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戀浮華 多心多念
曾聽過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商人娶了四位妻子:第一個妻子非常的伶俐可愛,就如同他的影子一樣陪在他的身邊;第二個妻子是他從別人那里搶來的,美麗無倫讓人羨慕;第三個妻子則為他打理日常的瑣事,替他分擔肩上的重擔;第四個妻子每天都在忙,但誰也不明白她在忙些什么。
這天,商人要出一次遠門,旅途是非常辛苦的,他問四位妻子,哪一位愿意陪伴自己。這時,如影隨形的第一位妻子卻說:“你自己去吧,我不陪你。”第二位妻子說:“我只不過是你搶來的而已,我也不去!”第三位妻子說:“那些風餐露宿之苦我無法忍受,我最多只能把你送到城郊。”第四位妻子說:“不管你在哪里,我都會一直跟著你,因為你是我的主人!”商人聽了四位妻子的話頗有感嘆:“關鍵時刻還是第四位妻子最好!”就這樣,他就帶上第四位妻子開始了他的長途跋涉。
“這四位妻子其實就是自己!”
第一個是指肉體,一個人在死后,肉體是要和自己分開的:第二個是指金錢,幾乎所有的人都為了金錢而辛勞一輩子,但死后卻分文不帶走,無非是水中撈月;第三個是指真正的妻子。在生前她與你相依為命,在死后,還是要和你分開;第四個是指一個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去在乎它,但它則會永遠在乎你,不管是貧窮的你還是富裕的你,它永遠都不可能會背叛你。
“人生一世,多一物則多一心,少一物便少一念,不要讓自己為了外物所拘,做到心安理得的處世,就能夠明心見性。若是心總戀著浮華,不舍喧聲,那么,終不會得到心靈的真正安頓。人生有著非常多的紛擾,如果不能擺脫,就會讓自己迷失。”
若要自由地棲居,得到心靈的安頓,就要放得下浮華,經得住寂寞。假若一匹馬被拴上了枷鎖車套,它就只有一味地賣力奔馳,哪里還會有機會停下,來思考自我的生命,享受自我的生活?同樣,如果一個人汲汲于富貴、切切于名祿,怎么會有可能看到更多的風景,感受更多的美好?唯有做到少一物少一念的心境才能夠讓心靈得到永恒的自由。
簡單的生活態度
陶淵明給后人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也是選擇了“心不為形役”的生活,而追求恬淡安寧的心境、心靈的坦然與淡然、內心真正的無憂無懼。與其讓自己費力的去爭取一些無謂的東西而辛苦一生,則不如放下心來。去享受那份真正屬于自己心靈的淡泊平靜。
一個人活在世上,有幾人心不為物役,達到身心的絕對自由?有幾人可以拋開對修養、概念、權威的執著而幡然悟道?有幾人能夠在瞬間中看見永恒,超越一切的因果時空?又能有幾人可以隨心所欲?
因此,有太多人為物所累,為名所困,為色所迷。迷失心靈,迷失自我。
但看看那些取得豐碩成就的大師們,看看那些得以長壽的先人們,我們是否有所感悟?
那些有大成就者,都以事業為趣,以生活為樂;那些壽者,都熱愛生活,用心生活。他們都能拋開一切身外之物,內心變得自由而強大。
靜下心來,讀讀圣賢書,就會明白,人生在世,多一物多一念,少一物少一心。簡簡單單,最為自由。