515、660、774、770,年均增速為16%以上,而其中中小企業年均增長速度為15.9%,所占企業數量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9%以上,說明中小企業已成為清遠市企業的主體構成部分,中小企業數目的增加是清遠市企業數目增加的最主要原因,代表了清遠市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動向。因此,需要對中小企業的發展予以高度重視。
2005年~2009年,清遠市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分別為364、617、1104、1646、2024(億元,按當年現價計算),年均增長速度為91.1%,中小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速度為89.4%,所占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3%~95%之間。繳納的稅費年均增長速度為68.2%,達到2009年的43.6億元,占清遠市政府全部稅費收入的89.6%。清遠市中小企業為清遠市經濟發展做出了最
主要的貢獻。
在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的年均增長速度方面,由于大型企業數量比較少,2005年~2009年期間從2家增長為7家,企業數增長速度是中小企業的3倍,這是大型企業各主要指標高于中小企業的最主要原因,如果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則會發現在企業數增長相同時,中小企業的各項指標(除了繳納稅費總額)增長速度都要高于大型企業。而即使在大型企業數增速為中小企業3倍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也高于大型企業,說明中小企業的工業增加值率要高于大型企業。
二、清遠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現狀
目前關于清遠市全部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方面的統計很不健全,一方面是因為統計制度對這方面的重視不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目前有技術創新的中小企業很少,根據不完全統計,有RD投入的企業只占到10%左右,即只有70-80家中小企業。為了更好地分析清遠市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現狀,本文用數據比較健全的清遠市20家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分析清遠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目前的情況。下面的圖1行業分布圖比例可以看出這20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的行業主要集中于電子、化學化工以及礦物制品,這些行業都是在清遠市比較有代表性的行業。
圖1 行業分布圖比例
2009年清遠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企業20家中小型的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為37.9億元,工業增加值為12.5億元;產品銷售收入為32.2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26.4億元,占銷售收入的82%;出口總額為1.7億美元,其中高技術產品出口為6876萬美元,占到40%;實際上繳稅收1.7億元,凈利潤為2.6億元。以下是清遠市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現狀分析:
1.RD投入強度
清遠市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中資本雄厚的企業有條件進行更多的技術創新活動,但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還處于企業的投入階段,還未給企業帶來明顯的效益。日本學者普遍認為RD強度(RD強度=RD投入/銷售收入)保持在5%水平的企業可以保持較好的競爭力,這20家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平均RD強度為4.98%,因此可以認為處于較好的技術創新狀態。表3是這20家企業的RD強度分布情況,我們可以發現兩個現象:一是資產較大的企業更傾向于進行研發活動,RD強度處于5%~8%以及高于8%的企業的平均資產總額明顯高于RD強度低于5%的企業;二是RD強度越高的企業的平均利潤總額越低,說明企業目前的技術創新活動獲得的成效依然不高,還未能明顯地提升企業的利潤以及競爭力。綜合兩方面分析可以發現,目前資本雄厚的企業有條件進行更多的技術創新活動,但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還處于企業的投入階段,還未給企業帶來明顯的效益。
2.創新資金來源
清遠市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資金來源有限,一方面體現在來源的結構上,另一方面體現在企業自籌的比例上。2009年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1.62億元,全部來自于企業自籌和政府資金,其中來自政府的資金為62萬,企業自籌1.61億元,企業自籌達到99.6%,這么高的自籌比例一方面說明了企業是技術創新的絕對主體,但也說明了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體系不夠健全。
3.科研經費支出結構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集中于研究實驗成果的應用、產品開發以及對科研院校的委托開發。所有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總額為1.61億元,主要用于試驗發展支出、研究與試驗發展成果應用支出、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托外單位開展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分別占到11%、16%、21%、19%,其中托外單位開展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的99%以上是用于研究所以及高等院校,與其他企業的合作經費支出為零。說明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以成果應用和產品開發為導向,并且偏向于與科研院校合作,企業之間的技術創新合作處于很低的水平。
4.科研人才的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
從業人員年平均數總額為5079人。人才的學歷構成上看,理工類本科學歷以上人員551人,僅占10.85%,碩士博士研究生37人,大學本科為432人,而中專大專為3523人,說明具有較高學歷以及理工類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才較少;從科技人才的職稱構成上看,高級職稱的人才很少。科技活動人員1741人,其中高中級技術職稱人員234人,僅占13.4%,科學家工程師的比例更低,只有14人,留學歸國的高級人才只有5人。
5.技術創新管理水平
