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長一段時間我都背負著“無齒之徒”的名號,好長一段時間面對各種美食佳肴,我都只有流口水的份。不過,從現在開始,我誓要吃遍天下無敵手,因為,我長牙啦!
乳牙萌出順序
20個乳牙寶寶的萌出是有順序的,雖然不一定一成不變,但是也可以作為參照的依據,原則上是左右對稱,其中上下顎的第一臼齒,和上下顎犬齒的萌牙時間則約略相當。

乳牙長牙順序和時間
出牙前的保護
媽咪們記住啦,真正的口腔保健從嬰兒出生后不久就開始了。
方法:寶寶長牙前或者乳牙剛萌出的時候,父母應在喂奶后或睡覺之前用溫熱水浸濕的消毒紗布卷在手指上,輕擦小兒口腔各部分粘膜和牙床,以去掉殘留在口腔內的乳凝塊。
好處:能促進小兒口腔粘膜、頜骨的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
如果覺得每天清理比較麻煩或擔心操作不當損傷口腔粘膜,睡前或進食后給寶寶喂少許開水也會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寶寶的出牙征兆及護理
流口水:
出牙前2個月左右,大多數寶寶就會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內抓撓。爸爸媽媽如果仔細查看寶寶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齦發白或稍有充血紅腫,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
輕微的咳嗽:
出牙過程會分泌出較多的唾液,過多的唾液會使寶寶出現反胃或咳嗽的現象。只要不是感冒或過敏,就不必擔心。
啃咬:
寶寶出牙最大的特點,就是啃咬東西。咬自己的手,咬媽媽的乳頭,可以說,只要看見什么東西,就拿來放到嘴里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來減輕牙床下長牙的壓力。
疼痛:
疼痛和不舒服,是出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的原因,是因為牙床發炎,而發炎是柔軟的牙床纖維對付逼近的牙齒唯一的辦法,尤其是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最不舒服。
易怒:
當齒尖愈來愈逼近牙床頂端,發炎的情形愈嚴重,不斷的疼痛使寶寶變得易怒和煩躁。
拒絕進食:
長牙的寶寶在喂奶時,常變得浮躁不定。因為很想把個東西塞進嘴巴而顯得急欲吸奶,而一旦開始吸奶又會因吸吮而使牙床疼痛,于是就拒絕進食。
不眠:
寶寶不只是在白天長牙,晚上也樣在長。寶寶常會因牙不舒服而夜里睡不踏實甚至煩躁。這種情形多發生在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
牙床出血:
有時候,長牙會造成牙床內出血,形成一個瘀青色的肉瘤。一般冷敷可以減輕疼痛并加速內出血吸收消失。
出牙護理要點:
1、給東西讓寶寶咬嚼
咬嚼可以減低牙床的疼痛,尤其是咬嚼冰冷的東西。爸爸媽媽可以把涼一點的香蕉、胡蘿卜、蘋果,還有消過毒的、凹凸不平的橡皮牙環或橡皮玩具等,讓寶寶咬個夠。但不管讓寶寶咬什么,都必須是在寶寶坐立的情況下,并有大人在旁看護才行,以免發生危險。
2、按摩
當寶寶煩躁不安而啃咬東西時,爸爸媽媽不妨將自己的手指洗干凈,幫寶寶按摩一下牙床,剛開始因為摩擦疼痛,寶寶可能會稍加排斥,不過當寶寶發現,這樣做疼痛減輕了后,很快就會安靜下來,并愿意讓爸爸媽媽用手指幫他們按摩牙床。
長牙期,媽媽能為寶寶做些什么呢?
