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的困惑——
前幾天帶寶寶出去玩時,在路上遇到乞討者,一個四肢健全的年輕人,跪求路費。
寶寶問我,那個叔叔怎么了。我說:“叔叔沒有錢坐車,可是他可以想其他辦法回家。”
小家伙被我拉走后一直回看頭那個乞討者,我心里也一直不能平靜。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他能理解我為什么不給錢給那位乞討者嗎?
以前遇到老人或殘疾人,我都會讓寶寶給錢。寶寶從一開始的害怕到后來同情,每次他都會問我一些關于乞討者的問題,比如他們為什么要坐在這里,我會把情況簡單地說給他聽。
后來遇到很多職業乞討者,我自己從內心比較反感,可是又不知道該不該讓寶寶知道太多不好的東西。也許他一時半會也不會明白。
果園飄香
我會有意識地教他如何識別真正的乞討者:如果是
個真正的殘疾乞討者,我會給他一些零錢,讓他遞給乞討者;如果是一個四肢健全的乞討者,我們就不予理會,并告訴寶寶他可以自食其力,有這樣的區別對待之后,孩子也會有意識地去思考一些問題,從而去辨別真正的乞討者,告誡自己將來也應該自食其力。
小寶媽媽
1、讓寶寶觀察乞丐。
2、讓寶寶辨別乞丐。
A.如果是年老體弱或者殘疾人,可以給他們一些錢來獻獻愛心,從而培養寶寶關愛殘疾人或老人的優良品德。
B.如果看上去年紀輕輕,一副身強力壯的樣子,就得告訴寶寶:這些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去賺錢的。不需要我們給他們錢,其實賺錢有很多方式,像他們不勞而獲的賺錢方式是件可恥的行為、
落雪蘭 卡卡媽媽
目前,城市街邊、鬧市區里所有的乞丐,基本可以認定為職業乞討者
所以,寶寶看到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我都是比較理性地回答
他們是做什么的?——他們是乞丐
他們為什么跟我們要錢呢?——那是他們的職業,就像爸爸要靠上班賺錢樣,他們是靠伸手跟別人乞討來賺錢
然后,跟寶寶說:這個世界上的職業有千種萬種,將來,我們不管做哪種職業賺錢,都不可以像乞丐那樣,伸手跟別人要錢或者要東西。
小明珠
孩子的本性都是特別的善良,我家寶寶兩歲半了,看到電視早演員哭都會忍不住撇嘴想哭。如果遇到乞丐,我會跟她說,乞訓是因為他沒有錢也沒有吃的,如果孩子自己想給他一點錢或吃的,我絕不反對。至于辨認真假的事情,我想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她會明白的她小小的純潔的心靈我想還是不要去玷污。
如果遇到年長或年幼的乞討者,寶寶看到了我會讓寶寶拿出岑錢包,自己將零錢給乞討者。告訴他,小孩很可憐,沒有爸爸媽媽疼愛,寶寶就不一樣了,有那么多人愛他,所以寶寶可不可以給點錢給他買飯吃呢7若是年長的老人,我會教他孝順父母的話語。
也許,他不定能理解只要出門就為寶寶準備零錢包,讓他可以自主的選擇需要買的東西,當然也包括施舍乞討者,無論是年長的,年幼的,健康的,殘疾的,只要是乞討者,第一次宅寶施舍的時候,我會告訴他每個乞討者的不同,有的是因為年長沒有子女孝敬,有的是因為年幼沒有父母疼愛,有的是因為偷懶不愿意工作,有的是因為身體受傷殘疾不能工作掙錢……第一次幫他分清楚乞討者的不同,以后的每一次遇到乞討者,讓他可以自己地根據自己的判斷去決定是否要施舍。
寶貝兒
每次帶著幾米外出游玩,在路邊看到真假乞丐時,都會想到這個問題的確,現在的乞丐大多數都是行騙者但每次看到,即便明明知道對方十有八九的可能是騙子,心早難免不動惻隱之心,尤其是年齡大的老人,看著總會心有不忍,跟著心疼,也難免不去施舍并非借機標榜自己品德如何高尚,只是,這人心都是肉K的,不是石頭做的,怎會沒有同情心呢?甚至當同情心真的泛濫時,根本由不得自己控制
而對于孩子,尤其是很小的寶寶,他又怎會聽得懂那些大道理呢?個人以為,對于兩三歲的寶寶,看到路邊行乞者,我們告訴孩子的不是什么所謂的大道理,更不是借機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判斷能力抑或是其他什么能力培養那個根本不具備是非判斷能力的小不點,他根本就不可能聽得懂這些。
所以,我選擇:
1.只是單純的告訴寶貝兒,路邊衣衫襤褸的人,是行乞者,他們沒有錢,沒有飯吃,沒有地方住,也可能沒有爸爸媽媽,也或許和親人走失了,只好到馬路邊來乞討
2.“寶貝兒,你能把你的好吃的分給他一份嗎?你能給她送點錢嗎?”
我會將錢遞給孩子,讓他親自去遞給跪在地上的乞討者
3.告訴孩子愛周圍的人,即使是對不喜歡的人,也要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
4.至于如何判斷分析真假騙子,等孩子大一些,懂事明理的時候,再告訴他也不遲
從事教育行業多年,發現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性格激進、犴妄、脆弱、自私由于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著嬌生慣養的現象,孩子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了養尊處優,因而往往缺乏應有的同情心
讓孩子擁有能夠理解并友善地對待他人的能力,在這個日益競爭和浮躁的社會中已顯得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