全部科技項目經費內部支出合計1.6億元,研究與試驗發展項目經費支出7187萬元,全部科技項目共計81項,其中省級科技項目為54項,新產品開發項目5項,研究與試驗發展(RD)項目11項。其中,全部科技項目經費內部支出與企業的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總額幾乎相同。說明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幾乎都是以項目立項的形式進行的,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活動比較規范。但目前清遠市的中小企業整體而言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水平,因此這是未來提高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一個方面。
6.科研積極性對比
擁有較好研發能力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比沒有研發機構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積極性更高。只有5個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擁有5個企業辦科技機構,機構科技活動人員328人,占所有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活動人員的18.8%。機構內部開展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06億元,占所有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的65.8%。這就說明擁有較好研發能力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比沒有研發機構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積極性更高。
7.政府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優惠政策情況
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補貼收入189.4萬元,減免稅總額2073萬元,高新技術企業專項減免356萬元,研發加計扣除59.8萬元,共計2678.2萬元,占企業收入的0.83%,這就直接激勵了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
三、清遠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內部影響因素分析
本章第2節是從整體的角度,或者說企業外部的角度分析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現狀以及影響因素,這節從企業內部因素的角度來對有70家研發投入的更具一般意義的中小企業進行實證分析。
1.數據說明
為了能夠更好地反映目前清遠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情況以及研發投入與其他企業變量的關系,本文分析的數據來源于清遠市統計局提供的2009年70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業的研發投入與企業各個指標的數據。由于僅有少數中小企業擁有專利授權和新產品產值(這也說明到了清遠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目前還是處于起步階段),因此為了更好地分析其技術創新活動,采用這70家企業的研發投入經費作為其技術創新活動的代表。采用的是橫截面數據,這樣才能更好地研究在外部經濟環境確定的情況下清遠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發投入)與其主要指標的關系(資產總額、全部營業收入、利潤總額)。
數據樣本選取的標準主要有:
(1)企業規模:中大小型兼顧,以小型為主,中小企業的標準以工業企業就業人數低于2000人,銷售額少于3億元為中型企業,就業人數300人以下,銷售額少于3000萬元的為小型企業。其中有49家小型企業,21家中型企業,大概以5:2的比例;(2)行業分布:以清遠市的支柱企業和傳統產業為主,還包括新型產業,涵蓋紡織、金屬加工、化工、生物制藥、電器電子、制冷、新材料、精密儀器、造紙、農副礦林產品加工,食品加工等。(3)成立時間:樣本中的數據部分成立超過10年,部分則剛成立2、3年,大部分成立是10年以內,較好地符合清遠市中小企業的情況。
2.影響清遠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主要因素
我們用2009年70家有研發投入的清遠市中小企業的橫截面數據分析影響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主要財務因素。限于數據的可獲取性,我們主要分析企業發展規模(資產總額)、經營能力(全部營業收入)以及盈利能力(利潤總額)三個變量對研發投入的影響關系問題。
分析的思路是:用rd代表企業的研發投入額,表示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用k表示資產總額,代表的是企業發展規模、發展潛力,表示長期變量;用rv表示企業的全部營業收入,表示的是企業經營能力,是短期變量;pr表示利潤總額,表示的是企業創造利潤的能力。
在協整的前提下,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研發投入與這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從而可以知道目前清遠市中小企業研發投入的系統驅動因素及其研發的發展階段特征;然后,再用研發投入與這三個指標的數據的相關性的大小可以看出這三個因素的影響的大小。
(1)Granger關系分析
經過檢驗發現,研發投入rd、資產總額k、全部營業收入rv、利潤總額pr都是在0.01置信水平下一階平穩的數據,因此可以直接用Granger因果關系分析rd與這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分析的結果見表4。
結果顯示研發投入rd都不是資產總額k、全部營業收入rv、利潤總額pr的Granger因果關系;相反,資產總額k、全部營業收入rv是研發投入rd的Granger因果關系;而利潤總額pr卻不是研發投入rd的Granger因果關系。
這就說明:
①從橫截面看,也就是在相同的系統經濟環境情況下,一方面,在2009年清遠市中小企業的研發投入是由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k)、達到一定經營收入水平(rv)之后,才會增加研發投入(rd);另一方面,企業的利潤總額對企業的研發投入沒有Granger關系,說明企業在進行研發投入時候,企業的利潤并不是其考慮的重點,即進行研發投入的企業考慮的更多的是其技術發展戰略問題,而不是利潤的大小,也說明了中小企業迫于競爭環境而使得其對研發投入的需求彈性較小。
②另外,我們還可以發現,企業的短期因素(全部營業收入rv)對研發投入的Granger因果關系解釋能力大于長期因素(資產總額k),也就是說:雖然清遠市中小企業的研發投入是由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k)、達到一定經營收入水平(rv),才會增加研發投入(rd),但是,企業發展規模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而企業的經營能力(rv)才是更重要的影響因素,這就說明了經營能力越好的企業越有進行研發投入的動力,而且中小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的時候的態度更多的是為了保持目前盈利能力才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態度,而不是等規模足夠大了,企業有更大實力了之后才進行技術創新的消極態度。這顯示了清遠市中小企業對技術創新的積極態度。
