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美兩國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隨著近年來中美經貿關系的迅速發展,中美貿易摩擦也不斷加深,由貿易領域擴展到金融領域。本文淺析了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并指出匯率戰只是中美貿易摩擦的一個集中體現,而非實質。
[關鍵詞]中美貿易 匯率 貿易不平衡
一、中美貿易關系緊密
目前中美兩國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隨著近年來中美經貿關系的迅速發展,美國與中國間的貿易逆差也在不斷擴大。在2000年時,中國就取代日本成為美最大的逆差國。但是中美雙方對貿易不平衡問題一直存在著不同看法,尤其是每當出現貿易摩擦或時逢選舉年,美國總會拿逆差來說事,指責中國沒有很好地遵守全球貿易規則,甚至動輒采取強硬的單邊行動,對雙邊貿易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而在其中,由貿易逆差引發的持續多年的中美匯率戰仍在繼續。美國國內將其巨額貿易逆差歸咎于人民幣匯率制度,認為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匯率,要求中國政府采取措施調整匯率制度,促使人民幣升值。從2005年匯率改革到2011年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26.24%。雖然人民幣已大幅升值,但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美國2010年對華貿易逆差仍高達2,730.7億美元。因此,并非如美國所叫囂的,只要人民幣升值就能圓滿的解決這一問題。
事實上,在中美貿易中,從表面數據看順差在中國、但實際利益卻在美國。中國的出口結構為一般貿易的逆差和加工貿易的順差。2010年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逆差為364億美元,加工貿易順差卻高達2256億美元,達到總體貿易順差的1.9倍。而加工貿易中利益,絕大部分被在華外資企業拿走了。比如,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之中,88%是以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為主的外資企業出口的,而且基本上都屬于加工貿易。中國雖然表面上有了貿易順差,獲得的經濟利益卻甚為可憐。
與一般貿易相比,加工貿易屬于一種典型的大進大出、兩頭在外式的貿易方式。經驗估計,我國每加工出口100美元,其中我國加工企業所得利益在10%~15%,其余大部分都是外商在進口和出口中的收入;而且加工貿易中的產品優勢和營銷渠道等關鍵要素都牢牢地掌握在外商手中,中國得以吸引外商的最大優勢僅僅是其低廉的勞動力。因此,面對日益增長的出口額,如果我們考慮到其中的一半以上都是屬于加工貿易,就不難想象近年的貿易利益蛋糕的分割中,有多少利益落入了以美國為首的跨國公司手中,這也夸大了整個中國的貿易競爭力。
這意味著,以美國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利用中國穩定的匯率環境和低廉人力成本,制造出物美價廉的商品供美國人享用,同時在中國市場賺取巨額的利潤,卻反咬中國的匯率政策損害了其利益。由此可見,貿易流向的決定性因素是市場供求關系,而非匯率。匯率只是中美貿易摩擦的一個集中體現,而非實質。
二、中美貿易摩擦的實質
我認為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頻繁的根源在于兩方面,一方面中國政治經濟的崛起,目前我國已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特別是我國經濟實力的顯著提升讓美國十分緊張;另一方面中美貿易結構呈互補性,我國人口眾多、廉價勞動力豐富,根據李嘉圖的要素稟賦論,我國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而美國主要是以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但由于美國限制高科技產品向中國出口的貿易,從而造成了貿易的不平衡。
而中美貿易摩擦近年來集中體現在匯率則是因為在貿易領域施加影響,影響力僅僅局限在某些企業或某個行業,一般不會對某國的經濟產生全局性影響。以反傾銷案為例,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遭受反傾銷訴訟最多的國家,但涉及到的只是部分企業及行業,影響面有限,加之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積極應訴,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影響有限。但金融領域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影響的卻是中國整個的對外貿易。也正是如此,美國才如此賣力的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大做文章。
三、正確看待和處理中美貿易摩擦
我們需要正確的看待中美貿易摩擦,這是一個未來由誰坐“世界老大”位置的問題,美國自二戰后盤踞此位至今,當然不愿拱手相讓;實力迅速崛起的中國對此也虎視眈眈,兩虎相爭,摩擦必將長期存在。這需要兩國政府高層共同努力,盡量減少摩擦對兩國經濟乃至政治外交的不良影響。例如,我國政府多次敦促美國放開對華出口限制,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說他曾經數次提出中國需要購買的東西,但卻被美國議會的法案給擋住了。又如,我國政府致力于提升進口來保持貿易的平衡,自今年7月1日起,我國將大幅下調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進口關稅,其中柴油、航空煤油將以零關稅進口;此外,商務部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將在近期向國務院匯報關于擴大進口的方案,其中包括關于降低奢侈品進口關稅,借以從自身出發,擴大進口,平衡貿易關系。
我們也要正確看待匯率問題,這對我國對外貿易也是一把雙刃劍。隨著人民幣逐漸升值,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價格優勢大幅降低,導致很多企業利潤下降甚至破產倒閉?!督洕鷮W人》指出,對中國來說,靠數百萬廉價和低薪勞動力獲得經濟成功的時代已經結束;由此可見,一方面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使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不斷攀升,使得原本靠價格優勢獲利的中小企業步履維艱。中國國內如服裝、玩具、簡單電子器件等產業已經向孟加拉國、越南及柬埔寨轉移。人民幣升值是壓力也是動力,中國企業在這樣的壓力下,通過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改革,優化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改善管理,增加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從而提高自身在世界的競爭力,繼續推進我國貿易經濟的發展,這才是企業乃至我國對外貿易長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陳文敬 李偉.解開逆差之謎——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 國際貿易2006年第3期
[2]黎友隆. 淺析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發展的影響 經濟研究導刊 2010 年第 23 期
[3]本#8226;斯泰爾、羅伯特#8226;E.利坦.金融國策——美國對外政策中的金融武器[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