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的漆畫藝術家們更注重當代精神的表達,喜歡用抽象的方法來表現大漆之美。在他們眼中,天然大漆的不可捉摸性正是漆藝最大的魅力之處。
藝術品市場一直在尋找新的價值洼地,繼古代書畫之后,此輪近現代書畫一路看漲的行情便是最好例證。而漆畫,作為獨具中國色彩的古老而年輕的藝術形式,其獨特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已無須贅言,漆畫的收藏階值不言而喻。然而,由于諸種原因,在當前尚未足夠成熟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漆畫肺場表現正如它所呈現出的神秘的藝術美感—樣,低調而蓄斂。
獨特的藝術語言
漆畫作為獨立畫種的歷史始于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至今不過27年。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漆畫作者僅幾百余位,其中真正頂尖的漆畫藝術家則屈指可數。在當代中國藝壇,漆畫顯得年輕而贏弱。另—方面,由于漆畫媒材的獨特性,漆畫家創作一幅作品的周期往往短則數月,長則—年半載,極大限制了漆畫“產量”的提升。可見,無論創作群體還是作品總量,比之國畫和油畫兩大傳統板塊,漆畫的版圖實在太狹小了,這無疑大大影響了其在藝術品市場的影響力。
如何擴大漆畫的影響度?首先要引導市場正確認識漆畫的價值。漆畫中有什么獨特的要素值得欣賞?人們要如何從—張漆畫中找出其價值所在?在大多數平面視覺藝術中,線條、構圖、色彩、造型以及意境是共同的欣賞要點,這五個要素在建構起—件視覺藝術作品魅力的同時,其自身也同樣具有欣賞的價值。那么,既然漆畫是一種平面藝術,人們如果從以匕幾方面來欣賞,也能大概讀懂漆畫中的意蘊。
漆畫之所以叫漆畫,是因為漆的使用。天然大漆是漆畫之所以稱其為漆畫的首要因素。我們知道中國畫有時候也被叫做水墨畫,墨的運用成了國畫的標志。在國畫中有墨分五色之說,墨是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元素。而漆畫之美,很大程度乃是由于大漆的運用所產生的寧靜、深邃、渾然之美。天然大漆性情狂野,難以捉摸,這跟墨的特點極像。只有那些最成熟的藝術家才能很好地駕馭水墨,并讓其在宣紙上表現出各種具有藝術美感的效果。而同樣,當很多人因為漆的難以捉摸而否定漆畫是一種繪畫藝術時,那些成功的漆畫家說了:難以捉摸正是漆的最大魅力之處!
天然大漆從液體狀態到氧化干固后,色澤由淺變深,有白賽雪、紅似血、黑如鐵之致。材質之美正是漆畫審美的要點所在。其次便是因漆的應用而衍生出來的漆畫技法。除了大漆外,漆畫中還融合了金屬箔粉、螺鈿、蛋殼等特殊材料,并由此發展出嵌、引、撒、罩、磨等特殊技法。漆畫家借此可以做出虛虛實實、出奇制勝的畫面;或發揮漆液稀釋的流動性,或運用堆漆來造成畫面的雕刻效果及明暗效果;最后打磨出五彩斑斕,透徹深邃的畫面質感。其裝飾意味和視覺效果讓作品充滿奇異的色彩,給予人豐富的聯想空間。這就是漆畫之美所在,當你體味了它的美麗,心中自會形成一定的價值概念吧。

華麗轉身
探討漆畫在藝術市場的影響力問題,不得不正視目前的漆畫市場存在的問題。作為—個年輕的畫種,漆畫在經歷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后,似乎還是沒能走出“是工藝品還是純繪畫”的模糊境地;雖然幾代人共同努力,極力開拓漆畫的表現范疇與技法,但其自身的藝術語言好像還未真正形成;而目在很多時候,普通人對漆畫還是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有此畫種的存在。推廣與宣傳上的不足讓漆畫的境地頗為尷尬。