③同時,在發現了目前中小企業rd投入對企業各項長短期發展指標并無系統性的促進作用,其rd投入在還處于初步階段,整體上看rd投入目前對企業還僅僅意味著企業資源的投資。
(2)相關關系分析
對這四個橫截面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5:
結果顯示:清遠市中小企業的研發投入與其資本總額、全部營業收入有正相關關系,而與利潤總額有負相關關系。
這就說明:
①隨著企業規模(K)和經營能力的提高,企業的研發投入會隨之增長,同時我們可以發現在企業資本總額與全部營業收入中,企業的營業收入與研發投入的相關程度更高,再次驗證了經營能力越高的企業對研發的需求越大,而且經營能力對研發需求的影響大于企業規模對研發需求的影響。
②雖然企業資本總額和全部經營收入對其研發投入有正面的影響效果,但是其相關系數都比較小,這又一次說明了清遠市中小企業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還是處于較低水平。
③研發投入與企業利潤總額是負相關關系,則說明了隨著研發投入的增加企業的利潤減少,即企業的研發投入的資金對利潤造成負擔,為了保持其對研發投入的積極性,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其研發投入的鼓勵和支持力度。
四、清遠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問題分析
本文從整體和內部兩方面討論了清遠市20家中小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以及70家有研發投入的中小型企業的情況,我們對清遠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情況已有了大致的解讀,根據前述討論,在本節陳述并分析清遠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一些主要問題。
1.總體技術創新活動水平較低
20家中小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以及70家有研發投入的中小型企業的技術創新尚處于較低水平,一方面主要體現在研發投入目前還沒有對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產生明顯的效益提高,另一方面體現在研發投入與企業各主要指標的相關程度較低,研發比例低。
2.企業創新意識不強
根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清遠市700多家中小企業中有研發投入的只有10%左右。即使是有研發投入的企業,投入的資金也普遍比較少。這一方面與企業的經營競爭壓力大、利潤低有關,而且不少中小企業的企業家對技術創新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認為企業的第一要務只是賺錢。另一方面也與所在的行業特點有關,比如服裝、皮革等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比較難,企業與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不如直接仿造別人的技術。
3.技術創新資金來源有限
一方面體現在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經費的自籌比例高,另一方面體現在資金來源單一,尤其是金融機構貸款來源少,極大地制約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中小企業融資難,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融資更難,因此政府需要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持體系的建設問題,尤其是新融資問題給予足夠重視,才能直接提供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
4.技術創新人才不足
有高學歷、高職稱的,懂技術、有經驗的技術創新人才在清遠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就業人員中占的比例很少,在一般的中小企業中的比例將更低。這主要是因為中小企業員工福利待遇不高,人力資源的激勵比不上其他地區。因此政府應該多為中小企業的人才交流、引進以及培訓搭建平臺,以彌補中小企業在員工待遇方面的不足。
5.技術創新管理不規范
清遠市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比較規范,基本都是采用技術創新立項的形式,但是還是相當大部分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水平比較低,活動經費的臺賬不清晰,或者沒有單獨設立臺賬,經費使用的管理不規范,技術活動沒有相應的查新報告等等,這就導致了中小企業不能順利申請到政府相應的技術創新優惠,例如每年的中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抵扣。
6.政府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優惠和支持政策的普及程度
政府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優惠和支持政策還未能有效地在中小企業中普及開來。目前有關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優惠政策和補貼等措施主要適用于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而對于沒有明顯技術特征的中小企業則沒有明確的政策,將使得這部分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被邊緣化,但是恰恰是這部分企業才是清遠市中小企業的主體部分。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起覆蓋全部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刺激政策,以從整體上提示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傅家驥 全允桓 高 建 雷家驕:技術創新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21-23
[2]管鴻禧:我國中小企業競爭力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41-49
[3]劉萌芽 曾長虹:簡析我國地方政府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J].工業技術經濟, 2007(5) .
[4]唐 豪:中小民營企業技術創新面臨的問題研究[J].現代財經,2006(09) .
[5]許 英:應當重視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政策的結構優化問題[J].經濟縱橫, 2010(4) .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