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5日,89歲高齡的蔣介石死在臺灣,臨終留下遺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將來有一天葬到大陸去。
毛澤東的警衛(wèi)人員從收音機(jī)里聽到這個消息,都十分高興。毛澤東起床后,警衛(wèi)便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他。出乎大家意料,毛澤東聽后并沒有高興,反而一臉凝重。他對身邊的人說:“知道了。”此時,沒有人能理解毛澤東內(nèi)心的復(fù)雜感情。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毛澤東私下為蔣介石舉行了一場個人的追悼儀式。
那天,毛澤東只吃了一點(diǎn)點(diǎn)東西,沉默莊嚴(yán)地把張?jiān)傻乃蛣e詞《賀新郎》的演唱錄音放了一天。這首詞只有幾分鐘長,反復(fù)播放,便形成一種葬禮的氣氛。毛澤東時而靜靜地躺著聽,時而用手拍床,擊節(jié)詠嘆,神情悲愴。
詞里寫道: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這兩句意思是:你我都是胸懷古往今來和國家大事的人物,不是那些卿卿我我談?wù)搩号髟顾角榈娜恕_@是毛澤東在跟蔣介石談心。
詞的最后兩句是“舉大白,聽金縷”,表示滿腔悲憤,無可奈何,只能借飲酒寫詞聽唱來消愁。為蔣介石送葬后幾天,毛澤東仍念念不能釋懷,下令把這兩句改為“君且去,不須顧”,重新演唱錄音。這一改,使送別的意味達(dá)到高潮,送朋友流亡外地變成了生離死別。這也算是毛澤東向蔣介石作了最后的告別。
(摘自《人生與伴侶》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