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最適合的血走路時機?
媽媽的心聲“我的寶寶下個月就滿一歲了,可是
還是沒有一點要學走路的跡象。到底什么時候讓寶寶學走路比較好呢?”
一般來說,正常發育的寶寶是在11-14個月時開始學走路每個寶寶又因為自身發展狀況的不同而不同,有的早些,有的晚些,在18個月前能獨立行走都是正常的,家長不用過于擔心。
約50%寶寶在115個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個月大獨自行走,而100%都可以在18個月大自行走路、
不要強迫寶寶學走路。當他的肢體運動能力還沒到達那個水平,家長干著急也沒有用。當寶寶還不能扶著墻、桌子等物品獨自站立時強迫他學步,容易導致負重過早而造成下肢變形,當孩子能較穩地扶著東西站立時(大多數在9個月左右),就可以準備教孩子學步了
就季節而言,穿衣比較少的春夏季比較適合寶寶學走路。有的寶寶雖然具備了學走路的條件,可是冬天穿得太臃腫,不利于邁開小腿。夏天的衣著輕松,甚至可以幫他取掉尿不濕以減輕負擔。
寶寶膽小怎么辦?
“一歲兩個月的女寶寶已經會走路了,媽媽的心聲扶著東西或拉著大人的一個手指都能走得
非常穩,可她就是不敢獨自放手走,一放手就坐在地不起來了,請問為什么寶寶會這么膽小呢?”
寶寶可以拉著大人的一個手指走得很穩,但是
放手就坐地不走,說明寶寶還是未能達到獨自行走的能力,同日可還和大人常扶著她走路有關、這不是因為寶寶膽小,而是她的天生的自我保護,因為在大人的輔助下會有安全感、等這個階段過去,寶寶獨自行走的能力達到了,膽子才會變大。
那么還要不要繼續扶著走呢?這個時候,寶寶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可以扶著站立和走動了,家長可以減少輔助,讓她自己扶著低矮的物品學走,如果她不愿意走,家長可以用她喜歡的玩具引逗她走,比如家長站在床的另一邊,用玩具吸引寶寶自己扶著床邊走過來拿到玩具
開始不要強行讓寶寶自己直接走過來,這樣不但起不到練膽量的作用,反而會給他造成挫折感,使他更不敢獨自走路
剛學走路時,父母的攙扶,有利于鍛煉他的肌肉能力,給到寶寶信心和安全感,為以后走路打下直接的基礎。
寶寶可以獨立行走而不敢放開手走時,媽媽可以用溫和的口吻對他說:“寶寶加油,你可以做得到,媽媽在這里陪著你”媽媽的表情和語氣是寶寶勇敢的動力。當寶寶走到媽媽懷抱時,父母可以抱抱他或大力為他拍手,讓寶寶更有信心。
“寶寶走路摔跤后,爺爺奶奶總媽媽的心聲是忙不迭地把他抱起來,我和孩子
他爸都認為不要這么緊張本來沒哭的孩子被這么一慣都哭了。”
學走路也是培養孩子勇敢、堅強品質的個良好時機,孩子在剛開始學步時,往往既緊張又興奮,不敢邁出第步?這個時候,如果寶寶勇敢地邁出了第
步,他會非常高興,也會喜歡上走路。與此同時,由于動作僵硬,寶寶特別容易摔跤,家長這時就會作出不同的反應。
摔摔碰碰,在寶寶學走路時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不摔傷就行,而且一般學走路時的摔倒都不會有嚴重后果。家長如果露出心疼,緊張的神情,第一時間抱起寶寶,他就會感到受了委屈,因而影響學步的情緒
當孩子跌倒時,家長只需給予適當的安慰,并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存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嘗到從失敗到成功的喜悅,并培養出勇敢、堅強的品質,當然,家長也要注意保護孩子,以防止發生意外在學走路的環境中注意不要有尖銳的突起物,地上不要有雜物。
媽媽的心聲
“寶寶走路有點內八字,這正常么,以后還會這樣么7要怎樣糾正?”
在學走路的時候,由于下肢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現不正確的走路姿勢,比如最常見的內八字,或者像小鴨子走路,這大多數都屬于正常現象。隨著寶寶逐漸成長,大多會慢慢自行調整,恢復正常的走路姿勢。
“奶奶給寶寶做了小布鞋,軟軟的底適合給學步期的寶寶穿么?”
不同月齡的寶寶,足部肌肉、骨骼處于不同發育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對鞋子的要求也不同。
爬行期和初學走路時的寶寶要多用小腳接觸地面,如果室溫適宜,可以讓寶寶光腳,這樣更有利于發展他的平衡感以及給寶寶的雙腳更多刺激。但是天涼的話要給寶寶穿襪子,
一旦到了室外,鞋子底可以稍厚一點點,但也要讓足部與地面夠接近,可以用手先感覺一下,不影響抓地感覺就行。
選擇前足位置容易曲折的鞋子,有利于寶寶起步,培養正確的步態這個時期的幼兒鞋需要有堅硬的后跟杯以及溫和足弓承托,幫助控制腳形,令足部在良好環境下生長。
2歲—4歲 走路穩了
2歲之后的孩子已經能穩穩當當地四處走動了,相應的,雙足會長時間地承受體重的壓力。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鞋身較堅硬的鞋子,還需有特別堅硬的后跟杯,控制后足外翻,以及溫和足弓承托,承托足弓,鞋底也要容易曲折,有助起步,這能更進一步控制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