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史稱宋高宗。
公元1127年,一進入正月,大宋帝國就遭遇滅頂之災:繼都城淪陷敵手,它的兩位皇帝——宋徽宗趙佶和他的大兒子宋欽宗趙桓又相繼成為大金騎兵俘虜。徽宗皇帝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僥幸脫身,旋即逃往南京。當年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建立南宋政權,改年號靖康二年為建炎元年,時年21歲。因此,這一年是特殊的一年,既是北宋靖康二年,又是南宋建炎元年。
關于趙構的登基,還有一個傳說呢!北宋末年,時為康王的趙構赴金營為人質,金兵押其北上,途中趙構脫逃,逃至磁州時,夜宿崔府君廟,夢見神人告知金兵將至,趙構驚醒,見廟外已備有馬匹,遂乘馬狂奔。趙構騎在馬上,好比霧里一般,哪里敢睜開眼睛,耳畔只聽得呼呼水響。不一個時辰,那馬就過了河,過河后即化為泥塑之馬,僥幸脫逃的他對天發誓:“我趙構得神力保佑!若果然復得宋室江山,那時一定來此修繕廟宇、再塑金身!”這便是“泥馬渡康王”的故事。
趙構即位初年,尚能起用一些抗戰派將領。但他不是力圖北進收復中原,而是一心想討好金人;南遷后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更是“直把杭州作汴州”,只知道向金納貢稱臣,茍且偷安,在位三十多年,成“偏安之局”。
趙構政治上昏庸無能,但卻精于書法,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宋書壇,后人多效法他的書跡。
趙構年少之時就醉心書道,他臨摹了魏晉至六朝的筆法,并進行了取舍。特別是《蘭亭序》,研習得更深刻。他不僅自己善學《蘭亭序》,還將其贈與王子和朝中大臣。他還整理收集宣和內府因戰亂而散失的古代法帖名畫,身體力行地提倡大眾研習書法。一時間,以高宗為中心,南宋幾乎掀起了一個學書高潮。
趙構著有《翰墨志》一卷,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養生論》《光明塔碑》等。
《草書洛神賦》,其草法出規入矩,運筆沉著,飛動流暢,顯示了其頗深的書法造詣。
《養生論》卷是存世的趙構精品力作之一。從形式上看,與智永《真草千字文》如出一轍,真書與草書間夾排列,結字疏朗秀整,真書工穩而韻意縈繞,草書流動而意態沖和,互為映照,有序排列,充溢著一種勻整平和之美。
(林虹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