準備些硬度適中的小食:寶寶的幼嫩牙床能夠承受的面米食品、燉得較爛的蔬菜、去核去莖的水果等,能有效幫助寶寶乳牙萌生及發育,并鍛煉咀嚼肌。促進牙弓、頜骨的發育,從而促進寶寶牙齦、牙齒健康發育。
準備咬牙膠:采用無毒硅膠制成,很柔軟,在乳牙尚未萌發出時使用,可減輕出牙時的不適和煩躁。有的特別設計了突出溝槽,具有按摩牙齦的作用;有的設計咸水果的形狀,比較受小寶寶的喜愛。不過,咬牙膠一定要保持清潔。
為寶寶護齒:開始長牙了,刷牙自然成了每日必做的工作。從寶寶長第一顆牙開始,護齒工作就得進行了。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的是乳牙,以后會換掉,所以在嬰幼兒期忽略孩子牙齒的保健。這是不對的。齲齒會影響孩子的食欲和身體健康,會給孩子帶來痛苦,良好的護齒習慣應該在幼兒期進行培養。
良好的喂養習慣:每次給寶寶喂養食物后,再喂幾口白開水,以便把殘留食物沖洗干凈,如有必要父母可戴上指套或用棉簽等清除食物殘渣。入睡前不要讓寶寶含著奶頭吃奶,因為乳汁沾在牙齒上,經細菌發酵易造成齲齒。睡前喂牛奶,不要加糖。用奶瓶喂奶或喂水時,不宜將奶瓶傾斜或下壓,以避免牙齒咬合畸形;注意糾正寶寶的一些不良習慣,如咬手指、舐舌、口呼吸、偏側咀嚼、吸空奶頭等。
補充營養:牙齒的發育需要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D、C)和礦物質(如鈣、磷、鎂、氟等),因此,寶寶出牙期間的飲食調理很重要,富含蛋白質、鈣質、維生素類的食物,如肉類、魚和蝦皮、蛋、牛奶、豆漿、豆腐、水果、蔬菜等,都有助于寶寶牙齒的健康發育。甜食是影響牙齒的大敵,糖果、帶黏性的甜食或碳酸飲料都會引起蛀牙,還會影響食欲,因此要避免寶寶就餐前尤其是睡前吃零食或糖果。
經常帶寶寶到戶外活動,曬曬太陽,這不僅可以提升寶寶免疫力,還有利于促進鈣質的吸收。
牙膠的購買注意事項
1、最好在知名的嬰童用品專賣店購買,或者購買品牌牙膠,從質量上保證安全。
2、最好多準備幾個牙膠,方便更換。用后注意清洗消毒。
3、牙膠也是寶寶的玩具,在色彩、形狀等方面的選擇上,要適合寶寶把玩。
什么時候才叫出牙延遲?
醫學上一般把12個月未出牙者稱為出牙延遲。乳牙萌出的時間有個體差異。與遺傳、內分泌和所吃食物的性狀有關。比如父親或母親出牙時間晚,孩子有可能出牙就晚;食物的咀嚼有利于牙齒的發育。如果家長老給孩子吃軟的、稀的、過精細的食物,不給孩子口腔咀嚼功能鍛煉,不給孩子上下的乳牙、上下頜牙床骨骼適當的鍛煉,那么孩子的牙不僅可能出得晚,而且還可能不整齊。甚至到換牙以后仍然如此。
糾正兩種傳統NG做法
錯誤觀念1:你咀嚼好食物喂寶寶吃正常情況下,口腔中存在著很多病毒和細菌,即使刷牙也不能把它們完全清除。當你患有口腔疾病時,口腔中的致病微生物會更多,如果寶寶吃了被你咀嚼過的食物,會將這些致病微生物帶入體內,存在潛在的患病風險。
錯誤觀念2:乳牙反正會被換掉,有了齲齒可以不理會
雖然乳牙會替換成恒牙,但是換牙并不是短期內完成的,大多數兒童在11~12歲才換掉最后一顆乳牙。如果乳牙患了齲齒不去治療。不僅咀嚼功能會受到影響,還可能造成牙根反復發炎,使新長出的恒牙表面坑坑洼洼、有色斑,甚至導致恒牙生病,造成牙髓壞死或形成牙根尖周膿腫等,有的還會誘發面部感染,引起面部腫脹,
