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視臺有個節目叫はじめてのぉつかぃ。はじめてのぉつかぃ,漢語意思是“(父母)打發年幼的小孩子去買東西、辦事或者傳話”。一般都是3~6歲的小寶寶,家長們會以各種理由說今天不能去買東西了,但是這個東西今天還必須買,問小寶寶能不能去買。小寶寶們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答應家長自己去購買,父母會給他足夠的零錢,告訴他具體坐哪路車和買什么、買多少;一般都是他們經常去的超市、菜市場、面包店等等,而且路程都不是很近,小寶寶們走得快的話30分鐘左右,慢的話需要2~3個小時,有的早上出發晚上天黑還到不了家,有的需要父母去接。
在打發孩子買東西過程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故事,這個節目不只是鼓勵孩子自立,還是對親子關系和教育方式方法的
種重新審視。當孩子離開父母獨自一個人去買東西時,有哭泣的,有買錯東西的,有買多的,有兄弟之間吵架的,有因為沒買到稱心的東西而不肯回家的,也有坐錯車走錯路的。
當然為了孩子的安全,電視臺的人已經做好一切安全保障措施,特別是十字路口會有專人幫著孩子看好來回的車輛。而且日本孩子從托兒所時就開始學習如何過馬路,這些似乎都不是問題。但是也會出現讓小寶寶著急大人捏汗的事情,比如說有的孩子會在等公共汽車的時候自言自語說:“怎么辦啊,我想尿尿,可是不知道廁所在哪里。”這時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會扮成路人邊走邊聊天說:“商店里有廁所,你去不去?”著急尿尿的寶寶聽到這句話立刻向商店跑去,這樣的場面是相當感人的。
看了這個節目后有很多感動,感動那些小寶寶們離開父母一個人去買東西時的堅強;心疼他們邊走邊哭,去時走錯路,回來時坐錯車時的無助;感嘆于小小年紀的他們雖然滿眼淚水,滿嘴地喊:“媽媽,我累了,我累了。”但是還是認真地對待背包里的物品,輕拿輕放;我更欽佩寶寶的父母大膽放手讓寶寶獨自去購物的那份坦然和安心,欽佩他們對寶寶的信任和那份肯讓孩子冒險的特殊的愛。
節目終歸是節目,節目錄制時的保安制度和安全保障是不容置疑的,現實生活中還是存在一定危險的,所以國內的媽媽們也許不會這么大膽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出行其實我認為,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并不是非要讓孩子獨自買東西才能鍛煉孩子的意志和堅強,就是從平時生活習慣中也能陶冶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耐力,比如:
規律生活
日本寶寶從出生后三個月就可以上托兒所了,早早地加入了集體生活的他們自理能力都比較強。一般從一歲開始,就自己用手抓著吃飯而不用大人喂飯了;到了兩歲已經能熟練拿刀叉了:寶寶三歲已經自己能用筷子吃飯,并且吃完飯后會把自己用過的碗筷幫忙放到廚房里,把自己的小飯桌用抹布擦干凈,然后自己拿著牙缸去漱口刷牙。
自己背包
日本孩子進托兒所或者從托兒所回家時都是自己拿書包和
天換洗下來的衣服,很少有家長給拿的
不止是上下托兒所,就是平時參加活動時也是小朋友自己拿自己的書包,1歲3個月的麻央小朋友背著自己的書包在學涂鴉,我問麻央的媽媽,書包里都是什么,她媽媽告訴我說有餐巾紙,手帕,一片尿布濕,一片餅干和20毫升水,背著這么多東西學涂鴉,對寶寶來說除了沉重以外大概就是父母對她的特殊教育了
安全教育
米米在托兒所早學會了地震和火災來時的避難方法,在家里我也經常考驗米米,我問米米:“發生火災時怎么辦7你能教給媽媽嗎?”米米就會像模像樣地給我示范起來米米大喊:“不好了,著火了!”然后米米會立刻蹲下來,拿出褲子兜里的小手帕,輕輕地捂住鼻孔。慢慢地蹲式前行,直到出了門口,米米才直起腰并拿掉手帕大口呼吸,還告訴我說:“媽媽,避難所在那邊的操場和小學,咱們快走,不要驚慌。”
安全問題不能忽視,父母不可能跟隨孩子一輩子,所以要從小教育寶寶學習好安全規則。比如,教給寶寶一個人外出的注意事項,教給寶寶如何過馬路,如何自己買東西,特別是當地震火災來臨時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等等,都是孩子冒險和勇敢地超越自我的機會,只要家長肯放手,寶寶們就會帶著他們的聰明向前走,
意志鍛煉
我們逛街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爸爸媽媽在前面走,小朋友在后面跑,即使是樓梯也是樣,小朋友艱難地個臺階一個臺階往上爬,爸爸媽媽在樓梯上面等著并且鼓勵說,你真勇敢,堅強點,再使點勁,馬上就到終點了,小朋友也有大哭或者耍賴不走的,不過家長們卻沒有伸手抱他的,都讓他們自己走完這段路,不止是樓梯,也包括爬桿,日本孩子1歲就開始練習攀登了,而且都是孩子自己爬,父母在旁邊站著,沒有扶著孩子的,我家米米從兩歲開始自己能自由爬上爬下了。
自己走路
米米上了托兒所后,每天早晨進托兒所時都極不情愿非讓我抱不可,我跟米米說:
“米米已經是大寶寶了,因為只有大寶寶才能進托兒所,那么米米就要學著自己走進托兒所,這樣才能長大?”幾次這樣的解釋教導后,米米開始一個人走進托兒所,并且能跟迎面來的老師打招呼。
接觸自然
在城市中長大的小朋友接觸自然的機會很少,不過父母可以創造這個機會讓寶寶接觸自然周末閑暇時我一般都把時間排得很滿,并且一定要帶米米到樹林或者草從中抓蟲子,一是培養他的愛心,二是鍛煉他的膽量米米喜歡一種叫タソコ蟲的蟲子,翻譯過來是中國的潮蟲或者叫鞋板蟲,米米抓住タソコ蟲后,タソコ蟲會自衛的把身體打成一個圓團,當米米把它放在手心早時,他就慢慢地舒展身體活動起來了。
關于米米的教育問題,我般都是放手——教育——等待,只要不是特別壞的習慣,我都會任由米米去延續他的習慣,因為很多時候,父母抓得越緊,得到的效果越小,適當地放松尺度,不僅能增加孩子對未來世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能減輕父母對育兒的疲憊感和緊張度,適當的散教育,孩子得到的是對生活的熱愛和興趣,家長們得到的是對未來的憧憬和等待。但是一切切的前提是,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好表率和把握好度,無論是生活的各種習慣還是處事的各種方法,不能切都替孩子做完,
定要留些空間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多動手和動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