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一切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創新型管理者取得成功的內在因素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一個管理者兼具崇高的理想人格,是影響其管理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之一。
[關鍵詞]創新型 管理者 道德特質 理想人格
人們常說:有德無才是庸才,有才無德是佞才,德才兼備是良才;“有才無德,其行不遠 ”。“德是人才之本”,如果把才能、智力比作鮮花和美果,那么,品德就是土壤和根系。
一、創新型管理者的道德特質
管理者的道德素質是他們在管理活動中自覺遵守社會規范、恪守管理活動職業道德的素質。管理者的管理活動具有特殊性,所以對管理者的道德素質有特殊要求,這就是他們的道德特質:
1.標準高于一般人的職業道德。管理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他的職業特點表現于管理工作不僅是管理者同物質、科學技術、自然環境打交道,而且突出的表現于要與特殊的人群打交道,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成為管理者工作業績如何的重要因素。管理者的道德素質不但要高于一般的社會道德,而且在職業道德的起點上也高與一般行業的職業道德。凡是要求下屬和員工遵守的制度,管理者首先要遵守好;凡是要求下屬和員工不做的事,管理者首先自己不能做;要求下屬不以權謀私,管理者首先自己不能以權謀私。管理者對自己的道德素質要求,要高于自己的下屬,也要高于一般員工。否則,難于動員和組織管理活動,其要求和命令必將貫徹不下去。
2.要求嚴于一般社會成員。創新型高素質管理者是是管理隊伍的佼佼者,其道德要求理所當然應該更嚴格。管理者在管理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在道德素質方面更應嚴格要求自己,言傳身教,影響他人,為實現組織目標,齊心協力工作。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令而不從。”管理者在道德素質方面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便會產生不良影響。一是他人對管理者產生不信任;二是“上行下效”,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進而敗壞整個社會風氣。
3.影響大于一般員工。管理者是社會或某個組織的管理者,試下屬和員工的帶頭人,他們在全局工作中行使權利,組織、發動、教育他人,指導各方面工作。管理者道德素質高,就能帶好一大片,道德素質低,也會敗壞一大片。管理者的個人德行與國家治理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這實際上也潛在地揭示了管理者個人的人格品行對下屬成員的影響作用。
二、創新型管理者的理想人格與管理目標
管理者要實現其為之奮斗的管理目標,不但有賴于管理目標的正確性,更有賴于管理者自身理想人格的高尚性。管理者樹立崇高的理想人格,是影響其管理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之一。理想人格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的道德理想,是做人的最高標準。它往往體現在一定社會和一定階級的理想人物身上,體現在這種理想人物的高尚的道德品質之中。理想人格是人們對社會的歷史進程和社會關系自覺認識的產物。體現在先進人物身上的理想人格代表著人民的意愿,體現著社會的進步要求。正是由于理想人格所具有的先進性、進步性,使他在人們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活動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能動作用。
管理者具有崇高的理想人格,從而實現有效地目標管理。人格是一個人的本質的表現。高尚的理想人格使創新型的管理者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能使人產生敬愛感,能吸引人們去模仿。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道理就在于此。我們都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就是理想人格的楷模。他用畢生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他的人格魅力對于這個人民具有無限的感召力和影響力,使億萬人民心中一座聳立的豐碑。相反,一個管理者一旦在道德人格方面出了問題,就會聲名狼藉、威信掃地。曾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鄙視道德,最終因水門事件而顏面盡失。
前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斯隆說過:“對人的唯一基準,就是業績預品格。”所以,管理者必須十分重視自身的人格修養,以塑造良好的管理者形象,贏得群眾的尊敬。這樣,才能一呼百應,順利實現管理目標。
三、創新型管理者能正確處理好責、權、利的關系
管理者在管理工作實踐中所體現的自身整體的良好道德品質具體有:責任感、寬容性、誠實和清正廉潔,并以此表現出為他人、為集體、為社會的奉獻精神。管理者作為社會活動的指揮者,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肩負著重大的責任。管理者對組織、對社會要承擔責任,這是組織、社會對管理者的客觀要求。從管理職業固有的社會地位和性質來說,各種管理職業和管理職務都集中體現著社會關系的三大要素——責、權、利。“責”是指每種管理職業都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如遵守管理職業規則、承擔管理職權范圍內社會后果的責任,實現和保持本崗、本職業與其它崗位、其它職業有序合作的責任等;“權”是指每種管理職業都要有一定的社會權利,即使用、操作、管理或支配某些社會資源的權利,通過管理工作的付出獲得社會財富的權利。這些管理職權是社會公共權力的一部分,在任何承擔和行使管理職業權利上,都體現著社會公共道德;“利”是指每種管理職業都體現和處理著一定的利益關系,尤其是那些以公眾為服務對象的管理職業,都是社會利益、公眾利益、行業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集結點。如何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既是管理職業的責任和權利所在,也是職業內在的道德內容。
參考文獻:
[1]《論語#8226;顏淵》,程昌明譯注,書海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2]創業精神 —— 《 哈佛商業評論 》 精粹譯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10.1
[3]趙子文,經濟管理人才的素質及培養[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