問題的典型性在福建漆畫的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歷史的沿革讓福建漆藝的運用經常局限在工藝美術的范疇內,因此與漆有關的東西經常被大眾歸人工藝品的范疇。漆畫審美目前還沒有納入普通大眾的藝術思維中。世面上能看到的漆畫產品多數制作低端、藝術品位低下,真正具有藝的視野,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普通人對漆畫藝術的誤解。而漆畫人材又多在工藝美術界培養,純繪畫的寫實基礎與創作能力都稍嫌欠缺。
而從漆畫的整個市場現狀來說,當前大多漆畫名家的作品價格一般不過幾萬元,至多十幾萬元而已——這只是二三流國畫和油畫的價格,甚至還要遠遠不如。很大程度上,這是由于漆畫尚未形成健全的市場機制,缺少一個很好的價值參照標準的緣故。與此同時,目前大多數漆畫畫作的成交是通過畫展實現的,此外,就是私人關系找到漆畫家直接購買,而在促使畫作市場化的最重要的渠道—畫廊,卻一直鮮有漆畫的身影。標準與渠道的雙重缺失,進一步加劇了漆畫市場價格與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嚴重脫節的局面。
不過,在藝術品市場總體趨于繁榮的今日,沒有一種真正具有價值的藝術形式是會一直被埋沒的。漆畫藝術一直在努力求變,各種各樣的藝術思維在相互碰撞融合,各種材質、手法、題材被不斷地引入漆畫創作中來。而日本、韓國等鄰國的漆畫創作也為中國漆畫提供了不一樣的思路。新銳的漆畫藝術家們更注重當代精神的表達,喜歡用抽象的方法來表現大漆之美。在他們眼中,天然大漆的不可捉摸性正是漆藝最大的魅力之處,而擺脫具象束縛,用夸張、變形、甚至帶點超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作品能更有效地展現大漆的魅力。因此長久以來一直伴隨著漆畫的黯然境況,也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拍場亮相
2010年底,在中國嘉德2010廣州冬季拍賣會近現代書畫專場上,湯志義的墨蓮題材漆畫作品《沉默是金》以12萬元的價格起拍,在多位競拍人的激烈角逐之后,最終以44.8萬元的高價落槌。作為漆畫作品在國內主流拍行的首次亮相,這驚人的一拍無疑顯得意義非凡,它似乎傳達出這樣的信號:未來將會有更多漆畫藝術家的作品受到知名拍賣行的青睞。
今年5月29日,由福建省民間藝術館與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完滿收官,在其中的當代工藝珍品專場上,共有三件漆畫佳作上拍,分別是鄭益坤作的《有魚圖》、《百合花》和陳明光作的《臨摹郎世寧聚瑞圖》。尤值一提的是《有魚圖》,作者鄭益坤系當代漆畫大師,師承陳子奮,作品運用雙鉤白描和工筆淡彩的手法刻畫對象,強調以造化為師,注重意境,講究氣韻,獨樹一幟。鄭益坤畫魚堪稱一絕,其寫實之功力幾可亂真,美術評論家王朝聞曾風趣地贊嘆:“氣死貓!”。這幅《有魚圖》除了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若隱若現,立體感、層次感很強,而且構圖和光影效果也十分出彩,看似工筆,實則意境深遠。在拍賣現場,這幅作品以3萬元的價格起拍,立馬受到眾多競拍人的爭相追捧,終以24.6萬元的高價落槌。盡管這樣的價格還遠不能與國畫或油畫同等級作品的市場價格相提并論,但它依然是一個令人欣喜的良好開端,我們有理由相信,漆畫正在告別長久以來面對拍賣場的失語狀態。
或許可以大膽預測,在下—輪藝術品市場行情的跌宕起伏中,漆畫將扮演—個不可小覷的角色,在不遠的將來,以名家佳作做為領軍板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漆畫作品亮相國內大小拍行,甚或獨立成場的漆畫拍賣會也將引領風潮,進人諸多拍賣機構的視野。而在作為藝術品市場重要—極的畫廊上,漆畫的身影也必然不再難以尋覓。因此,對有興趣于漆畫藝術的藏家而言,當前漆畫市場處于潛力尚未被完全開發的階段,無疑是人手漆畫佳作的黃金時機;而且由于之前市場表現相對疲軟,反而得以儲備大量可供選擇的精品。隨著市場表現的向好,以及人們的逐步了解,我們相信,古老又嶄新的漆畫將很快受到國人的青睞,成為藝術品收藏市場的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