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至關重要的部分。我國內部審計存在諸多問題,包括認識不足,機構設置缺乏獨立性,工作范圍受限,人員素質偏低,工作手段落后以及法規不完善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 公司治理 內部審計 問題 對策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要適應新的經濟環境,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加強公司治理。作為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內部審計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概念理解
公司治理是一種據以對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體系。狹義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股東)對經營者的一種監督和制衡機制。廣義的公司治理則不局限于股東對經營者的制衡,而是涉及股東、債權人、供應商、雇員、政府和社區等與公司有利害關系的集團。公司治理結構的關鍵是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相互制衡的組織框架,而內部審計就是形成權力制衡機制并促進其有效運行的重要手段。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工作與咨詢活動,其目的在于為組織增加價值并改進組織的經營。它采用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進行評價,提高它們的效率,從而幫助實現組織的目標?!边@一定義既將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聯系起來了,同時又指出了現在的內部審計的職能:增加組織價值,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
二、我國的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1.內部審計的建立缺乏內在動力,企業對內部審計認識不足、定位模糊。
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最初大多是在政府干預下建立起來的,是行政命令的產物。這使管理者把內部審計當成給自己挑毛病找麻煩的機構。這種錯誤的認識無疑阻礙了內部審計的發展。
2.內部審計機構機制不健全,缺乏獨立性
獨立性的缺失,是內部審計質量的最大隱患。目前我國內部審計管理模式大致有以下三種,第一種直接受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的領導;第二章受總經理的領導;第三種受財務總監的領導。第一種模式是近幾年從西方引進的,大多只在上市公司施行。實踐中,更多的是后兩種模式,它們都無法擺脫管理層的制約和影響。
3.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過于狹窄
對內部審計的定位不準,使得企業將內部審計機構置于財會部門之下,造成“財審合一”的局面。這不僅使內部審計成為財務審計的自審過程,而且使得審計工作的范圍局限于財務審計領域,難以對整個企業的經濟運行狀況進行監督。
4.內部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普遍偏低
我國大量的內部審計人員是從原來的財務部門分離出來的,知識構成單一,只具備財務方面的專業知識,缺乏與生產、經營、管理相關的知識和經驗,使得內部審計工作多從憑證和賬面查找問題,難以從實際工作的深層次上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合理的建議來解決問題。
5.內部審計手段落后,滯后于會計核算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已遠遠走在了審計的前面,許多審計還停留在傳統手工查賬的基礎上,在新技術面前無所適從。審計手段的落后,不但增加了審計的難度,而且效率低、準確性差,嚴重地影響了審計作用的發揮。另外,我國的審計還主要是事后審計。內部審計主要發揮著事后的監督、檢查作用,而并沒有融入經營管理的整個過程中。
三、完善公司治理和內部審計的對策分析
針對目前我國內部審計的種種問題,建議通過以下幾方面改善:
1.提高對內部審計的認識,轉變內部審計觀念
一方面,從管理者入手。培養管理者的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形成內部審計的內在需求市場,為內部審計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從內部審計部門自身著手。內部審計部門只有練好內功,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起到真正的積極作用,才能得到認可和支持。
2.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保證其獨立性
一般而言,部門的設置層次越高,獨立性越強。因此,只有采用前面介紹的第一種模式,即在董事會之下設立審計委員會負責內部審計工作,才能充分保證其獨立性。
審計委員會的成員多數是獨立董事,他們能夠站在獨立的立場思考和發現問題。審計委員會直接向董事會負責,從根本上防范了管理層對董事會隱瞞審計信息的可能性。另外,審計委員會還負責協調外部審計,有利于防止外部審計與管理層串通起來欺騙股東,損害股東權益。
3.拓寬內部審計工作領域
內部審計部門要適時轉型,擴大審計范圍,深入到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在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基礎上,把重點轉移到內部管理審計、決策審計、工程招投標審計、政府采購審計、經濟合同審計、投資環境審計和投資項目評估等方面上來。提高審計層次,實現由以監督為主的角色向以評價、咨詢與監督并重的角色轉變,使合規性審計目標和效益性審計目標上升為主要的審計目標。
4.全面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企業應設立必要的準入門檻,規范審計委員會的提名與任命制度,以提高審計人員的入選資格和勝任能力。為此,可通過多渠道、多專業地選拔人才,加大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法律人員的比重,以此優化人員結構。另外,還應當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制定內部審計人員任職資格標準,建立資格認證制度。
5.改進內部審計方法,加強計算機審計
企業應建立完善、高效的審計信息化系統和審計操作平臺。實現內部審由單一的事后審計向事后、事中、事前審計相結合轉變;由靜態審計向靜態與動態相結合轉變;由現場審計向現場、遠程及非現場審計相結合轉變。技術方法上,內部審計應向以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為主的方向轉變。企業應逐步開發和應用適合自己企業的、可靠的審計軟件對電算化會計進行審計。
6.完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體制
國家、行業組織(如內部審計師協會)等應加強內部審計方面的法制建設,同時改進和完善現有法規的不足之處。及時地建立強制性的、有效的法律法規并加強監督執行,是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促進公司治理的目標達成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王桂云.淺談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08
[2]李春富.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協調和發展[J].審計月刊,2006,(1)
[3]王海霞.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