此外,乳牙出現齲齒后容易過早脫落,使得兩側相鄰的牙齒向空缺處移位,當恒牙萌出時會受阻或導致位置異常。同時,長期使用單側牙齒進行咀嚼也會造成面部歪斜。若是乳牙患病后引起殘缺不全、變色、變黑等情況,還會影響寶寶的發音和美觀,使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缺乏自信。所以牙齒保護要從乳牙開始。
正確做法:給寶寶多一些咀嚼訓練
咀嚼運動可以刺激面部骨骼的發育,使頜骨和牙弓的關系保持正常,有利于牙齒萌出,還能為日后恒牙保持正常排列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隨著月齡的增長,當寶寶的齒齦黏膜變得堅硬起來時,媽媽一定要及時給寶寶提供半固體或固體食物,讓寶寶用齒齦或牙齒來咀嚼食物,使咀嚼功能得到訓練。
健康護牙錦囊
第一次口腔檢查應在出生后6~12個月,一定要記得帶寶寶去做健康檢查,請醫生仔細檢查。寶寶在喂養過程中,有無齲齒的發生趨勢和不良的喂養習慣。
養成正確的喂奶方法:喂奶時抱著寶寶,讓寶寶躺在你的懷里吃奶。
寶寶在睡覺前盡量不吃東西或吃完東西后及時漱口刷牙。
在寶寶萌出第一顆牙齒時,就要開始口腔清潔。1歲以內用手指纏上濕潤(淡鹽水)紗布清潔牙齒和口腔,每天一次。
一般來說。3歲以內的寶寶每隔半年左右就去口腔科檢查一次,以便及早發現問題。
平時留心觀察寶寶的口腔變化,發現任何異常都應做口腔檢查。
0~3歲寶寶的乳牙保衛戰
孩子的乳牙有多重要?
咀嚼食物幫助頜骨和咀嚼肌發育。
賦予你的孩子一個良好的面容和微笑。
幫助你的孩子學習說話。
保留空間為了恒牙直接生長。
為了保護好孩子重要的乳牙,您應該從一開始就從飲食和喂養方式上關注孩子的牙齒健康!
奶瓶與牙齒健康
如果寶寶一哭您就習慣性地有把裝有飲料的奶瓶塞給寶寶,那么,您可能在培養一個嗜甜者和一個齲齒寶寶。
飲料和牛奶含有對萌出牙齒有害的糖。要避免讓寶寶形成夜間和睡眠時間含奶瓶睡眠的習慣。奶瓶只是喂養工具,不應該被當作安撫物。
母乳喂養要注意什么
乳牙齲壞大多是由上述不適當的奶瓶喂養引起,這同樣能夠發生在不適當的母乳喂養。一旦乳牙萌出,重要的是遵從一個合理的喂養計劃,避免過長時間的喂養。很多媽媽為了方便,晚上都是與寶寶一同睡,寶寶要喝夜奶時可以直接喂。有時媽媽在喂養時不小心睡著了,寶寶可能整夜含著乳頭入睡。這樣不僅可能造成齲齒,還可能有窒息危險。
健康輔食
在寶寶4~6個月期間,將會逐漸給孩子添加輔食。寶寶的飲食習慣形成于最初的幾年,所以父母請一定為寶寶仔細選擇食物,避免含有過多糖分的食蔬菜和水果含有孩子需要的所有天然糖分。如果是自己制作輔食,您不必要在食品中再添加糖。
零食
1歲以后,寶寶開始蹣跚學步,從這個時候起,寶寶可以吃的食物范圍大了很多,也開始吃到越來越多的零食。寶寶的零食應該是低糖食物。而且不應該是黏性的,比如直接咀嚼的糖果和葡萄干,它們會在口腔內存留很長時間。
可以給寶寶準備這些健康零食:蔬菜、水果、乳酪和無糖的水果汁。
牙齒損傷了怎么辦?
摔倒、碰撞和挫傷在嬰幼兒生長過程中非常常見。在孩子12~18個月學習走路時,損傷到口腔和牙齒也是相當常見的。出血不止的損傷、牙齒折斷或牙齒脫出都應該帶寶寶看兒童牙科醫生。醫生會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不同處理,一般來說,乳牙的損傷對于以后恒牙的影響都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