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投資性房地產作為一項帶有投資性質的資產,其會計處理一直是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焦點和熱點。新企業會計準則首次將投資性房地產作為一項單獨的資產予以確認,并在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計量中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本文圍繞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對企業經營成果的影響展開了詳實地闡述。
[關鍵詞]投資性房地產 公允價值 會計處理
投資性房產是企業擁有并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和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新會計準則單獨劃分投資性房地產的目的是規范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處理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一、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必要性
傳統的會計計量屬性是歷史成本,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歷史成本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由于通貨膨脹的影響,許多人開始質疑歷史成本,認為采用歷史成本計價會導致企業所提供的財務報表信息沒有用,因為歷史成本反映的信息與實際情況可能相差甚遠。在這樣的質疑聲中,產生了其他的計量屬性。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公允價值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逐漸被大家認可并廣泛應用。
與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相比較,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有其明顯的優勢,它能夠及時、全面地反映現行和未來經濟環境的變化,更真實地反映企業資產的現狀,更符合決策有用觀的要求,可以向財務報表使用者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
公允價值計量的崛起,使歷史成本計量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但公允價值在實際中的應用卻受到可靠性的制約。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企業一般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在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情況下,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而目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在某些情況下是可以取得的,但考慮到我國的房地產市場還不夠成熟,交易信息的公開程度還不夠高,未完全采用公允價值模式,企業應于會計期末采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如果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地取得,應當采用公允價值模式。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應當以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從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視為會計政策變更。但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
公允價值模式符合投資性房地產的特性,更能夠較好地反映投資性房地產的市場價值和盈利能力,但由于公允價值的確認仍然是一個難點,在現階段的實務操作中容易被利用為利潤操縱的工具。同時我們也可以借鑒香港的經驗,房地產開發上市公司中如果采用了公允價值模式的,每年度公司會聘請獨立的測量師對其投資性房地產進行評估,并作為公允價值的確定依據。
二、以公允價值計量投資性房地產對企業經營成果的影響
1.增強房地產企業融資能力,緩解資金緊張的局面
房地產業的資金需求量巨大,目前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是銀行貸款。近年來,國家為控制信貸風險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使房地產企業向銀行貸款的門檻提高,房地產企業陷入了資金緊缺的困境。新準則的出臺為企業提供了以公允價值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選擇,使被低估的房地產估價更符合其市場價值,無疑將有助于提高企業向銀行貸款的信譽,增強其融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房地產企業資金緊張的局面。
2.在不造成過大利潤波動的同時實現企業利潤增長
根據新準則的規定,采用公允價值模式的企業應在每個會計期末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并將公允價值與資產原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以目前全國房地產普遍持續升值的情況看,“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將存在一定額度的貸方余額,從而為企業貢獻一定的利潤增長。對擁有較多優質投資性房地產的企業而言,利潤增長幅度可能更大。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企業的利潤水平也將因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變動而產生波動,但企業無需對這部分利潤波動過分擔憂。因為從長遠來看,執行新準則后,每個會計期末投資性房地產的價值調整都將以前一期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價值調整幅度將小于首次執行新準則時的價值調整幅度,利潤也不會因此出現更大程度的波動。與此同時,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投資性房地產將不再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在評估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時,資產的折舊或攤銷已被考慮在內,其結果應已體現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內,因此并不會對企業期末凈利潤產生實質性影響。
3.公允價值變動不會造成企業實質性稅賦增加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投資性房地產后,企業每年的納稅額并不會受到嚴重影響:第一,從企業所得稅角度看,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增加導致的利潤增長將會使賬面所得稅費用增加,但稅法遵循的是收付實現制,由于評估增值帶來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不具備收付實現的特點,因此稅法對這部分收益不征收所得稅的可能性較大。第二,從即將開征的物業稅角度看,世界主要國家已就對房地產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值征收房地產稅達成共識,我國改革后的新稅制也可能將目前從量又從價的雙重征收方法統一為從價計征,且按照房地產評估值征稅。按照新時期稅制改革“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即使投資性房地產評估價值增加造成稅基增加,在低稅率的前提下,對企業實際稅負帶來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黃學敏.公允價值:理論內涵與準則運用[J].會計研究,2004,(6)
[4]任世馳,陳炳輝.公允價值會計研究——財經理論與買踐[J]財經視角,2005(1)
[5]楊國寧.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引入《解讀新會計準則》[J]財經視角,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